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4國中國文台南高雄上榜心得
這幾年從版上獲得了許多資訊、
協助與心靈上的支持。
今年有幸順利上岸,就想整理自己的備考經驗,
期盼能幫到備考焦慮中的師友們。
考試久了,難免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尤其當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陸續上榜,
而自己卻總是年復一年地重新來過,
那種挫敗感,真的不容易承受。
「還要再試嗎?值得嗎?」
過一段時間就會想再問自己,
就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既然喜歡教書,
就只是早一年或晚一年而已。
我在考古題本封面放了〈離騷〉裡的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每次每次看到都提醒自己一次:
「這是我自己選擇的啊!」
我就是喜歡當老師,
即便長輩說當老師多不好、
同事抱怨環境多差,
還是想要走完這條路。
作為還願,若有老師想要討論備考方向
歡迎站內信討論:)
零、我的背景&應考歷程
●79年次 公館的112中文系畢,
同學都太強,覺得自己是學渣小廢物,
時常有冒牌者症候群的自卑感
●畢業之後在外面浪了兩三年才回去完成實習,
代理N年,曾經考8間代理才找到下家……
●112年 終於加分進台中複試
(但試教口試都是7X,差3分)QQ
●113年 終於不是靠加分進複試!
台中口試進步到85.4,試教還是7X QQ,
依然落榜(差1分)
台南筆試很高以為穩了,
但口試試教都不突出,備取收尾
●114年 五場筆試(北北中南高),
分數都有進複試
台北初試加分101分,
但耍蠢被取消複試資格QQ
台中口試沒表現好差0.5 QQ
新北連備取都沒有QQ
台南、高雄後段班上榜,也總算是上了
壹、筆試準備
1.讀書會刷題+補習
自認不是有學霸,
想趁這兩三年大開缺時
快又有效地念完書、趕快上岸
前年直接去台中後火車站報題庫班。
補習班在猜各區考題方向還是有他們厲害的地方,
新議題、新法規也比自己大海撈針地整理有效率的多。
到底要不要去補習呢?看自己的時間規劃,
認識很多不用補習就能考得好的大有人在
補習班也並非每個老師都對tone,貨比三家
看到自己的基礎學科有進步、
成績上升到可以進複試的範圍,
我個人覺得值得。
另外我這幾年也分別參加過幾個讀書會。
今年是跟不同校的國文老師每周固定刷題,
並且標記大家的難題,每周線上檢討。
非實體讀書會,
過程大家多多少少會因為忙碌而缺席,
我中間也因為結婚跟父親過世請假一陣子,
那陣子真的太忙了,
也對夥伴蠻抱歉的。
幸好夥伴能夠理解我,
我也不要想著逼死自己,
跟大家好好說明狀況,
忙完了再跟上大家的進度就好。
讀書會是今年支持我撐下去的重要力量,謝謝我的夥伴。
至於刷題怎麼刷呢?我都是用阿摩刷考古題,
有買VIP(下載題目、錯題記錄)。
我做完讀書會每個禮拜的進度後,
會把自己的錯題打成詳解,
賺鑽石的同時也同時當幫自己做錯題筆記。
*我的教育書單:
教綜筆記
Sharon筆記(快速查理論、人名用)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理論打底)
其他都是用補習班的教材。
*我的國文書單:
徐弘縉《搶救國文大作戰》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古文三十
(考南部至少要有一本針對國學、小學整理的書籍,搶救國文大作戰不夠用)
【各縣市筆試考點、眉角】
(以我自己考過的區域簡單分享)
1.新北:
一定要上教育局查看近幾年的白皮書、施政計劃。
今年考新北前臨時抱佛腳,
把上面提到的幾個政策pdf丟到ChatGPT摘要,
就中了大概3~5題。很賺。
以前新北會被詬病特別偏重某位教授的論文,
這兩年好像就沒有這個狀況。
不知道是不是被罵到怕了,今年新北考得特別簡單
(但也特別沒鑑別度ㄏㄏ)。
2.台北:
一樣要到教育局網站看政策
今年台北筆新北稍難一點,
多刷考古題之後也還算答得蠻順的
(台北的制度對剛投入考試的老師不友善,
大概要代理五年以上比較有機會。)
3.中區:
因為是多縣市一起辦,
倒是不用特別看縣是政策,
中規中矩,但這幾年的法規變革、
新政策一定要熟悉,
特別喜歡考法規數字瑣碎記憶題,
背多了還會混淆,超討厭。QQ
考台中的盡量要在筆試多拿分,
贏越多勝算越大
(複試T分數公式1個標準差只有3/8Z,
多對幾題就贏很多了,筆試最後占總成績40%)
所以今年看到我只比進複試最低分數高1分
就有GG的感覺……
4.台南:
文史典故300題就是全背,
我用Quizlet做成flash card,
搭車或散步的時候刷一下
(從中考十題,錯超過五題就不能進複試)
今年倒是沒像雙北那麼愛考自己的政策,我好意外
(印象中只有一兩題而已)
此外感覺也是偏重教育行政。
國文的部分出蠻多國學,
閱讀題有點像高中聯招題目。
5.高雄:
高雄大概是八百年沒考國文老師了,
題目真的很復古XD,
要對通經史子集各種典故都很嫻熟。
除了讀坊間的教甄用書,
外加刷國小國文的題目應該有幫助
(印象考了一些語音學、訓詁學的問題)。
(聽說題目大多是高師教授出的)。
貳、報名考試期間要做的事情
1.更新考訊,留意時程:
大概每年一二月會先聽到一些風聲,
三月會看到獨招資訊,
(推薦上明老師、羅振老師的粉專,
可以蠻早知道考訊)
然後再來就是各縣市就會公告了。
雖然許多補習班網站會彙整各縣市的考試期程,
但資訊更新往往不夠即時,
此時若有讀書會夥伴
就可以彼此提醒報名與留意重要時程,
大幅降低漏報風險。
(我自己這次就差點漏報了高雄......)
2.詳讀簡章:
在報名期間,務必詳讀簡章,
尤其是報名方式、繳交資料、加分條件等內容。
雖然閱讀完整簡章頗費心力,但還是建議反覆詳讀
以我今年的親身經驗來說,
正是因為沒讀清楚細節導致權益受損QQ,
3.備齊各種報名、加分文件:
一般而言,國中聯招所要求的【代理年資證明】,
是指明確記載「完整聘期」、「任教科目」、「任教階段」、「服務成績優良」
與「經公開徵選」等資訊的
【離職證明】或【在職證明】。
報名台北複試時,我先前只上傳聘書,
當場不給過、取消資格。
現場即便有帶到離職證明也沒用
問了在場很多工作人員,
他們翻簡章告訴我規定就是這樣,那就只能認了。
另外先前看到有人分享加上在完中任教,
離職證明上未註明「國中部」,也無法加分。
所以大家有空就先檢查自己的各種證明吧......
而在高雄雖然簡章雖然有事先檢查過簡章了,
但還沒拿到今年的離職證明,
導致無法加計今年的代理年資,損失了0.3分
(工作人員還安慰我說沒關係,憑實力……)。
我們人事主任說,理論上是到任期結束拿離職證明,
不過可以跟她申請【在職證明】作為佐證。
也只有離職證明、在職證明
是你有在這間學校待多久的鐵證。
但部分私校離職證明資訊不完整,
就需要提供「敘薪通知書」或「聘書」
作為【達到加分條件】的佐證。
參、試教準備
上岸前輩曾告訴我,
有時候試教能拿高分要憑著一股強大的氣場
我平常可能還有,但太容易緊張
所以試教一直是我的弱項QQ
去年跟前年的試教T分數都是全場後段班。
因為我志在中南部,
倒是還可以靠其他的筆試跟口試來補救。
如此一來,目標便設定力求試教能夠按計畫執行、不出錯,
T分數不要落入後段班,
其他就在筆試跟口試上努力。
很多人都跟我說
只針對一兩個縣市來準備有點冒險,
萬一我只有台北跟新北進複試,
一定會來不及準備。
雖然覺得他們是對的,
但按照前兩年的試教分數,
我也不覺得自己有機會
在只看複試的北部脫穎而出。
我今年的做法大概如下:
1.備課共用框架:降低備課焦慮,事半功N倍
考試期間幾經修改,後來固定下來的框架如下:
點名問好->黃金圈提問(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平板融入教學及討論問題)->總結- >作業
再根據不同縣市的時間規定去分配。
先前一直練15分鐘的我,忽然發覺10分鐘真的很短,
更要謹守一課一重點的紀律,不可以自己加戲。
發展活動也是有帶到一兩個互動就好,不貪多。
2.段落?全文?
關於要做全文統整或段落文意,兩個做法都各有支持者,
覺得講得順、講得合理就好。
不長的文言文:像是〈陋室銘〉、〈五柳先生傳〉,
我傾向做全文統整的文轉圖;
長篇如〈我所知道的康橋〉、〈水神的指引〉
我就擷取裡面比較精彩的段落來講解。
3.思緒統合:
我自己在整理備課想法之初,
外子(我今年考教甄的軍師跟書僮,辛苦他了)
建議我可以用excel大概製作了表格
(每課的目標、使用模組、提問設計、作業)
幫自己統整想法,再把他們跟備課用書、跟書商資料
一起丟到ChatGPT,跟AI一起共備。
4.運用AI找學生疑難點:
除了根據平常經驗外,AI這時候也很好咒語如下
你的程度大約是國小六年級,閱讀理解程度中等,
看[課文]時,你會遇到哪些問題。
(這也是外子提供的靈感,再度感謝)
5.不厭其煩、厚臉皮地找人看我練習:
我曾經遇到備考的老師
覺得自己要盡善盡美,才敢讓別人看,
這樣到後來就只給別人看過一次。蠻冒險的。
還是盡量讓不同的人來看自己的試教比較穩妥,
尤其是要找近幾年有當評審經驗的老師
或是這一兩年剛剛上岸的老師
也可以了解到不同老師看文本的角度。
總之切忌閉門造車
今年我除了找校內同科老師們、去年上岸的朋友,
甚至我們主任還拜託其他學校的主任
幫我看好幾次試教(兩位主任真是我的恩人)
讓我每一課都可以練給他看一次,
與主任們討論的過程中,也得到很多啟發。超級感謝。
6.板書調整:
自知板書醜,便以字數少、大字、清楚為原則。
covid之後我就傾向用平板上課,
練習時才發覺我的板書真的歪斜到不行Orz,
所以我這學期為此也稍微調降我的平板使用率,
在講解課文、考前統整時盡量用傳統板書來上課。
台中的試教是一支白粉筆走天下,限制較多,
曾看其他科老師用不同粗細的線條來畫圖,效果不錯~
我還有一個致命傷,
就是我的筆畫有很多錯誤,而且一直不自知Orz
後來只好書寫時但凡覺得奇怪、字醜,
就會把筆畫再多確認幾次。
最近也會把我的板書整理一下,
之後再上傳跟大家分享。
7.時間控制:
提示鈴響起時就要進入收尾,
協助輔考的主任說
【最好是控制在響第二次鈴聲時剛好講課程結束】,
這真的非常不容易做到。
我的對策有三個:
一課一重點、流程模組化、快速總結備案。
考試的時候一定要戴手錶,
利用寫板書之類的時機瞄一下。
但不要瞄的太明顯,會被扣分。
8.音量:
盡量大聲、有朝氣。
周遭的人都覺得我講話比較柔和,
錄影時也發現聽不清楚自己講話。
一直練習大音量上課其實蠻耗能量的,
所以平常上課用麥克風的我,
就會一周拿掉一兩次來當練習。
試教時錄影確認音量有沒有忽然弱掉,
之後就會記得要用多大音量來試教了。
9.「所謂上完,不是把整課上完,
那是不切實際的。
所謂上完,是清楚地呈現
你上課的流程、問答技巧,
並展示出你是一個很會引導學生、
能照顧到學生疑難點、
讓學生想參與你課堂的老師。」
在高雄跟台南,
我看到老師是微笑點頭看著我上課,
我知道我快碰到岸了Q//////Q
【114各縣市試教個人心得與見聞整理】:
1.台北10min:
自選版本6冊,語文常識也會抽,可帶教具。
能上台北的都是狠人……
2.台中15min:
指定版本(今年是翰林二下)全10課,
只能白粉筆,不能帶教具。
我都是以台中的模式練試教,
上學期末開始固定一天跟讀書會夥伴實體試教互評。
雖然台中限制多,但準備起來也最友善。
考試時我抽到〈水神的指引〉,
目標設定理解文中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板書是用心智圖呈現中間幾段的文本。
雖然我個人喜歡這篇文章,但不易講得好,
考試前兩三天才拍板定案最終方案,並練給主任看。
以結果論就是平平的80.2(T=80+3/8Z),
不是很漂亮,但已經修正前兩年的大失誤,
達到我自己的預設目標。
因為這場的筆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分數,
所以離正取也是差了一點。
3.新北10min:
自選版本2、4、6冊,可攜帶教具
因為我只run完南一,所以就選南一,
嗯,準備到一半就後悔了,
因為南一這一兩年的選文太不好處理了……
事前我做了議論文、抒情文、5W1H的字卡,
部分課次則用ChatGPT生圖當成引起動機,
得到很多同事、老師贊助的教具
(陀螺、水鳥笛、鐵片罐子之類的)
最後抽到我最不想抽到的、也沒有準備的
〈舌尖上的思路──演講〉(原地崩潰)
我的道具啦、萬用字卡啦都派不上用場,
後來就臨時決定,演讓學生從中討論
產出報告評分的規準,但不熟就是不熟,沒話說,
而且還超時……最後領到42分,
新北再見QQ(T=50+10Z)
4.苗栗10min:
翰林第四冊+第五冊,
一課有兩三篇詩文的課次都會有單獨的籤,
聽說今年很多人當天沒有準備到對應範圍。
(爬文看到以前應該就是這樣了。)
5.台南10min:
從翰林一下二下經典課文共六篇,不可攜帶教具
台南我在筆試有小優勢,安心不少
所以我的目標也是把每課穩穩教好不出錯。
台南的範圍很少,所以每篇大概都可以來回練個兩三次,
更棒的是每課我已經都練過好幾次了,所以更有把握。
我抽到〈聲音鐘〉,講心情的時間,除了必備的唱鹹芭樂,
我還示範了崑曲裡面的科白,來呈現「抑揚頓挫」的含意
(感謝同事提供靈感!)。
雖然整體時間有點趕,也自宮了一部分的問題,
有做到時間管理。也展示了我怎麼在課堂上呈現四學模式。
最後分數82分(非T分數,聽說有特定試場打得很低分)。
雖然也不是說很厲害,但至少達到我的目標^_____^
6.高雄12min:
翰林二下,複試報名當天問得知只考10課課文,
跟台中範圍一樣,耶逼~
高雄分兩天考試,沒有分試場。
不知道兩天的評審一不一樣,還是都是同一批老師從頭看到尾。
(難怪收1200,應該是精神補償費/o/)
進去看到五個評審一字排開,超大陣仗!
想抱怨高雄的黑板真的超~高~的,
159公分的我大概大概只能運用到下半部的黑板。
我抽到〈運動家風度〉。
因為一直在帶體育班,所以就想著他們,為他們講
設定這一課是透過整理分論點(君子之爭、服輸精神、超越勝敗),
跟這群經常南征北討、時常面對挫敗跟成功甜美的孩子們
分享成長型心態:
賽前做好最好準備,但比賽結果如何都不能決定你是怎樣的人。
Keep Going On!
這也是我想要鼓勵自己的啊(大哭)
即便考了好多年,好多場教甄都涼了,
我還是一個很認真於教學、
而且發自內心愛這些小屁孩的老師啊。
其實當天我覺得表現不好
(黑板真的好高……本來想顛腳尖寫高一點,
字都寫得歪歪的……我還把表格線擦掉重畫……)
(BTW,爬板感覺高雄教甄一直都在龍華國中辦?
不知道未來是不是還是這樣)
最後得到83.6
(不含資歷加分,評審給分取中間三位平均)
肆、口試準備
我口試的分數落差相當懸殊~"~
介於極好跟極爛之間 XDDDDDDDD
(高雄應該全員中的墊底,
而去年台中T分數換算是全體PR 95以上),
考完今年還是覺得口試真的很靠緣分跟運氣欸XD。
試教結束,自己的表現都有個底,除非講錯,
不然大概可以猜到自己的分數區段。
口試則是怎麼死的不明白,總都要覆盤兩三回。
自知試教不太有機會太高分,
所以口試這關更是不能烙賽,
勢必要在筆試跟口試把分數拉高,
我才有更大的機會上榜。
一開始就鎖定不能帶資料的縣市,
所以就沒提前做資料本、三摺頁,
後來進新北複試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產出,
真的蠻慘的。不要學我QQ
1. 我的書單:
(1) 複試相關FB:
有張力的教師甄試(口試、試教)
秋燕教甄分享站(口試題目蒐集)
(2) 厲害的國文老師們的粉專、輔導團粉專
(得到靈感啟發、楷模學習、議題融入)
(3) 翻轉教育網站(教育議題,我有付費解鎖)
(4) 書籍:王勝忠老師的《教甄複試一本通》(備考初期使用)
(5) ChatGPT機器人:搜尋阿貴校長
2. 動用人脈:
這兩年準備複試我都找了蠻多人來聽我練習
去年參加補習班特訓之外,明白口試這塊也是多練才有機會
動員校內外的主任們、組長,
拜託在當校長的高中班導、高中時的實習老師
相當感恩,也再次感謝平常廣結善緣的自己XD
校長主任們都是口試專家,真的要多問他們
3. 準備自我介紹:
我只遇過1min,但2min也會準備一下,
如果沒有特別說時間,也是大概控制這個區間。
自介一般會以名字、畢業學校、目前任教學校開頭,
不過部分縣市會要求不能透漏名字跟其他個資
(跟會考作文一樣XD)。
至於要不要講哪裡畢業、代理幾年?
我們家主任建議我跳掉這部分,
因為台大畢業對現在的我來說是包袱,
而代理多年都沒上岸好像是在打悲情牌。
後來我就把我的自介結構改成
【我叫OOO-一句教育理念-條列交代我做過的事情-期許】,
一開始都簡單講就好,不要鋪陳太多、細節一堆,
其他讓評審對你產生好奇再追問。
有被追問就贏了。
4. 蒐集題目:
板上有先前考上老師整理的國文口試題庫、
秋燕教甄分享站(大感謝!好人一生平安)
5.口試回答架構與邏輯(感謝我的高中實習老師提供答題心法):
(1) 不必急著回答,聽不懂題目可以禮貌地與評審再確認
(2) 無論是行政、班經、教學、親師溝通,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學生。
(3) 問要怎麼做:條列作法(首先、再來、最後),
有法規情境的要記得引用法規,再簡
單說明原因(最好是以學生為出發點)。
(4) 問做過什麼:但可以整理平常自己做的事情,分類整理
答題的時候就比較快能反應。
我在整理做過什麼事情的資料庫時,
因為剛好在備課時備到【靶心人公式】,
得到靈感,覺得這很適用來口試答題,便以此製作整理表格,
以下以我帶學生參加國語文競賽為例,
我就從中擷取其中幾個來組織答題。
(全講會太冗長,視情況調整)
考前會拿出來複習一下
目標:初始設定目標為區賽第一市賽前二
阻礙:學生幹部業務繁忙,練習時間受限,
很難約練+我沒經驗、我台語也不熟
努力:讓學生認同目標+
自己也參加中教大研習進修閩南語
結果:區賽第三進市賽
意外:參加選手培訓營時講師分享台南腔有利,
家長剛好台南人
轉彎:以此加碼鼓勵學生「連老天爺都在幫你耶」(幽默)
結局:被點出發音錯誤只拿到優等,
但過程太激勵她,被她拿來當作文萬年梗
期許:與學生在成長挑戰路上同行
【114口試經驗】
1.新北:
新北這場的老師蠻親切的,
因為前一陣子有三峽車禍,
所以有被問到對導護執勤的看法。
我簡單講了我會怎麼在班上宣導、
跟家長宣導遵守交通安全。
主任說如果能站在學校層級去思考問題會更好。
最後分數落在後段班。
2.台中:
台中場是三個老師輪流題問,
看起來蠻親切的,但我只拿到79分QQ
「Q:你任教體育班,他們有時候會精神不好趴睡,你怎麼處理?」
我回答彈性調整上課活動、
如果有精神不佳的狀況要適時關心,
長期精神不佳就要連繫家長了解他的作息狀況。
這是我自己實際處理的做法,
可能沒有對到評審的tone,
還想著如果這場口試可以穩定發揮,台中就上了啊啊 GG
另外我在這場也有點緊張,
沒有做好時間控管,答題偏冗長。
3.台南:
台南考前經歷了新北的重挫,
所以考前又找了幾位老師聽我練口試,
重新修正答題模式。
「Q:覺得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老師,
營造怎麼樣的班級?」
剛好前幾天我的高中老師聽我練口試時有練到這樣的題目,
想著一路上我遇到的好老師們,
想著那些曾經來求助於我的孩子,
讓大家在這個溫暖的班級讓大家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就是我想做的事情。
感覺有對到評審的tone,
最後拿到87.5(無加分)準備下海~
4.高雄:
對面五個評審一字排開,
有的評審還會針對同一題繼續追問。
「Q:國一新生沒有接觸過文言文,
你怎麼在課堂上操作,讓學生理解?
講一個你課堂上講課文時實際操作的例子。」
題目很長,當下聽完有點慌張,
不知道要聚焦在哪個關鍵字,
所以就先說了學生可能的疑難點,
以及我自己想的文言文口訣。
講到一半就被評審打斷囧
(他想聽的是我在講解課文的實際例子。)
被打斷之後整個緊張焦慮起來,
後來每個問題我都答不順
「Q:你會用哪一本書帶班上同學共讀,
並融入品德教育。」答不出來QQ
最後拿到76.6 但有正取30
(高雄進複試的機制有點微妙,我是進複試考生中的後半段)
以上很冗長地分享了我自己的114備考心得。
有時候會聽主任們說114大開缺之後,
就未必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我曾經想過如果自己今年還沒有上岸,
是不是就要放棄了?
也許是時候該設下一個停損點?
台中落榜那幾天,無法被任何人安慰
但凡有人提起,我就會哭給他看
對陪我南征北討、出謀劃策的先生,
更是愧疚不已
但我是真的很享受教書的過程,
很感恩最後在眾人的幫助跟自己的堅持之下
搭上了今年上岸的最後席次。
希望自己能夠繼續保持初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9.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753854203.A.8B7.html
推
07/30 14:12,
23小時前
, 1F
07/30 14:12, 1F
推
07/30 14:47,
23小時前
, 2F
07/30 14:47, 2F
→
07/30 14:47,
23小時前
, 3F
07/30 14:47, 3F
樓上兩樓Q//////Q 趁亂告白一下 有妳們真好(愛心)
推
07/30 15:16,
22小時前
, 4F
07/30 15:16, 4F
推
07/30 15:48,
22小時前
, 5F
07/30 15:48, 5F
→
07/30 15:52,
22小時前
, 6F
07/30 15:52, 6F
推
07/30 18:43,
19小時前
, 7F
07/30 18:43, 7F
→
07/30 18:47,
19小時前
, 8F
07/30 18:47, 8F
推
07/30 19:43,
18小時前
, 9F
07/30 19:43, 9F
推
07/30 19:45,
18小時前
, 10F
07/30 19:45, 10F
→
07/30 20:03,
17小時前
, 11F
07/30 20:03, 11F
→
07/30 20:03,
17小時前
, 12F
07/30 20:03, 12F
推
07/30 22:05,
15小時前
, 13F
07/30 22:05, 13F
推
07/31 03:52,
10小時前
, 14F
07/31 03:52, 14F
→
07/31 08:49,
5小時前
, 15F
07/31 08:49, 15F
※ 編輯: westlifefish (1.168.42.175 臺灣), 07/31/2025 09:14:28
studyteach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