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談未來領導人--大學生要做的十一件事 2007
http://www.pac.nctu.edu.tw/files/enews//html/2007/013/013.html#news1
--------------------------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來到交通大學和各位新生分享進入一個頂尖大學的喜悅,
首先我想先瞭解,在你們之中,是否有人自願作為未來社會中的領導人?請舉手。
看起來有將近八成的同學舉手,很好,可是假如你沒有舉手的話,也不必難過,
因為當我還是十八歲、第一天進入大學時,曾經也被問同樣的問題,
當時的我也沒有舉手。
但從那天起,我開始思考是否我也應該有這個志願---「做未來的領導人。」至此以後,
我開始學習如何做一個未來的領導者。
所以剛剛如果你沒有舉手的話,不需慚愧也不必難過;
而舉手的同學,我為你們感到高興,待會我所說的話,你們應該會更有興趣。
「頂尖大學應該是培養未來領導人的溫床。」
當然非頂尖大學也可以,但從歷史的觀點,的確頂尖大學最能夠培養未來的領導人。
我這有一個資料,是有關於英國跟美國在政治領導者的統計數據資料。
十九世紀英國的頂尖大學是牛津跟劍橋,
當時英國有一半以上的首相是從這兩個學校出來的。
二十世紀美國的頂尖大學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
美國二十世紀一共有二十六個總統,其中十六個是從我剛才說的那些學校的畢業生。
美國大學非常多,當然也有總統根本連大學都沒進過,
但是二十六位總統中有十六位出自於我剛說的那些大學,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巧合,
也證明了「頂尖大學應該是培養未來領袖領導人的溫床。」
各位一年級的同學,
你們未來面臨的社會絕對和你父親、祖父那個年代所面臨的世界完全不同。
主要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點。
第一點為「全球化」,現在世界全球化的程度,比二十五年前要高上十倍,
比五十年前,差不多要高一百倍。
當然這是個約莫的數字,但是只要拿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就可以作為一個證明。
第二個大不同就是「競爭的白熱化」,這競爭指的是公司與公司之間、人與人之間、
當然還有國與國之間的競爭。
雖然沒有了戰爭,可是競爭卻趨於白熱化,
事實上你們在跟全世界和你們差不多年紀的人才競爭。
假如一個不小心的話,很快整個產業、整個企業,
都會被另一個國家、另一個地區搶過去。
當然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地區、另外一個國家,將另外一個產業搶過來。
我二十幾年以前,在台灣創辦了台積電,台積電事實上就是把生意從美國搶過來。
同時在這十年來,我們有多少產業移至大陸,這就是競爭的白熱化,
這個白熱化的程度,事實上就是全球化的一個結果,這兩個是平行的。
「全球化」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大的意義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
首先我要打破迷思,第一個迷思就是:進了一個好的大學,就等於是一個鐵飯票,
不但是一生的鐵飯票,以後成功的機率也比別人高很多。
這個迷思在幾十年以前的確是有道理的,
我現在都還認識幾位年紀跟我差不多的人,
他們還在津津樂道曾進入了一個頂尖大學--「台大」。
進台大的確使他們有鐵飯票,他們的一生也相當順利,
可惜似乎進入台大就是他們人生的最高峰,此後就只是很平順。
五十年前進台大的確是很高的高峰,二十五年以前已經不是那樣子了,
現在更不是那樣,二十五年以前進入了台大、交大,可能吃飯還可以保證,
現在我必須很坦白的告訴你們,
對你們這些年輕同學:「不一定、不一定,完全還是要靠以後的努力。」
第二個要打破的迷思就是競爭者只是台灣人。
你們競爭的對手不只是台灣人,而是全世界的人。
第三個迷思,就是「不必創新也會成功」。
現在很多人都還抱有這個迷思,假如你要追求比溫飽更好的生活,就必須要創新。
一間公司如果只追求平穩,也許可以不用創新,
可是不創新就不會有任何不平凡的成功,創新已經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
這和過去很不一樣的,過去即使你完全模仿,但效率高的話,還是可以相當的成功,
但現在要「創新」才能夠創造不平凡的成功。
今天我準備了十一點大學四年應該要做的一些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應該要做到。
第一件,在這四年當中要「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以前已經養成這個習慣要繼續維持。
沒有了健康,等於一切都不用談,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都很豐富,
這五十年來醫學有很大的進步,健康也有很大的進步,
現在的知識比我十八歲的時候好多了。
過去我在大學的時候,雞蛋、牛奶、牛排、黃牛,這些都是被認為是非常健康的食物,
但現在就不一定,因為牛奶還是會含有膽固醇等等之類的東西。
另外,在我進大學的時候,抽煙並不被認為是不健康的事情,
所以很多學生都在抽煙,在一九五0年代,絕對沒有人會說是抽煙是不健康的,
但是現在觀念就完全不同了。
要怎樣養成一個健康生活的習慣?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經常運動的習慣,這應該是健康生活習慣的一部份。
第二個要「培養你們的志願」,除了我剛剛所問你們是不是想做未來領導人之外,
還要更細微的志願,在哪一個行業?
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企業,還是在工商界呢?
這個就是志願,假如現在還沒有決定的話,也不用太擔心,
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
但在這大學四年,要盡可思考自己的志願,因為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
就可以早點知道你要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學問上下功夫。
所以我覺得培養志願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志願簡單的說可以分成學術跟非純學術。
學術是一門可能是物理、化學、電機、機械等非常專精的學問,
當然也包括藝文。
非純學術的範圍更廣泛,當你已經在一種學門上精修,再去選舉、作議員、作立法委員、
當經理、作工程師、作總經理、作董事長等,
甚至於當律師都屬於非純學術的志願。
所以志願大至可分成學術以及非純學術兩個方向,當有了志願以後,
有關於未來學習的方向,也會比較有目標。
第三點,「學習」,請你們用功學習,這個用功學習不只是專科,
你們雖然都選系了,但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未來的出路想要做教授、做研究,
你們盡可以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都在專門的領域上面。
但是假如你們的志願屬於非純學術,
我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花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時間用功學習,
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學習要花在跟你們的志願有關、卻不屬於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假如你的志願是企業的話,但你卻是電機系學生,
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必須花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時間用功學習電機領域,
而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就要學習相關電機業的範疇,
範圍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通通都在內,
雜誌、文章、新聞都常常有世界各行業的新聞,你就看這些東西,
你也要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瞭解這年頭競爭是如何進行,
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股價為什麼會波動?
假如你的志願屬於政治類,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
歷史、地理、語文還有傳記,這些都是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個,我勸大家在「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瞭解」。
當你在看一本書,或者只是論文中的幾段,也許是幾頁,也要徹底瞭解。
徹底瞭解比你看的多來的重要。
千萬不要靠記憶力,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
在你的人生,已經經歷了種種考試,但考試在你往後的人生中,會以各種形式出現,
那種考試是需要徹底瞭解的。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學士跟碩士都是機械系,可是我剛進產業就是半導體業,
半導體業我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倒是相當好,
當時我買了一本那時的半導體經典著作,是Shockley的一本書,
那本書雖然只有兩百多頁,但那本書的難度實在不能想像,我為了要徹底瞭解,
花了將近四、五個月的時間來看那本書,每天晚上看三個鐘頭書,
每天晚上頂多看十頁,而且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
那個時候有一位半導體學問、理論都很好的一個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
他很喜歡喝酒,所以我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只要去bar裡都找得到他,
當然他也有不懂的地方,可是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都可以替我解答。
你們現在有這麼好的環境,有這麼多的教師,一定要花時間徹底瞭解,
在學校可問的人很多,教師這麼多也那麼好,希望你們可以充分利用資源。
第五點,要學「獨立思考」,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是比較欠缺的,
獨立思考是不要人云亦云,代表你要想想看,當你看了什麼文章或聽了名人的話,
是否為事實?
可以尋求新的消息來源求證,即使他說的是事實,也可以思考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結論,
這就屬於你獨立思考的一部份。
第六個,「學創新」。雖然創新有很多是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培養創新的途徑如徹底瞭解、用功學習、獨立思考,假使你可以做到這三件事情,
將你的學問用功學習徹底瞭解,當你的學問豐富,就能獨立思考,
這是與創新平行的,所以創新雖屬天分,
可是大部分也可以藉由自身努力而培養。
第七點,「學中文」,雖然你們中文已經學十八年了,
但我坦白的和大家說,雖然學了十八年中文,有些人中文可能很優秀,
可是絕大部分的人中文還是不夠,主要是因為他們「聽」跟「講」的能力差。
「聽」,怎麼樣聽?雖然我是董事長,大家應該聽我講話,
但我經常發現我講了一句就被經理打斷了,他以為他知道我之後會講什麼,
其實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錯了,這個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雖然人人都會講,可是講必須要有階層,
第一個階層為「詞能達意」,這個我想交通大學的學生百分之一百都詞能達意;
第二個階層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
這我相信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到第二層;
再高一層,「有說服力的講一件事情」,
這個階層我覺得百分之二十、三十的人都還不到;
最高的階級就是「雄辯者的階級」,我想一百個人恐怕一個人都無法達成。
所以我希望「聽」要加強改善,「講」也必須提高階層。
事實上有說服力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假如有這個能力,是相當寶貴的。
第八個,「學英文」。英文非常的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
英文在這個世界上,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老實說對你們新生這個年紀來說,學英文已經稍嫌太遲,但還是可以補救,
在那些方面補救呢?
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說明的話,我建議學英文應該注意「讀跟聽」,
十八歲這個年級還不算晚能夠做好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的流利,
這個不但要能做好,而且相當重要。現在台灣翻譯的書真的很多,
如果現在你開始往英文這方面努力,兩、三年以後,給自己一個測驗,
假如原文書有中文翻譯本,但你願意看原文,且能夠流利的讀,我覺得你做到了,
你做到了我剛要求你的。
聽也一樣,假如十八歲的你,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
已經很難要再講的流利或者寫的好,但是我覺得把讀跟聽的能力訓練出來,
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下一點,第九點,「學習世界」。
全世界,不要只學習台灣,
只學習台灣、大陸,或者是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要學習世界。
假如英文讀的不流利,是無法做到的,以新聞而言,
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量太少了,電視台簡直可以說是沒有。
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每天看看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這個會給你另一個世界,
除了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之外,還有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
美國的Business week,這些都會給你完全另一個世界。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有如剛所說的中文訓練、英文訓練,尤其是講中文要聽跟講,
演講是講,辯論屬於聽、講,我相信交大有辯論社,也有演講社,
假如沒有的話你可以自己組。我有時看見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技巧很好,
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其實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
演講社跟辯論社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所以語文的訓練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媒介。
第十一點,最重要的一點,我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後,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任何時間都不說謊;
「信」就是言出必行,要做一個誠與信的人。我相信社會沒有在提升的大原因,
就是社會上領導份子的關係,我希望你們未來成為的領導份子,
是在一個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
除了誠信之外,還要學會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當你和同學參加課外活動,
慢慢就會養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
我想會提升,不會再繼續的淪落下去。
今天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夠有美滿的大學生活,
能夠擁有豐富的、非常的有意義的四年。
註:張忠謀董事長九月交大新生演講內容與十一月七日出版之天下雜誌
教育特刊共同使用文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97.78
spee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