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產業外移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伯倫希爾)時間19年前 (2005/09/19 05: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purpleviva (越過頂點之後)》之銘言: : 我提的這個想法 其實不算另類 但是我想當過老闆的人應該都懂 : 我絕得 品牌 跟 代工的關係 就像是老闆 跟 員工 : 今天老闆(品牌) 決定了一個企劃案要去做 然後付員工(代工)薪水 交給員工去做 : 這個時候 如果產品大賣了 老闆會賺很多錢 : 這個時候 上面所說的價格威脅 其實簡單說就是 : 我今天說"一個月給你3萬薪水你幹不幹,不幹我找別人做" : 那如果今天有人只要領我2萬9薪水 而且可以做出一樣的東西 那我當然找他做 : 那這時候很多人就會開始比價"我2萬8" "我2萬7" 那最後就是這樣搞下去 : 可是 : 如果今天產品不賣呢?? : 其實老闆(品牌)會慘賠 因為資金已經投下去 可是 員工(代工)薪水還是得付 (一開始) : 可是如果繼續這樣下去 最後當然是開始連員工薪水都付不出來 : 那員工當然也會失業 : 換句話說 品牌這條路 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等於是要負責所有的成敗 : 而不是像代工只要接到單子 妳做就對了! : 換言之 如果要從代工走向品牌 就要把心態從員工 轉向老闆 : 但是有沒有反過來的例子呢?? 我不曉得有沒有人看過這種公司 : 員工薪水領一堆 可是搞到最後老闆根本沒賺錢 我看過 : 其實台灣的一個員工分紅制度有很多公司就是這樣 : 公司賺的錢 員工 總經理 分光光 薪水給超高 然後股東拿很少 : 換言之 其實 從員工的腳色反過來利用品牌 而賺大錢的 其實也是有 : 我自己認為 : 除了要邁開品牌的道路這一點 這種反過來的思考模式 也是另外一條出路 : 雖然大家都知道 資方跟勞方 基本上不管怎樣資方通常都是佔上風 : 可是我認為這該是一個思維的轉換 勞方是否有辦法反過來利用資方 : 又或者像一些公司 原本是代工 卻反過來把品牌吃掉的例子 : 再者我認為有一點思維是很要不得的 : 我卻在很多的臺灣人身上看到 "努力打拚 一定會成功有收穫" : 我絕得實在是不一定 如果今天一個員工 是這樣的思維 那會是一個好員工 : 但是如果一個老闆是這樣的思維 不一定會是個好老闆 : 因為 一個好員工 該做的事情是 "do thing right" 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對了 : 可是 一個好老闆 該做的事情是 "do rigjt thing" 必須做出正確的事情或判斷 : 而台灣現在面對的一個問題是 現在只是 do thing right 已經沒用了 : 因為很多人都可以把事情做好 廉價的勞工 都可以把現在很多台灣人的工作取代 : 可是 台灣是否可以 do right thing 進而找出自己該做的事情跟方向 : 舉個例子 台灣投入大量資金生產面板 是否是個正確的舉動 我絕得這個是需要思考的 : 而不是單純的只考慮 反正我把價格壓低 成本降低 後者 是一個員工的想法 : 再舉一個例子 韓國闖出了品牌 你們真的認為韓國的東西感覺很好嗎?? : 說實話我個人對韓國的藝人實在絕得興趣缺缺 雖然有的電視劇我還是會看! : 可是他們的很多節目其實很像台灣10年前的東西 比如像"男生女生向前走" : 我自己認為台灣可以拿到國際上發展的東西其實很多 : 而且其實素質並不差 可是需要有 能替台灣找出方向的人 : 把這份素質發揮出來 像5566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他們絕得像白吃 : (我知道這個例子會被嗆 但是 如果不這麼極端我想 很難說明這種落差) : 不過在日本那邊的反應卻不是這樣 出乎意料的受歡迎 那如果他們真的闖出名堂了 : 這該說是台灣人自己不是伯樂 看不出千里馬嗎?? 還是要怪日本人是白痴 : 金城武當年在台灣除了傻笑以及跟郝劭文拍白痴電影還會啥?? 可是人家去了日本勒?? : 以前看他要多笨有多笨 現在看他要多帥有多帥 : 我自己認為 除了一昧的說品牌 還有 模仿別人 : 要以跳脫台灣人的眼界來看台灣 才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好 並且找到如何發展的路 : 南非人當年不會知道自己沒有很重視的鑽石有多寶貴 : 最後我只想說 : 從代工轉為品牌 是一個想法 代工必須西進 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是一個想法 : 但是 之後呢?? 造這種方式發展之後呢?? : 要更提高競爭力 如果對手想到100手 妳就要想到101手 : 要以全面的觀點去看全世界的發展 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 而台灣現在的做法 用下象棋來講 就是 我要吃你的兵 所以我把我的馬往前一步 : 萬一你移開 那我這步棋等於白費 : 最後我想說 : 台灣產業 該改變的 最重要的不是產業的型態 而是經營的思維 : 個人淺見 跟大家討論 還希望不吝指導^^~ 搞品牌的目的就是要當老板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捲舖蓋後才要要自行創業當老板 韓國也是品牌跟代工並行 台灣有良好的代工技術,是這些老闆乾願要作人家的員工的 宏碁努力了這麼久 他從跟這些廠商一樣是代工到闖出自己的天下 技術總是有瓶頸的 也不可能有永遠的獨霸者出現 品牌廠商的優勢就在於,他可以任意跨入相關的領域 因為他不必自己去研發些科技 也沒有很大的進入門檻 微軟都可以把程式的設計交給印度去作了 這還是他們起家的根本 台灣的這些代工廠的技術應該沒有比微軟的程式重要性高吧 經營的模式有很多種,只不過這些老板都滿足於現狀罷了 929期的商周有提到玻璃廠商的故事還有其特別的經營模式 不過台灣的一些代工廠爭相自己作老大 有些時候反倒是自己人跟自己人先打了起來 而結果也是沒有一家廠商獨大,議價力自然低落 這盎的情形不就變成跟傳統產業一樣的窘境了嗎? 反倒是台灣的傳統產業,有些已經闖出一片天了 而這些享盡各種優惠的高科技廠卻陸續的走回他們的舊路 蠻可嘆的,亦或者其實是我們的政府讓他們如此的不長進? -- 永遠探す君は移り氣な夢見人 浮氣な夢にすがり貴方は何處へ行く 黃昏開く鍵を探して月の影 屆かないまま泣いた私は何處へ行く 二人瞳に秘密失くしても 重ねた腕をほどきはしないわ 一月の蒼い月朝燒け隱してよ 終わるはずのない夜に優しい夜明け 近付く程に痛む戀の重さのせいで 離れすぎてた胸を自由と呼んでいた 暗い場所にだけ光るものがあると 小さな窗の遠く見つめて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3.103.153
文章代碼(AID): #13BUCi6t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3BUCi6t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