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不好意思,請再度幫我看一下給點意見唷!

看板Design (設計板)作者 (呼倫貝爾大風車)時間16年前 (2009/03/01 01:53), 編輯推噓1(107)
留言8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不好意思,讓我這個台東人在藉這篇抱怨一下 : 台東美術館蓋的跟北美館一樣大間,但是台東縣市人口加起來也不過十幾萬 : 在台東美術館還沒興建以前,台東辦的美術展都在文化中心的藝廊展出 : 就已經很綽綽有餘了,加上台東是文化沙漠,蓋那麼大間的美術館 : 就我觀察兩年的結果是......空在那養蚊子 : 很明顯就是政府浪費公帑,為了抽回扣才蓋的 : 如今卻還要興建第二期 : 真不知上面的人在想什麼! 或許是希望透過「開發」來「振興經濟」 然而台灣對於「開發」的定義還很狹隘 「數大便是美」台灣大多認為大型構造 大型開發案才是具有經濟效益 對於政治人物的政績也有正面幫助 也能讓建商賺進一大筆 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有時(應該幾乎)都會忽略當地人文或在地人的真正需求 -- 開發不是硬道理 作者: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博士候選人、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顧問) 「土地開發」這件事,在人類社會中一向扮演著正面的角色,而許多民眾和國家政府對「 土地開發等於繁榮」這個等式也是深信不疑。無止盡的開發,會讓人類走向永續的未來嗎 ?在全球環境變遷的趨勢越來越無法準確預測、危機越 來越迫切的今天,我們必須好好省視開發價值觀的時候了。 根深蒂固的開發至上價值觀 5年前的夏天我到土耳其觀光,介於不同城鎮間的是一片又一片空曠的草原,同團一個不 過國一的男孩說:「我覺得土耳其很好玩,但是太多荒廢的土地了,應該多多開發才對」 。一個小小年紀的台灣小孩,竟對土地使用有著如此「早熟」的看法,想必是耳濡目染的 教育結果,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土地開發這個價值觀的根深蒂固。 儘管台灣已是個土地極度開發的國家,「更進一步的開發」仍然是普遍的價值觀,因為不 斷地「除舊佈新」是「進步」的象徵。媒體也不斷地協助推廣這樣的價值觀,例如,杜拜 近十年來瘋狂地土地開發被當成典範地報導著,一位友人造訪了杜拜,親臨杜拜的各樣大 規模豪華建設,竟然為台灣建設的「舉步不前」而感到辛酸。但台灣應該向杜拜學習嗎? 人們看到的是杜拜的進步和興興向榮,卻看不到杜拜明明是個不適合大舉開發的沙漠的事 實,也看不到這些開發背後消耗的龐大資源。因為杜拜的富裕,短期內可以用錢來克服許 多自然環境的限制,但這爆起的繁榮可能永續嗎?還是有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只會曇花 一現?容我大膽地預測,這個盲目開發的城市很快將會因為資源的耗竭,成為人去樓空的 鬼城。 生活富裕的台灣,卻一直脫離不了發展中國家的心態,開發至上的價值觀,讓台灣人本能 地羨慕著其他城市大舉開發的「魄力」,因此,若一個政府沒有顯著的開發建設的政績, 就會被評為沒有建樹。如果,台灣人的下一代,對於沒有房子聳立於上的土地的認知是浪 費資源,或是無用之地,如果,連社會中堅份子都堅信只有不斷地開發建設,國家才會進 步,那麼台灣將永遠走不出生活品質低落、環境惡化的灰色之島命運。 忠實呈現開發精神的農村再生條例 最近在立法院已經通過一讀的農村再生條例,其精神忠實地反映了台灣的短視近利、開發 至上的價值觀。其中,法案第三章是關於「農村土地活化」的相關條文,規範所謂「農村 再生發展區計畫」的執行方式,若不是主觀認定許多農村的土地是「死」的,何須「活化 」?法案若通過,許多打著「土地活化」之名的「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充其量不過是 建築開發計畫而已。 許多人直覺地認為,農村和農地本身哪裡有什麼價值存在?不過是沒有地盡其利的土地, 唯有加諸以硬體建築、改善表面的景觀,才會創造經濟價值,幫助農村走向繁榮。不但主 政者這麼想,不少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們,因為物質生活遠比不上城市,也總企盼著農村 可以慢慢發展最終成為繁榮的都市,以改進生活,但誰說生活的改善,一定得靠地方的硬 體開發? 從落後的農村到繁榮的城市,這種線性發展的思考邏輯,或許來自我們地理教育的影響。 一元化的地理課本告訴我們,許多繁榮的城市最初始於漁村或農村,然後慢慢繁榮壯大; 但,沒有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教育,並未教我們思考,為什麼只有少數聚落得以成為繁榮 的大城市?為什麼有些城市興起後又衰敗?即使是背誦式的教育,也沒有告訴我們農村和 農業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於是,許多人以為只要鄉村加以投資建設,必然有繁榮的遠景 ,問題是,台灣甚至地球的有限資源能夠支持多少建構在物質上的繁榮? 看不到的土地價值:生態系統服務 開發至上的價值觀最大的謬誤,就在於看不到那些被認為未地盡其利的土地的真正價值。 從農地和都市中的「閒置」用地,到雜亂無章的荒地和河川高灘地,都被認為是沒有經濟 效率的土地利用模式,但其實這些綠地是支持生態多樣性上重要的一環,默默地創造著「 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的價值。 生態系統服務是在生態保育科學、生態經濟學中已經發展了將近十多年的概念。生態系統 服務不是什麼新的產業,而是指各種生態系統一直默默替人類提供的服務,例如農、林、 漁產等就是生態系統所提供的服務或財貨。這些大自然所提供的具體事物不難理解,但那 些人們看不到的自然機制,像是綠地在淨化空氣、潔淨水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滯洪等 服務,都被人們忽略了。這些服務一直以來由生態系統無償提供給我們,又沒有進入經濟 成長的計算公式中,因此,我們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根本不知道大自然默默地替我們 工作,不斷地以昂貴的科學技術來取代免費的生態系統服務。 因此,從生態系統服務的角度來看,這些沒有被開發建設佔領的土地,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尤其是對台灣這個已經極度開發的島國而言,特別是在糧食自己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 為了國家整體安全和永續發展,更得設法讓現有的農地和綠地免於開發的威脅。今天,政 府又更進一步地試圖將農地變建地,等於是白白將價值連城的土地給浪費了,實在是用19 世紀的觀念來建設21世紀的國家的愚蠢施政。 期待一個適可而止的價值觀 開發不是必然的罪惡,畢竟人們需要居住生存的地方,但是,開發不能毫無節制,尤其是 面臨空前環境危機的今天,更該思考聰明的土地使用模式,經濟效率不能成為唯一考量。 我們需要更多的綠地和農地,來淨化人類活動所產生的髒空氣和髒水、來讓生存空間已經 縮減的動植物有個棲身之所、來確保國家有穩定的糧食供給—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價值觀, 來看待那些所謂「閒置」、「待開發」的土地。 很多人以為,在經濟和環境之間找到平衡困難重重,於是在「如何兼顧開發成長和環境保 護」的兩難中打轉,基本上仍是陷在開發至上的泥沼,問錯了問題。很多人以為,環保人 士只會抗議卻不提出出解決方案,那是因為,人們以為解決方案在於新科技和新技術上, 但真正的解決方案其實在於人們的價值觀,在於人類社會(尤其是開發中和已開發國家) 如何學習適可而止,學習如何留得青山在,以免將來沒材燒。 畢竟,土地開發不是硬道理,人類的安居樂業才是。 -- ::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nhk-world :: = NHK World Premium in Google Group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23.147

03/01 07:44, , 1F
杜拜是因為認知到自己資源有限, 不可能永遠依靠石油
03/01 07:44, 1F

03/01 07:45, , 2F
所以趁現在有錢的時候, 建一些經典建築想要把觀光拚起來
03/01 07:45, 2F

03/01 07:46, , 3F
目的是要從觀光方面獲取永續的收益...
03/01 07:46, 3F

03/01 07:50, , 4F
(阿拉伯國家也努力蓋大學、辦教育, 努力看怎麼利用石油這
03/01 07:50, 4F

03/01 07:51, , 5F
個短期資源轉換成社會長久的資產)
03/01 07:51, 5F

03/01 21:46, , 6F
他的杜拜塔跟其他建設幾乎快做不下去停擺很久了
03/01 21:46, 6F

03/01 21:46, , 7F
貸款貸不到錢 快爆炸了
03/01 21:46, 7F

03/01 23:15, , 8F
101蓋了目前虧得很慘 川普大樓資金快週轉不過來也快...!!
03/01 23:15, 8F
文章代碼(AID): #19gNeIrO (Design)
文章代碼(AID): #19gNeIrO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