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台師大研究發現 蜥蜴斷尾後存活率下降30%
台師大研究發現 蜥蜴斷尾後存活率下降30%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70209/1052179/%E5%8F%B0%E5%B8%AB%E5%A4%A7%E7%A0%94%E7%A9%B6%E7%99%BC%E7%8F%BE%E3%80%80%E8%9C%A5%E8%9C%B4%E6%96%B7%E5%B0%BE%E5%BE%8C%E5%AD%98%E6%B4%BB%E7%8E%87%E4%B8%8B%E9%99%8D30
蘋果日報
藉由長期追蹤翠斑草蜥並配合中華鳥會的資料,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林思民教授研究團隊首度在野外成功證實蜥蜴尾巴再生的好處,
研究結果發現,蜥蜴斷尾後的存活機率會下降30%,
尾巴長回來後存活率則會恢復原狀,研究結果更登上國際著名期刊
《英國皇家學會報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林思民指出,翠斑草蜥體長大約4至5公分,尾長是體長的兩倍左右,
在適合的棲息環境易形成數量龐大的高密度族群很適合研究。
透過近8年將超過12000隻的蜥蜴建檔,配合中華鳥會數萬筆鳥類紀錄結合,
運用高速電腦進行運算獲得相關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體型小鳥類像是紅隼、紅尾伯勞當月數量越多,
翠斑草蜥下個月斷尾的比例會提高,體型大鳥類如黃頭鷺當月數量越多,
翠斑草蜥下個月的存活率降低,林思民表示,翠斑草蜥遇到體型較小的鳥類,
仍有不錯的掙脫機會,尋求斷尾的方式逃跑,
但遇到體型較大的鳥類由於體型差距過大往往一擊斃命。
林思民說,在翠斑草蜥斷尾後,存活率將下降30%,
尾巴在大約2至3個月長回來後,存活率又會回復原狀,
顯示蜥蜴尾巴的重要性,另外研究也發現,斷尾對公蜥蜴影響較大。
(洪德諭/台北報導)
不斷尾的生存率?
生命總是在找做好的出路
斷尾求生斷尾求生
生命不會無緣無故自斷其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95.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otech/M.1486613497.A.355.html
Biote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