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 光電效應一個電子只可吸收一個光子

看板tutor (家教)作者 (冠希)時間10年前 (2015/08/30 14:00), 10年前編輯推噓5(5019)
留言2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為甚麼呢 只是愛因斯坦假設? 還是有實驗根據? 另外 光子數同的藍光跟紅光照射相同金屬 都可產生光電流的話 誰的光電流較大? 想先聽聽大家的看法 再補上我的想法 歡迎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105.1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utor/M.1440914459.A.BC0.html

08/30 14:03, , 1F
光子本身可以當成很小,所以要兩個光子一起同時撞一個電子
08/30 14:03, 1F

08/30 14:04, , 2F
機率極低,除非很強(W/m^2)的光(通常要聚焦後的雷射)才會有
08/30 14:04, 2F

08/30 14:05, , 3F
這種現象,想要瞭解更多更詳細,可以去找非線性光學或者
08/30 14:05, 3F

08/30 14:05, , 4F
非線性現象的相關資料......
08/30 14:05, 4F
如果可以兩顆以上光子同時撞電子 那不就沒有底限頻率的問題了? 能量就可以累加 所以我才想這是否只是因為實驗結果做的假設?

08/30 14:06, , 5F
一般來說藍光打出電子機會比較大,所以藍光光電流大
08/30 14:06, 5F
請問為何機會較大?有甚麼模型嗎? 如果假設打出的光電子數一樣多 那光電流會一樣大嗎? ※ 編輯: GuanSi (111.243.105.127), 08/30/2015 14:32:56

08/30 16:10, , 6F
我只能說 你去學過非線性光學 就知道那機率多低
08/30 16:10, 6F

08/30 16:12, , 7F
就像電子穿隧現象可行 理論上你拿棒球往牆壁丟 也會有
08/30 16:12, 7F

08/30 16:12, , 8F
機率穿過去 然而正常狀況下你需要考慮進那機率嗎......
08/30 16:12, 8F

08/30 16:13, , 9F
強度(W/m^2)很大就是要確保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光子夠多 夠密
08/30 16:13, 9F

08/30 16:15, , 10F
兩顆才會有那麼小小小小的機會撞在一起...
08/30 16:15, 10F

08/30 16:16, , 11F
考慮到儀器誤差 一般光源 如果頻率小於底線頻率
08/30 16:16, 11F

08/30 16:16, , 12F
產生非線性效應打出的光電子 大概還不知道比儀器誤差
08/30 16:16, 12F

08/30 16:16, , 13F
還要少幾個數量級
08/30 16:16, 13F

08/30 16:18, , 14F
說真的高中有些理論不完備(我個人不稱之為"有問題")的地方
08/30 16:18, 14F

08/30 16:18, , 15F
之後學會學懂就好了,其實問題最大的可能是是干涉...
08/30 16:18, 15F

08/30 16:19, , 16F
如果干涉真的像課本這樣隨便用一般光源塞幾個配件就做出來
08/30 16:19, 16F

08/30 16:20, , 17F
波動說和微粒說根本不用吵幾百年(關鍵在干涉需要的同調)
08/30 16:20, 17F

08/30 16:21, , 18F
藍色一般較強純最就能量比較大打出機會多,就像同樣光源
08/30 16:21, 18F

08/30 16:22, , 19F
光電流對順向電壓作圖,中間也會有一段I隨V(總能)增加
08/30 16:22, 19F

08/30 16:24, , 20F
能量總會有損失,接近底線頻率(剛好的能量)挖出光電子機會
08/30 16:24, 20F

08/30 16:24, , 21F
一般狀況會比較低沒什麼疑問吧
08/30 16:24, 21F
用機率的觀點說明藍光光電流較大可以接受 假設打出的光電子數一樣 藍光的光電子動能大 所以光電流大 這說法可行嗎? 但高中似乎都把光電流用光電子數定義 不考慮光電子動能 ※ 編輯: GuanSi (111.243.119.177), 08/31/2015 01:38:10

08/31 08:17, , 22F
實驗裝置設計夠好,要幾乎把打出來光電子都收到基本不難
08/31 08:17, 22F

09/02 19:46, , 23F
我猜電流是一段時間平均的概念,所以動能差看不出來
09/02 19:46, 23F

09/02 19:49, , 24F
探討電子和光的作用要用量子力學或是更近代的理論
09/02 19:49, 24F
文章代碼(AID): #1LufmRl0 (tutor)
文章代碼(AID): #1LufmRl0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