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學術這一行真歹行

看板Biotech (生命科學)作者 (davdoc)時間20年前 (2004/10/16 01:08),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chars (N￾NNN)》之銘言: [恕刪] : > 但是對一位生物科學家而言,廿八歲實在是太年輕了!雖然生物科學家沒太大的年齡 : > 壓力,但是長時間的勞苦付出,其中之辛苦是不足外人道的。研究生物科學科學需要 : > 的不僅是聰明才智,大量的苦工和一點點小小的機運才真的是重要的,因此無法純靠 : > 天才來佔便宜。 Duke University的Michael Ehlers,是MD/PhD出身,沒有當過postdoc 就拿到教職,估計底限是三十歲開始。但是MD/PhD常見的是八年左右, 明日之星型的人,如果是straight PhD,正常22歲大學畢業後,如果可 以一樣PhD 結束找到教職(雖少見,不是完全沒有),還是有可能這個 年紀。 MIT 的Alice Ting學經歷與典型的生物醫學領域不太相同,不能完全拿 來比較。當然他是很傑出的。 [恕刪] : > 有個報導真令人啼笑皆非,美國《二○○二年職業評等年鑑》(Jobs Rated Almanac, 6th Ed, : > 2002)報導道:「令人嚮往職業排名榜中,第一名是生物學家,薪水高但壓 : > 力低,平均年收入九萬二千美元的生物學家,因為壓力低、報酬高、自主權高、就業 若是在industry,這個形容未必偏離現實太遠。 Academia是另當別論,但是... 前一陣子Stanford U.的Ben Barres來演講,他是先拿到MD,當了 neurologist (residency完成) 然後又讀PhD,作postdoc,教職等等。 他自己說的,當PI的收入,已經不會比physician的平均收入差太多, (與surgeon還是有差距),這也是他喜歡研究的因素之一....:P : > 機會多,加上工作安全性僅次於排第十九的聽覺矯治師,因此名列榜首,成為美國人 : > 最嚮往的職業。受到九一一恐怖攻擊及炭疽恐慌的影響,市場對生物學家的需求增 : > 加,令其就業前景樂觀,基因工程的發展也是令生物學家吃香的因素之一。」 : > 有作生物學研究的看官,來評評理吧,真的是這樣的嗎? : > 在科學龍頭老大的美國,唸個博士班平均要七年(生物類),可是平均還有一半的人 ^^^^^^^^^^^^^^^^^^^^^^ 看領域吧? 有聽說過特定領域需要煎熬很久,可是以我身邊可以接觸到的, 六年雖然不少見,七年可是很稀有的例子。這樣的說法頗以偏蓋 全。 : > 無法完成博士班學業。而辛辛苦苦兢兢業業讀完博士班,還得繼續寄生在別人家的實 : > 驗室拼命做點小研究二三年。一位從美國回來不久的老師說,在美國頂尖的實驗室, : > 博士後的薪水是極低的,約年薪二萬(稅後)。因為一來實驗室P.I.s認為博士後還 這有被剝削的可能。聽到的不只如此,依年資而定,雖然是高不了多少。 作什麼研究是大哉問,不過也不必舉太遠的例子,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 Linda Buck,得獎的主題第一篇論文就是博士後的產物,雖然花了他不 少時間。 而且也是看領域,有心走academia,就得認清市場現實,「小研究」無 罪,端看研究者創意如何,「小研究」也可以開花結果。只是為了拖時 間去做某件事,總是容易陷入泥淖。兩三年的博士後,在不少領域生不 出什麼好成果,如果publication 連學生都比不上,如何說服學校僱用 為PI? : > 只是訓練期,所以不用拿太多錢,而且他們的實驗室名聲夠響,新科博士爭先恐後想 : > 擠入,不需要用錢來召引人才。雖然名聲不響的實驗室價碼較高,可是長程前途卻可 : > 能沒比較好。好的,過著清苦的博士後生活後,卻也只有約兩成的博士有機會拿到個 : > 小小的助理教授職。更無情的事實是,就算不容易拿到了個助理教授職,也不一定能 : > 升為副教授,升了副教授也不一定能升為教授。最後又只有約兩成的幸運兒能拿到終 : > 身職(tenure),其他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們只好眼睜睜在期限到了,未升等拿不到聘 : > 書走路。 : > 50% × 20% × 20% = 2% 路有很多條。個人以為真的很有熱忱、很有毅力的研究者,幾乎都可以 在academia成就一方事業。心頭會縈繞這些負面因素,也許就該考慮另 闢蹊徑了。 我見過的PI幾乎都是吃飯睡覺都在想science。 : > 經過長期奮戰,順順利利的贏家只有百分之二啊!付出的最多最辛苦,得到的保障卻 : > 是最少最難得的!天啊!學術這一行還是人玩的嗎!? : > 就算是學術界的贏家也為必真的是全般的贏家。在美國有許多教授不是未婚,就是已 : > 經不知是第n次的婚姻了。 有些人根本不在乎。別人認為的「輸贏」對他們來講根本不重要。 : > 怪不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Riccardo Giacconi宣稱,他不建議任何人從事科學, : > 除非「內心受到某種感動,促使你這樣做」,因為從事科學工作就像畫畫一樣,大部 : > 分人很難從中獲得豐厚的財務報酬,可是工作非常非常辛苦。 : > 不管她未來是否是贏家,她已經夠令人豎然起敬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2.129.37.170

134.174.178.197 10/16, , 1F
唉..我怎麼好像吃飯睡覺外都在上 bbs 啊..
134.174.178.197 10/16, 1F

134.174.178.197 10/16, , 2F
真該加油了....
134.174.178.197 10/16, 2F

134.174.178.197 10/16, , 3F
不過我猜少有七年的原因或許跟 stipend
134.174.178.197 10/16, 3F

134.174.178.197 10/16, , 4F
多只給到六年有關?
134.174.178.197 10/16, 4F

219.1.156.27 10/16, , 5F
哈 所以開有功能性的版 對我們這些逼魔們
219.1.156.27 10/16, 5F

219.1.156.27 10/16, , 6F
有正面的效用說
219.1.156.27 10/16, 6F
文章代碼(AID): #11S0G0ga (Biotech)
文章代碼(AID): #11S0G0ga (Bi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