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如何選擇投資團隊?
看板toberich (創業)作者hiphopfun (hiphopfun)時間16年前 (2009/08/16 06:36)推噓17(17推 0噓 1→)留言18則, 18人參與討論串1/2 (看更多)
最近我從Web上發現這個版,也發現最近不論是Web上或這裡都蠻多人人討論:到底如何拿
到創投的錢(也許是我最近才注意吧!)?那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出一個成功的公司。拿到錢只是一百步中的第一步。如果拿到
錢但是失敗了,你損失的是寶貴的時間,團隊的信賴,以後同事的信賴,以及投資界的信
賴等等,損失可能比投資人還要嚴重,所以找錢之前的問題應該是,如何能做出成功的公
司?另外也不是開始時才要找創投,一個公司一路上都需要跟投資人互動,都需要募資,
到上市前都如此。
成功的公司需要好的idea,但是更需要好的團隊,好的經驗,好的技術門檻等等。我曾經
在一個非常有名的募資活動中,我坐在很後面,邊聽演講邊打電腦,旁邊剛好是上一場演
講完的講師,屬美國某大VC,於是一堆人排隊找他聊天,我做我自己的事,但是難免就都
聽得到。各種人來找他談,有創業四次的老創業家,也有名校剛畢業的新鮮人。
我發覺,投資人要判斷一個投資案,其實蠻容易的。如果對方感覺非常的小心:他與團隊
做了一年了,他們很有信心,因為市場已經驗證了他們的商業模式,產品也穩定,他們了
解自己,了解市場,也了解對手,他們知道這會是一場硬仗,但是他們目前想出的模式,
還有掌握的技術,一定可以贏。所以他們很小心,他們不願意講太多,深怕他們的東西
被謝露出去了。他們試探著投資人,對方是否有經驗?對方在董事會上,是否真的能讓公
司抓住正確的方向?對方是否會想採比較冒險的方式?他們處處小心,因為他們知道,他
們手上捧著一塊寶,深怕別人看見了。他們只缺資金,但是他們也深怕投資人不懂又要主
導,而把他們的寶給搞砸了。他們恨不得自己有錢,那他們才不會來找投資人。如果銀行
可以貸款,他們絕對會跟銀行用借的,而不會損失一股給投資人。因為競爭激烈,他們沒
有把握能做出全壘打,但是對於做出安打,他們有十足的把握。當天,就有人給我這種感
覺,而這個創投家,也立刻興奮地約了時間詳談。
如果對方極力的想證明他的點子是可行的:他說得似乎非常完美,這個模式沒有對手,失
敗率低,他們有經驗,可以成功。可是現在哪裡還有沒有競爭的東西可以做?他們讓投資
人覺得,他們沒有完整的計畫,他們只有目前的一份BP,希望能找到錢,可是對於如何建
立賺錢的公司,似乎自己也沒有把握,對於投資人問的種種風險,似乎也沒有想過,或過
於樂觀。多大的銀行都能倒閉了,新創公司怎會沒風險?他們極力的抓準難得的機會,想
把他們整個點子,以及所有的優點,展現給創投家看到。這種就謝謝再聯絡了:當天這種
也有幾個。
手上有寶的人所散發出的那種小心翼翼,謹慎但是又有信心,跟手上沒寶的人,其實很容
易看得出來。
創投的錢,大部分也是募來的,創投家跟創業家不同,創投家如果失敗,更難爬得起來。
所以談到錢這種事,兄弟都不認親,更何況是創投界?所以你靠什麼關係都沒有用,不用
想靠什麼上層關係:沒有用。更何況即使這家創投CEO想投資,報告還是得呈上去董事會
,董事會通過,還得呈上去LP,台灣很多創投的錢甚至是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等地募來的
,LP根本不是台灣人....所以靠關係的成功率幾乎等於0。
那麼創投到底看什麼?這要看你公司目前的階段。如果是成立幾年的公司,那直接看財報
,其它都先不用談。財報漂亮,公司賺錢,什麼都好談。反之,什麼都困難。
如果是剛成立的公司,那最重要的是看什麼?
看團隊。
創投界有一句老話:Bet on the jockey, not the horse.
賭馬師,不是賭馬。
馬師是團隊,馬是idea。點子不好,可以再改,只要團隊好,一定能為公司找出一條路。
Twitter當初只是創辦人Biz Stone在Odeo時的一個副產品,可是後來卻一炮而紅。
那看團隊又看什麼?
經驗很重要,經歷也很重要,學歷不那麼重要。矽谷很多創業團隊都是連續創業,一個團隊
已經成功過兩次,第三次出來募資時,其實大家什麼學校畢業的,沒有人會太在意。我最近
看到一個blog:Mr. Jamie,最近有一篇我覺得寫得很好,轉貼如下:
*******************************
(http://mrjamie.pixnet.net/blog/post/27310533)
昨天 Jack 來信問到:
看到你對創業有狂熱,也待在美國很久,想請叫你幾個問題。對美國人來說,創意或點子
應該是很重要的,但對於分享創意的接受度有很高嗎?是採開放態度的嗎? 對於很多台灣團
隊選擇參與資策會的IDEA SHOW活動,進而得到創投的青睞,你覺得是好方法嗎?或是你有
什麼可提供建議的?
Mr. Jamie 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在此將我的答案與大家分享.
[關於創意 (Idea)]
Idea 也是創業的最大迷思 (myth 即似是而非的觀念) 之一. 其實大多的時候, 好創意是
不值幾個錢的. 說得更殘酷一點, 我在創業的迷思(一)寫過, 發明創意的先進者, 90% 是
失敗的, 而往往是產業後進, 也就是模仿者, 反而能用更好的執行力, 更好的策略, 把該
創意發揚光大. 也就是因此, 好的創業投資者, 多半在尋找一流的團隊, 而不是一流的創
意.
了解了這一點, 就知道分享創意, 與別人討論你的 idea, 其實只有好處, 沒有壞處. 因
為在討論的過程, 你可以吸收別人的回饋, 而你的創意經過試煉, 也會更精準, 更有競爭
力. 同樣的道理, 參與創業競賽也是非常好的練功機會, 除了淬煉你的商業計畫外, 還可
以學習其他團隊的想法, 讓你自己的策略更實際, 提升通過市場考驗的機率.
[關於吸引創投 (VC or Venture Capital)]
創業家應該要有的觀念是, 由於結構的因素, 並非每個創新公司 (startup), 都需要創投
的資金, 或是可以讓創投投資的. 例如: 創投基金由於有年限的限制 (大約是 7-10 年)
, 所以只能投資有"出場"潛力的公司, 也就是 3-5 年內有可能被收購或上市的公司. 但
是被收購或是上市並非成功創業的唯一途徑. 例如: 一個利基創業 (niche startup) 成
長了幾年後, 達到潛能高點, 有非常穩定的營收及純益, 可以每年發放股利給股東, 但是
沒有上市的需求, 也沒有人收購, 這還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創業. 而另一方面, 創投也是比
較"貴"的資金來源, 也就是他要求的回報 (required return), 比很多其他資金來源來的
高許多. 而許多創業類別, 其實可以找到其他較便宜的資金來源, 例如: 貸款, 政府補助
或是一開始就嘗試獲利. 再來就是創投由於基金大小的關係, 也不可能投資資金需求很小
的公司, 所以如果你的資金需求只有幾百萬台幣, 對大部分的創投基金來說, 大概太小.
除了上述結構符合 (fit the book) 的問題外, 大多創投基金在找投資標時, 篩選的主要
還是經營團隊, 創意則是次要, 因為創意是他們可以影響的.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幫助一流
的團隊調整方向, 但是很難幫助一個二流的團隊改變成員結構. 所以不錯的創意固然是重
要, 但是要吸引創投, 更重要的是對的人. 創投想要知道的是, 為什麼你的團隊是最適合
執行這個創意的團隊, 這個創意的可觸及市場 (total addressible market) 有多大等等,
這些都比 idea 本身有多"有創意"來得重要許多.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讓大家多了解創意跟創投. 也歡迎大家多多發問.
************************
這也是為什麼,資策會Ideas Show所模仿的美國DEMO Conference,今天春季活動得獎的
七個團隊如下:(節錄自blog: 阿碼外傳)
***********************
(http://armorize-cht.blogspot.com/2009/08/no-tech-ideas-show.html)
好,那麼DEMO都選擇什麼樣的團隊呢?幾年的公司呢?多大的規模呢?剛起步的嗎?還是
已經有募資過的?我無法一一看完全部團隊的資料,但是我看了一下今年DEMO 2009
(spring)中得獎(DemoGod)的團隊:
1. Avaak Inc:成立於2004年,去年底做第一次募資,募得七百萬美金。創辦人Gioia是
多次成功創業家(serial entrepreneur),過去曾創立 SUMMIT Design Technologies,
服務如 Motorola、Lockheed Martin、Texas Instruments、SAIC等。在之前,她創辦
MedSmart 並擔任 CEO。她擁有八篇專利。
2. Coveroo Inc:成立於2008年,第一次募資得250萬美金,創辦人Karl Jacob 為連續四
次之成功創業家,過去14年皆致力於廣告產業,也於 Sun 與微軟等公司擔任過高階幹部。
在他的職場生涯中,他成功從最頂尖創投中募得超過2億美金的資金。四次創業,皆是從零
收入開始,做到成功被併購。其中 Dimension X 被微軟併購,而 Keen (Ingenio) 被
AT&T 併購。他為投資人創造了超過3億美金的投資報酬,這些公司過去平均一年營收超過
1.5億美金。他也於 Facebook、Cloudmark、IMMI等公司擔任董事。(注意:他目前創辦的
Coveroo只募資了250萬美金)
3. Ontier:成立於2008年,創辦人Mr. Rapport在業界又超過25年的經驗,於 Apple、
CAM Systems、Revionics等公司擔任高階職務。
4. Purewire:(資安公司!)成立於2007年,由創辦人與家人共出資475萬美金,CEO
Michael Van Bruinisse有15年業界經驗,為前 CipherTrust VP,從公司零收入,到後來
一年6千萬美金,最後公司以3億美金被 Secure Computing 併購。更之前在 Sun 工作,為
當時 Sun 最年輕的 Director,並協助 Sun 併購 NetDynamics,以及 Logic Works 的上
市。
5. Silverstone Solutions:成立於2006年。創辦人自己出資,有25年相關業界經驗
6. Skout:成立於2006年,只向個人投資人募資,共一百萬美金。CEO Christian Wiklund
之前服務於 vmware,CETAC,以及 Chalmers Teknologkonsulter。
7. Technocopia (gwabbit):成立於2007年,不打算募資,創辦人Todd Miller為連續創業家
,1998年創辦WebFeat,成功被Proquest併購。更之前成立Knight-Ridder,並與IBM合作,
於1996年獲得Gartner最佳基礎建設獎。
***************************************
從這個得獎名單就可以看出,有經驗的團隊在募資方面,一定吃香。其實經驗很重要,所
以一般會認為他們在經營公司時,也比較容易成功。
沒有經驗的創辦人,成功的也是很多,但是就機率上,我的數據是,有經驗的機率高很多。
那麼第一次創業又要有資金該如何呢?
除了前面Mr.Jamie提的其它方法外,也可以找天使投資人。經驗豐富並自己曾為創業家的天
使投資人,如果看中團隊的技術與性格,會比創投敢放手投資,原因是,他會有信心彌補你
在經驗上的不足。你有技術,而其它經驗沒有,但是他是老創業家,他有把握可以訓練你,
也可以幫你找到幫手。很多人說,做天使的投資,是非常花時間的事業,就是如此。天使投
資,比較常投資early stage的團隊,也因此需花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創投,動不動幾百個
million的fund,又幾年內就必須投完,所以每個投下去的公司,能花的時間很有限,加上
創投本身不見得有相關產業的經驗,故以台灣來說,創投都投late stage比較多,最好看財
報就能決定是否可投,一方面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審查技術、團隊、市場等等,一方面投了後
也比較不需花那麼多時間來照顧。
如果是第一次創業,又是第一次募資,那麼如果想找創投,至少要先找到:
1. 該創投目前是有在投early stage的。創投一年一年的方向不一樣,以前有投不見得現
在有投,尤其金融風暴後,局勢改變很多。想一想,成熟穩定獲利而需要資金的公司都一大
堆,股價又低,投資這種公司風險比投資early stage相對低很多,所以金融風暴下很多創
投都會認為,這些成熟公司受到風暴影響,股價大幅下滑,正是入場時機,甚至有的創投
乾脆去買上市公司股票的都有。
2. 該創投可以lead。有很多創投,尤其對於金額小的投資案(低於一百萬美金),規定都
是只follow不lead。Lead就是要帶頭決定是否可投,還有條件如何。Lead非常花時間,要審
查很多東西,蒐集很多資料,長一點一個案子做一年很常見,所以成本很高,故對於小的案
子,很多創投都只能follow而沒有資源lead。這樣沒有用,你要找到能lead的。很多台灣創
投習慣投硬體,deal size都很大,Web 2.0所需資金不多,對他們來說算相對小的案子。
3. 目前手上還有錢可以投。創投必須把一部份的錢留著支持已經投資的公司,所以除非有
募到新fund,不是所有創投都正有投資的錢。
3. 該創投的投資範圍包括你的產業與地區。
以台灣來說,創投那麼多,但是目前還符合(1)(2)(3)的,非常非常少,我自己知道的,不超
過五家。創投圈子非常小,亂找錢只會讓人覺得你不是手上有寶的公司:因為根據經驗,手
上真的有寶的公司,都非常小心,深怕東西曝光,所以都會很謹慎的跟投資人談。還有,如
果符合(1)(2)(3)的真的不超過五家,那麼我可以說這五家都很熟,他們真的要投資你,可以
聯合起來壓你的股價,所以談時要小心。
還有,從別人的成功經驗中學習也很重要。可是要學到,你的分析能力必須很強。如果你看
到某某團隊募資成功了,而判斷他們是因為得了獎,或學歷好,或關係好而募到錢,那麼很
可能你的分析是錯的。分析錯了,你就沒有辦法從這個成功案例中學到東西,得到經驗。
拿無名小站來說好了,很多人都說他們成功是因為濫用TANet資源。這個我不想陷入筆戰,但
是我自己當初經過很多研究,做了一份筆記,是我認為他們成功的要素。當然這些筆記我從
不對外分享的,因為爭議性大,而且反正是我自己的看法而已。
又拿地圖來說,我也做過分析,列出了他們之所以能募資成功的要素。這些分析需要花許多
時間與腦力,但是很有幫助。一個個案不論成功或失敗,我都喜歡深入分析原因,自己做一
些紀錄。
得到投資,只是建立公司一百步中的一步,一個公司成功過程中必須多次的募資。我覺得想
創業的朋友可以多花時間研究,如何建立成功的商業模式,成功的團隊,賺錢的公司,如何
建立門檻,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等等。這些題目都比如何獲得投資難多了,所以等到這
些題目你有解了,資金的取得就會跟著容易多了。
個人看法供參考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40.137
推
08/16 08:16, , 1F
08/16 08:16, 1F
推
08/16 10:46, , 2F
08/16 10:46, 2F
推
08/16 11:33, , 3F
08/16 11:33, 3F
推
08/16 13:21, , 4F
08/16 13:21, 4F
推
08/16 14:24, , 5F
08/16 14:24, 5F
→
08/16 14:42, , 6F
08/16 14:42, 6F
推
08/16 16:26, , 7F
08/16 16:26, 7F
推
08/16 17:25, , 8F
08/16 17:25, 8F
推
08/16 18:35, , 9F
08/16 18:35, 9F
推
08/16 22:17, , 10F
08/16 22:17, 10F
推
08/16 23:20, , 11F
08/16 23:20, 11F
推
08/17 02:01, , 12F
08/17 02:01, 12F
推
08/17 10:40, , 13F
08/17 10:40, 13F
推
08/17 20:07, , 14F
08/17 20:07, 14F
推
08/18 08:19, , 15F
08/18 08:19, 15F
推
08/18 09:45, , 16F
08/18 09:45, 16F
推
08/26 02:52, , 17F
08/26 02:52, 17F
推
08/26 06:17, , 18F
08/26 06:17, 18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toberi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2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