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 - 香港大學演講 - 1923
來源:
http://210.6.90.162:8001/thread-1656731-1-1.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3年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大學演講全文
我此行真彷如游子歸家,因香港及香港大學,乃我知識之誕生地也……
從前人人問我,你的革命思想從何而來?
我今直答之:革命思想正乃從香港而來,從香港此一殖民地而來。
三十年前肆業香港,暇時輒閑步於市街,見其秩序井然,建築閎美,無有干擾,
嚮往不已。每年回敝鄉香山兩次,兩地相較,情況迴異。
每次回鄉,我竟須自作警察以自衛,時時留意防身之槍彈完好否。
年復一年,情況俱如是。
家鄉與香港雖僅有五十英里 之隔,唯兩地政府何以差別若此?
由是想,香港此一荒島落於洋人之手不過七、八十年,即有此成績,
反視中國歷經四千年而無一地可比。
因而返香山與父老斟酌,促其取法香港,或至少灑掃街道,並築路連繫別村。
父老稱是,所憂者為財力不足矣。我答:我等人力殊多,並由我輩少年發起可也。
期間,我即親自清掃街道,並引來不少青年效法。
我等遂動手將此工作推至村外,唯麻煩驟至,於鄉間造一小香港之想只得放棄。
後面見香山知縣,解明來意,欲彷效香港,知縣甚喜,
並答允於我下次放假回鄉時助一臂。
不意第二次返鄉時,此知縣已告離任,其缺已為新任者以五萬元購得。
此等腐敗情形,接踵而至,於我感受甚深,回港後我即著手對政府之研究。
遂發現,在一般的政府當中,貪污只屬例外,廉潔終屬常態,唯中國之情況則恰恰相反,
於此地官場之貪污竟屬常態。
初以為省城政府情況稍佳,不料一抵廣州,方知其腐敗尤烈。
原來中國之官,勢位愈高,貪污愈熾。
最後我到北京,其腐敗又千百倍於廣州,
至此,我始相信,縣政府竟是中國最廉潔之政府機關。
有人告我,英國與歐洲的好政府並非來自天然,而是經人力之變革而成。
數百年前,英國之腐敗與中國無異,法院中之捏造與刑罰之殘酷,不讓中國。
但英國人熱愛自由,
並高呼:「我等已忍無可忍,非要改革不可。」英國能改,中國何以不能!
我等必須以此為效法,必須先從改革政府入手,否則休談其他。
若無良好政府,不論何種民族,辦事必不能成;
我等為此而受之苦難久矣。遂一俟畢業,即深明必須放棄行醫救人,投身救國。
故問我之革命思想從何而來,當曰全在香港。
惟革命以來,流言不斷;
殊不明在中國之所謂革命份子只猶堪比作歐洲──溫和之政客而已。
我等非激進派只欲得一溫和的好政府而已。
經多年屢敗屢戰,我方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民國至今已有十二載──而且還會永垂萬代。
誠然,十二年來困難不絕,人民受苦殊深,甚或禍烈於前。
中國藜民見此即罵革命黨,並稱寧服帝制,不願共和。須知,共和國之要義,
乃變一切人為主人,變我四萬萬人皆為全國人之主人。
現時國人容或未能實現其理想:彼等大都每因身受其苦,自對眼前新變化味同嚼臘。
一如拆一舊屋,並正建其新者。我等雖已推翻滿清帝制,
唯殊難於十二年間建成此一大共和國。
是以,於此舊宅已去,新屋未成之際,一有風雨,自然群藜受苦,
唯此苦不過是爾後幸福之代價。雖國人多昧此等改變,
唯知識界均大力支持此新興之共和國,且吾等在國外尚有好友不少,
誠然吾等亦有敵人。
吾人之敵人謂中國尚不宜行共和制,宜恢復帝制。
十二年來,復僻之舉凡二次,生事者一為袁世凱,一為清帝本人。
但兩次俱敗。革命人士於建立此共和國當中一再遭阻撓,連若干中國之朋友亦感失望。
吾等以為此一共和國政府可改革處尚多,
此固整個改革運動仍在過渡之中。
若吾等欲中國保有永久安寧,當必完成改革大業,完成新屋之架構。
困擾革命人士之因素甚多。
一.滿人一向致力剷除新思想;
二.官僚從中作梗;
三.是督軍與軍人當道。
此等障礙一天不除,中國當難覓久安。
我等當為實現好政府奮鬥不懈,好政府一旦出現,國人自當稱快、安寧。
此事大可以香港與新加坡、檳城等英國殖民地之發展為證,而且國內民眾一旦來港,
也會成為愛安寧的好市民。
欲治中國人非難事也,好政府在,彼等即於願足矣。
深願各位同學,我等在此英國殖民地之英式大學求學,即應以英人為模樣,
並須以此英式好政府之模範,傳遍中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159.162
※ 編輯: littlekang1 來自: 219.87.159.162 (10/10 14:32)
spee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