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堤防設計防洪頻率破2000年?李鴻源不信 …
重現期距是機率的一種說法,200年重限期距的洪水,其實它的意思是
今年發生的機率是1/200,機率大家應該都很懂,不要被什麼200年2000年
搞昏了。其實就是它出現的機率。
既然是機率,就有它的分布。一般我們聽的比較多的是常態分布,不過水利署
喜歡用的是對數皮爾遜三型,說真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最常用這種,大概是
因為看起來最複雜吧。
為什麼會有2000年這種荒謬的數字呢?其實很簡單,你算過一遍就懂了,
台灣的水文站最多的統計年份也不過100年,就算100年吧,在浩瀚的歷史
裡也不過是一小段罷了,更何況,有很多站只有25年的數據,照樣可以
拿來作頻率分析。 不管幾年的水文資料,都可以算出平均值和標準差。
_ _
再來就是萬用公式 Y=X+Kt*s X平均值 s標準差 Kt就是頻率係數
有個迷思一定要弄懂,2000年的流量並不是200年的10倍,我算差不多是1.5倍而已
而1.5倍的流量,水位可能增加不到1公尺,可能會淹過堤防,但是真正淹水的原因
是「潰堤」和「內水」
內水指的就是要排入河川的排水或溝渠,今天河裡的水漲了1公尺,結果排水溝的
水位變的比河川還低,當然就淹出來了。
總而言之,要解決淹水問題,用堤防是不可能的,用重現期距算流量也沒意義了
賀伯、象神、桃芝、納莉、敏督利、卡玫基、莫拉客都是這10年來發生的,
你用100年前的低流量一起算,只不過是降低了平均值。現在因為全球暖化,氣
候變遷,你的系統已經變了,再用舊的數據有何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158.10
推
09/13 02:20, , 1F
09/13 02:20, 1F
推
09/13 02:38, , 2F
09/13 02:38, 2F
推
09/13 08:17, , 3F
09/13 08:17, 3F
推
09/14 15:06, , 4F
09/14 15:06, 4F
→
09/14 15:07, , 5F
09/14 15:07, 5F
→
09/14 15:07, , 6F
09/14 15:07, 6F
推
09/14 15:12, , 7F
09/14 15:12, 7F
→
09/14 22:15, , 8F
09/14 22:15, 8F
Civil 近期熱門文章
3
11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