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安永:生技面臨募資衰退、數位化新興技術挑戰

看板Bioindustry (生物科技)作者 (Joker)時間7年前 (2017/09/14 16: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聞] 安永:生技面臨募資衰退、數位化新興技術挑戰 http://bit.ly/2wY0kb2 根據「安永2017年生物科技產業報告《超越邊界 Beyond borders 》」,全球生技產業投 資出現下滑現象。在歐美成熟的市場從2015年711億美金下跌至2016年的519億美金。亞太 地區: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韓國和台灣,2016年生物科技集體籌集資金約25億美元 ,相較於2015年下降了30%。但是總體來看,在中國的生技風險投資呈現同比增長,主要 原因是中國政府挹注腫瘤生物技術提供資金。 隨著新藥平均開發成本達25.6億美元,較11年前增加2倍,且超過4成藥物在臨床試驗第三 期失敗下,產業氛圍丕變。未來生技面臨5大決戰關鍵:募資多元化、價格導向價值、併 購交易模式、精準醫療、數位化崛起等5大關鍵,攸關生技產業的成敗。 安永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整體來看,全球生技產業2016年營收、獲利、市值、募資和併購雖不如前一年,但產業熱 潮不減,資金有轉向亞洲趨勢,特別是中國的生技產業受到政府資金挹注。亞洲多數私人 和公共資金主要投資於研究癌症領域的公司。 據該研究顯示,傳統的生技製藥研發模型已處於負擔緊繃的狀態,由於平均開發1個分子 的成本已高達25.6億美元,藥廠12%到25%營收更是投資於新藥上市,加上FDA核准上市 件數減少,已讓生醫業界、投資者、併購策略,甚至產品開發的方向和模式產生很大的改 變。 統計2012至2016年期間,歐美37家產業領導公司中有10家被併購,然而併購交易市場雖強 勁,但策略聯盟簽約授權金減少,顯現生技公司價值已有減少現象,面對多種併購方式, 公司應採取最佳策略使其價值最大化。 由於生技市場波動性高,增資發行愈來愈困難,生技公司也必須接觸更多樣化的投資者, 並具備能吸引投資者的優勢。 近年美國的醫改政策,已讓藥物支付方的成本控制導致生技公司營收受限,新興支付模式 已漸由價格導向轉移至價值導向,生技公司可在定價決策中,考慮利害關係人對於價值的 看法和定義,考量產品服務如何會有更好的結果。 透過新興技術提高產品開發成功率,已成為不二法門,例如:精精準醫療、資料分析、風 險監控改善研發效率,將是生技產業極需重視的議題。 先進科技也將改變生技產業價值鏈,未來新科技應用於醫療領域,例如感測器、更便宜的 定序技術、3D列印、機器人等,數據與新科技的結合將會改變傳統生技公司的研發和商業 活動,實際上,包括Apple、Tencent(騰訊)和 Amazon等科技公司都已和生技業緊密結 合。 台灣生技產業部分: 統計至6月23日,台灣共計有20家公司上市/櫃,募資金額為新台幣70.13億元,上市/櫃件 數以科技業最多,生技醫療業籌資額逾新台幣30億元最高。大中華區表現更是亮眼,統計 至6月25日,今年上半年預估多達246家公司上市,共籌資人民幣1,256億元,其中工業上 市件數與籌資額均是第一;香港因牛市帶動新股發行量,上半年預計共有69件上市,共籌 資538億港元。 台灣2017年上半年有8家上市,籌資額新台幣28.6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市家數持平 ,籌資額減少17.84億元,減幅38.3%。8家中有3家為KY股公司,籌資額11.62億元。上半 年上市市場以本土企業籌資近6成較多,其中「申豐」籌資7.23億元最高。上櫃則有12家 ,籌資額新台幣41.44億元,較上年同期比減少7家,籌資額減少13.6%。上櫃籌資額以生 技醫療產業占大宗,「生華科」籌資14.24億元,占總籌資額34%,籌資額第二的「亞獅康 -KY」,籌資額也有9.96億元,兩家公司占上櫃籌資額將近6成。 http://bit.ly/2wY0kb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oindustry/M.1505378543.A.721.html
文章代碼(AID): #1Pka3lSX (Bioindustry)
文章代碼(AID): #1Pka3lSX (Bio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