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請問大學就讀室內設計,需要的電腦配備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 (禮物玫瑰)時間14年前 (2011/07/04 18:59), 編輯推噓4(4018)
留言22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身是唸設計, 但接觸平面,未深入接觸過是內設計領域。 朋友升上大學即將就讀室內設計, 目前正考慮要買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 我個人認為買桌上型,畢竟往後要跑3D, 但不清楚就讀室內設計是否筆記型對於上課或其他情況會比較方便? 希望是這幾年內畢業或還在就學的板友回答, 室內設計的前輩給些建議也是再好不過 謝謝 :) (對室內設計系不是非常瞭解,如有用詞上冒犯 還請多多包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1.199.167

07/04 20:01, , 1F
先筆電...等進3D筆電開始不夠REN圖,組REN圖桌機
07/04 20:01, 1F
請問為什麼先用筆電呢? 上課/討論 比較方便嗎? 如果不需要帶電腦 直接組桌機是不是比較好? 謝謝 ※ 編輯: VictorLi 來自: 175.181.199.167 (07/04 22:36)

07/04 23:20, , 2F
便利性筆電樂勝,ren圖去用系上電腦就夠了
07/04 23:20, 2F

07/04 23:48, , 3F
因為可以在工作室邊做設計邊FB~@@
07/04 23:48, 3F
喔喔! 那筆電主要也是買能夠跑3D的為主嗎? 有沒有推薦的等級或價位呢? 謝謝! ※ 編輯: VictorLi 來自: 175.181.199.167 (07/05 00:08)

07/05 01:14, , 4F
看你預算 有多少錢就衝多少的 因為永遠嫌慢XDDD
07/05 01:14, 4F

07/05 02:32, , 5F
筆電+1 不會用到做動畫那種3D啦 ram越大越好
07/05 02:32, 5F

07/05 02:34, , 6F
顯卡挑好一點的 其他就挑自己喜歡的就好 不用特別
07/05 02:34, 6F
謝謝各位的回答,受益良多 :) ※ 編輯: VictorLi 來自: 175.181.199.167 (07/05 12:47)

07/05 20:27, , 7F
要REN快CPU要越多核...RAM當然是衝到滿
07/05 20:27, 7F

07/05 20:30, , 8F
盡量買剛出新款第一批貨的筆電...
07/05 20:30, 8F

07/06 10:33, , 9F
現在筆電兩萬多左右i5核心效能已經不錯了
07/06 10:33, 9F

07/06 10:34, , 10F
同級配備價差跟桌電沒差多少 所以推薦買筆電
07/06 10:34, 10F
謝謝你們的補充 希望這篇也可以幫助到其他有相同問題的學生/設計者 ※ 編輯: VictorLi 來自: 175.180.69.14 (07/06 15:34)

07/09 05:41, , 11F
我讀建築 很多都是起手筆電 大四大五受不了轉桌的~
07/09 05:41, 11F

07/11 17:18, , 12F
真的耶....一開始都是買筆電,等衝畢業設計的時候
07/11 17:18, 12F

07/11 17:19, , 13F
才換桌電
07/11 17:19, 13F

07/21 23:11, , 14F
REN≠render﹐臺灣最近支那化還蠻嚴重,字都不key完整
07/21 23:11, 14F

07/21 23:14, , 15F
RAM可以先不用裝滿﹐先2g起跳﹐ctrl+alt+del可以查看
07/21 23:14, 15F

07/21 23:16, , 16F
自己大概用到多少﹐若記憶體時常衝到滿,就代表該加購
07/21 23:16, 16F

07/21 23:17, , 17F
另外,不是摸3D就一定要跑render﹐重點該擺在設計價值
07/21 23:17, 17F

07/21 23:18, , 18F
畢業進公司永遠都在求快求好﹐render只是表現好看﹐
07/21 23:18, 18F

07/21 23:20, , 19F
但就是太耗時間﹐設計能力好,就能靠素模截圖升職加薪
07/21 23:20, 19F

07/21 23:23, , 20F
"記憶體時常衝到滿"﹐還有基地大之外的另一可能原因-
07/21 23:23, 20F

07/21 23:25, , 21F
--新手上路 建模的基礎功不紮實、小物件建成大模型
07/21 23:25, 21F

07/21 23:35, , 22F
所以﹐一開始就用好工具的人,反而細節基礎容易不紮實
07/21 23:35, 22F
文章代碼(AID): #1E4Pqk08 (Architecture)
文章代碼(AID): #1E4Pqk08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