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研究所可以學到什麼?

看板Design (設計板)作者 (Brave +)時間16年前 (2009/03/05 02:36),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前面有點在吵工作跟念研究所比較好(我真的覺得是個人恩怨 @_@") 套句我老媽講的話,生涯是30年的事情。所以在這邊計較那短短幾年的工作 還是唸書比較好,不是很沒意義嗎? 身為一個設計師,對每個階段的需求不同,當然會有不同的偏好跟見解。拿自己 的看法去批判對方的發言時,是不是互相看一下,為什麼對方是這麼認為的,會 比批判來的有建設性? 研究所在學啥?稍微介紹一下我在念的。 我這兩年在念偏向於 Design Thinking。而當中我最喜歡的書是 MIT的講師 Otto Scharmer寫的 Theory U。若是單純來講,Otto Scharmer算是偏管理、經濟跟社會學的老 師,但若是以探討 Design Thinking (中文找貼近一點的詞彙應該是"創意思考"吧?)來看 ,他的看法其實都還滿有意思的。 前面章節會介紹到 Listening (聆聽 ((的藝術?)) )。在與他人討論的過程中,一般人用 怎樣的方法去聆聽,他在書中把它分為四個方式,Downloading、Factual、Empathic、 Generate。 Downloading指你把聽進來的跟自己已知的做重新確認,這當中含有 "判斷"的意思; Factual指你放下心中判斷的那把尺,單就在眼前的事實做觀察,並去注意那些未曾知道 的事情 (相對來說 downloading是觀察與已知的同異點);Empathic則是更為深入地不只 有瞭解對方想要溝通的事實還能體會對方溝通時表達或是未表達的情感因素;Generate我 不知道該怎麼簡單的用中文解釋。簡單來說,Generate Listening會造成個人的一些轉換 效果,當你進入這個階段、方式,對談結束後,你會察覺到你對事情的看法或是觀看的角 度跟你對談前是有轉變性的差異。可能可以說是當我們常說用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那用 Generate Listening的人應該是可以學到那些 "不同的角度"。 舉例(我就直接拿書上的例子啦! 不過譯成中文感覺怪怪的)來說,在 Downloading的聆聽 方式,所做出的個人反應是:「啊!你又來了!」;進入 Factual時你會說:「嘿!你今 天說的這些還滿新的。」;在 Empathic Listening你會說:「是啊,我真的能夠瞭解你 的感覺,我也察覺到同樣的事情了」;Generate Listening你會察覺到自己不再是對談前 的自己(當然是小差別啦,我想),你更能瞭解你所瞭解的事情的源頭,你也能夠窺望到你 所瞭解的事情的未來發展可能性。 好啦!以上只是我覺得這位惡魔牧師幹嘛沒事抓著人家打,所想要引用的話(我有引用哦 ,中文解釋的不好請別見怪)。 以下個人觀點就不引經據典 這是去年兩個月間上的課所學的,有沒有用呢?在那個當下是覺得很受用,幾個月後覺得 好像有點太虛幻,最近這半年又開始覺得很受用。就像之前工作個一年就覺得好像該學都 學完了,這半年開始又陸陸續續記憶起以前工作遇到的但當時沒有留意的事情,然後自我 學習一番。 學習不是只有參與跟記憶,體會這種東西有時候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很難說短期之內有用 不有用。 心態保持住,不管是念研究所或是從事工作,對於所學習的也不要太快下評論而錯失觀察 那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的機會,總有一天應該會有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33.167

03/05 16:37, , 1F
請先報上科系和學校(誤)
03/05 16:37, 1F

03/05 17:46, , 2F
認識的來~推一個
03/05 17:46, 2F

03/05 18:39, , 3F
Design Thinking..聽起來蠻有趣的~
03/05 18:39, 3F

03/05 18:42, , 4F
工作和研究所其實我不覺得有衝突 學習的面向不一樣
03/05 18:42, 4F

03/05 19:59, , 5F
好文推 !!
03/05 19:59, 5F

03/07 13:45, , 6F
這就是專業!
03/07 13:45, 6F
文章代碼(AID): #19hiehRx (Design)
文章代碼(AID): #19hiehRx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