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震 - 醫師倫理與道德價值 - 2005
來源:http://www.medtoday.com.tw/45318.htm
孫震教授談醫師倫理與道德價值
2005年7月2日,孫震教授在台大醫院給新進住院醫師的職前訓練演講,
主題是:「醫師倫理與道德價值」。
孫震曾經擔任台大經濟系副教授、教授、台大校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防部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元智大學遠東經濟講座教授,
現任台大名譽教授、元智大學名譽講座。
在這場演講裡,孫震先講他親身經歷的一些小故事。
他在台大經濟系教書時,有一天晚上接到一位陌生人的電話,
介紹自己是台大醫院的醫師,這位醫師到苗栗看公保,
剛好看診了在苗栗工作的孫震父親。
醫師發現孫父罹患胃癌,不方便直接告訴病人,就勸病人到台北檢查,病人卻不接受。
醫師打聽到孫震的電話,叮嚀孫震儘早處理。
後來孫震說服父親到台北檢查,然後開刀切去三分之二的胃部。手術後的恢復狀況良好,
直到過了18年,孫父到大陸探親,腦溢血去世。孫震說他一直感到很愧疚的是,
那位醫師是很有愛心、關心病人的了不起良醫,可是當時他並沒有向那位醫師道謝。
第二個故事是孫震在美國求診的經驗分享,那是1970年的夏天,
他在美國中西部的芝加哥大學就讀暑期班,有一天他感到噁心想吐,
就到該校的醫院診治。醫師說孫震得了肝炎,需要住院治療;孫震說他就要回台灣了,
所投保的疾病保險只剩下五天,他沒有多餘的錢住院。醫師回答,
芝大醫院從來不會因為病人沒錢而不讓住院;況且孫震住在國際學舍,那是公共場所,
不能讓他回到學舍去傳染給別人。於是孫震就在醫院住了十天,
期間社會服務部的人去看他,問道是否可代為募款,孫震回答不必;對方表示,
就知道你們中國人愛面子,不會為這種私人的事情募捐。
孫震出院的時候只簽了名字,不需支付任何款項;待回到台灣,
收到一千美元左右的帳單,當時是一筆大數目,在籌錢的時候,醫院又來信了,
說肝炎是在伊利諾州感染的,州政府責無旁貸,已經代付了所欠的醫療費用。
孫震非常感動,他說:「這是一個多麼有愛心有人情味的醫院和政府!」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孫震擔任台大的校長,時值1980年代,朱樹勳教授為一位病人換心
,隨後關心病人出院的生活,問需要甚麼幫助。病人說想開計程車,可是卻沒錢買車。
朱教授告訴孫震這件事情,孫震向力霸董事長求助,並獲贈一部車子。接著,
朱教授成立「中華民國心臟移植基金會」,幫助家貧換心臟的病人募款。
基金會成立的當天,另有多位企業領袖耳聞到這訊息就趕來捐錢,
孫震有感而發:「讓我感到台灣真是一個充滿善心的地方。」
除了以上跟醫師接觸的愉快美好的經驗,孫震也有不美好的回憶。
1962年初,過完舊曆年不久,他患了氣喘,每天早晨天要亮的時候發作,
令他在生死邊緣掙扎。他到住處附近的醫院求診,醫師是台大醫學院的前輩校友,
應是不錯的醫師,可是孫震第一次去看病,醫師就對他說永遠無法痊癒。
當時他拿到經濟碩士,服兵役下來不久,人生的前程正要展開,一聽到醫師宣判他永遠無
法痊癒就淚流滿面。後來靠著吃中藥把病情穩住了。不久他獲得獎學金到泰國曼谷研習,
不料氣喘竟然不藥而癒。過了二十幾年後,孫震到曼谷開會,與會者是來自環太平洋公立
大學的校長,由於一連數天,會場的冷氣開得太低,才讓他舊疾復發。
不過,多年來分別在兩位教授的悉心治療下,他能夠平安過著健康人的生活。
另一個負面的實例,發生在曾為台灣英語教育熱心奉獻的「鵝媽媽」趙麗蓮教授身上
。1984年,孫震初任台大校長,到榮總醫院探望趙麗蓮,問她為什麼不住自己的醫院。
趙麗蓮回答,因為台大的醫師宣布她只有一年的生命,所以她不要住台大醫院。
得了血癌的趙麗蓮,餘年教小朋友英文,多年後才病逝離開人間。
醫師倫理的五項原則
孫震教授說他從病人的觀點,還有所見所聞,提出醫學倫理的五項重要原則。
第一、誠實
醫師對自己的專業應該誠實,孫震表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超過自己能力範圍時,不可強不知以為知,以免誤人誤己。」
如果碰到病人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他認為,誠實並不是就該告訴病人實情。
孫震指出:「何況在西醫之外,中醫和若干民俗療法也不是可以一概予以否定,
還是保留若干存疑的空間,讓病人和家屬有一線希望,尋求其他救治的可能。
這樣,縱然最後的結果都一樣,也可以無憾。」
第二、盡心
「人體機能像聯立方程式,而且是很複雜的聯立方程式,」孫震認為:
「病情不能光用單一方程式求解。」要做到這樣,醫師就要盡心診治病情。
第三、關懷
孫震表示,醫師對待病人最重要的就是關懷,做好了關懷才能盡心。
第四、健康
此處是指醫師的健康,孫震指出,醫師如果照顧不好自己的健康,
如何能夠照顧更多的病人呢!孫震在台大擔任校長期間,曾有好幾位盛年的醫師,
專業正邁向頂峰,卻不幸健康受到傷害或者病逝。
第五、學習
「醫師要終身學習,不斷進步,」孫震認為,醫師每天要處置病人的身體、精神、
生命,要有高明的醫術與診斷,就得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演講的最後,孫震對新進住院醫師的祝福是:「將來不但為人羨慕,更受人尊敬。」
他指出,可以觀察到很多第一流的醫師,捨棄收入豐厚的開業醫師之途,
卻選擇了終身奉獻給醫學研究與教育,這就是一種寫照。
這篇演講稿收錄在《人生的探索與選擇》一書中,
全書只有這篇談論到醫學方面的問題。
曾任台大文學院院長的朱炎教授在本書的序言中,提到這篇講稿時說,
那位說孫震的氣喘無法痊癒的醫師,跟朱炎最近(2007年8月)求醫的經驗,
幾乎完全一樣,沒有半點誇大之詞。朱炎還說,孫震「對當今醫界醫德的描述,
與我心有戚戚焉;」還有對醫師的期許,「第一誠實」、「第二盡心」、「第三關懷」、
「第四健康」,都很有道理。朱炎也表示:「只是好像忘了另一項,那就是體貼;
對人體貼是孫震兄令人感受良深的德性。」
本書的其他內容雖然與醫學方面無關,但是作者強調倫理道德的涵養、
久被忽略的品德教育、在每個職位上盡忠等這些內容或篇章,
對於從事醫學相關工作者不但沒有牴觸,反倒是核心價值都是一樣的。
朱炎就在序言中坦言:「我們這個混亂社會無奇不有,
就是缺少道德教育。……國家社會如此大亂,才需要我們努力經營,追求真與善,
重視道德。」這位前台大文學院院長在頑病纏身中,仍然急切地把這本書閱畢,
因為朱炎教授認為當今是甚麼世代了,「竟然還有人堅持倫理道德的修持。」他也指出孫
震教授有些值得年輕人學習的人生態度,諸如:「凡事謝恩」,這是很了不起的胸懷;
還有孫震任事專注的態度,一點都不馬虎,國學素養深厚,寫作旁徵博引,
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對前聖先賢的敬意。
舉些例子來看看孫震教授的做事態度,他在自序中說,參加座談會或準備演講時,
他最不喜歡聽到「你不要準備,隨便講講。」
孫震表示自己:「沒有一次不用心準備,也沒有一次隨便講講。」在〈我的學思歷程〉一
文中,孫震謙稱自己「不是一個很有出息、力爭上游的人。我只是隨遇而安,努力以赴。
」當年孫震從大陸到台灣由高二念起,直到後來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
孫震說他都沒缺過課。「我覺得這是我做學生的一項責任。」
在《人生的探索與選擇》這本書中,孫震說他「提出精神價值和倫理價值,
也就是道德價值。……物質的世界因為有窮盡,所以爭奪不息,
然而精神和道德的世界無限寬廣。」孫震還指出:「品德作為目的或價值本身,
要多讀經典,多讀好書,從好人善行中學習,以啟發我們內心潛德之幽光。」
所以閱讀這本著作,有一項特色就是作者引用古文特別多,
甚至在〈醫師倫理與道德價值〉一文,也引用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在〈瀧岡阡表〉裡一段母
親的話,來闡述孫震的「做醫生要盡心」的觀點。
另外,2004年台北市立圖書館舉辦四季閱讀活動,邀請孫震主講《西遊記》的座談,
他憶起少年時讀《西遊記》的樂趣,後來在寫作上與處世方面可能給他帶來影響。
演講中他指出,從《西遊記》可以學到什麼?
在此列出其中一點可能給醫學界或不分任何的領域帶來啟發:「這本書告訴我們,
做事要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不要遇到挫折就退縮;也不要死心眼,一種辦法不成功,
還有第二種辦法。」醫師在看診如果遇到疑難雜症,或是醫界學者的研究碰上難題,
想到這些提醒,或許能夠另闢蹊徑、柳暗花明。
難怪朱炎要讚賞孫震:「讓我覺得真正的讀書人,一定要細讀有用之書,不但要細讀,
而且要活用。」
........本文取自「當代醫學」月刊2011年7月號第453期548~551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159.162
spee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