[情報] 國際原物料大跌 國內物價沒道理漲

看板money (賺錢)作者 (心靈上的平靜)時間13年前 (2012/05/12 08: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國際原油、黃金及主要農產品價格近期全面下挫,但國內物價卻不見得跟著跌;國泰世華 銀行投研團隊主管林啟超說,廠商已經將之前的漲價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聰明的消費 者應學會認清楚那些物品的價格是不合理的。 林啟超說,之前大家都在談油價雙漲,政府對於物價也戒慎恐懼,但國際原油近來已經跌 了約一成二,國內電價也還沒漲,各大廠商、尤其是食品業,卻幾乎都已經「預先」將這 些油電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他舉例,國際咖啡價格從最高點反轉至今,跌了四十趴,但是消費者買咖啡時,有誰覺得 喝咖啡便宜了「四成」? 同樣的,國際糖價降幅也將近四十趴,可是國內無論中、西餐廳甚至小吃攤,幾乎每樣東 西都調漲價格,各式餐點平均貴五元,外食族感受一定很深。 林啟超說,近期國際原物料走跌、進口物價下跌,唯一有「反應」的,可能只有主計處三 到六個月定期公告的「進口物價指數」,民眾在日常消費時,仍然無感,因為大部分商家 或廠商都不會主動降價。 林啟超說,在經濟學中,物價被解釋為具一定的「僵固性」,若用現代消費者的感受來詮 釋,就是「一下就漲上去,但永遠降不下來」。 他說,消費者「抗漲」的唯一工具,就是「所得(收入、薪水)成長」,不過國內薪資長 期「凍漲」,錢更要聰明用。 富邦金控經濟研究中心協理羅瑋說,近期國際原物料雖然下跌,但很難確切估計,國內物 價何時反映,因為進口廠商可能之前已經簽約,以較高的價錢買進商品;加上影響價格的 變數多,尤其是農產品,一旦傳出歉收,後端很容易就找理由又彈上去。 部分學者認為,這波國際原料走跌,主要反映大陸內需疲弱;如依據一般經濟學原理來看 ,原物料漲或跌,約需三個月時間才會反映在物價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28.220
文章代碼(AID): #1FhRLGd7 (money)
文章代碼(AID): #1FhRLGd7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