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書評--為什麼現在的我們對未來如此不安?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GIGA)時間9年前 (2016/05/08 00:15),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好,初來此版不久。 在此先做個簡單的自介吧。 原PO今年29歲,大學讀過一年企管玩太兇慘遭二一, 重考之後回到母校就讀文學院某系後畢業(艸 出了社會之後做著跟經濟二字扯不太上邊的工作 但是從小就酷嗜各類書籍 還記得高中歷史老師曾經推薦了一本書《東方主義》, 傻傻的我拿著不多的零用錢衝去書店買了一本看了一段之後發現... 幹這根本不是自然組十六歲高中生應該看的書好嘛!!! 那書就這樣在書櫃裡默默躺了好多年,直到二次讀大學之後才終於有動力拿出來讀完。 好,以上跟經濟似乎沒有太多關係。 就回到剛出社會每天魯的某一天,買了一本書。 :《蘋果橘子經濟學》 亮亮的書皮,印刷了垂涎欲滴的蘋果(還是橘子?) 有趣生動的內容,讓我沉睡已久的經濟魂甦醒。 這輩子應該都很難忘記裡面的許多單元。 輕鬆有趣的陳述方式,是本可以讓原本害怕經濟學的許多人都願意讀完的好書。 反正他們與我可能都不懂或忘了關於經濟學的許多基本, 但仍然可以藉由此書窺得經濟學的一點樂趣, 即使他們是或不是小學老師、相撲選手、高級應召女、或是混入黑社會做研究的學生。 這本書點醒我幾樣東西,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定義。 『所有人都會在最理性的情況下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然後是 『供給』與『需求』 有種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感覺 四象跟八卦歡迎在底下推文告訴我你們的創意~ 就這樣風生水起,生生不息,自此經濟書籍一本買過一本,直到今日。 ============================================================== 那麼今天總算要進入本題的書評...的之前。 其實原PO魯歸魯,人還算是有點野心。 這個書評系列想從最近剛看完的書慢慢的用倒敘法慢慢地寫。 今天這本做為第一本算是中規中矩。 也許寫到後面幾本會出現《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種大書也說不定(汗 那今天要介紹的書有什麼特色呢? 1.為這世代年輕人所寫 2.內容不死板,反而用老嫗能解方式陳述的經濟學書籍 3.日本人的著作 版眾:原PO,一二我懂,那第三點到底算什麼特色阿? 別急,讓我娓娓道來。 原PO之前看了一本書《用經濟學改變世界: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十二個思考題》 除了賽局理論那篇真的一個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讀懂以外, 也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經濟學獎得主幾乎滿滿滿的都是老美。 即使是去年(2015)的安格斯迪頓,也擔任過美國經濟學會會長。 所以要學經濟還是要洗商學院學歷還是要留個美才行(無誤 這本書沒有美式的框架,甚至有著不落於俗塵的寫作方式。 也難怪上架後在日AMAZON能夠大賣。 作者竟然用進擊的巨人、原子小金剛、鋼鍊、羅馬浴場引導讀者, 如果美國讀者看了此書,是否會跟原PO剛看到此書一樣的感想呢? ---WTF? 這是經濟學書籍? 在日本還大賣? 也許正是因為是雞腸鳥肚(誤)的日本人寫作此書, 此書能用不多的篇幅切入主題並表達自身看法。 這本書也對現下日本所面臨的經濟窘境提出了作者自身的看法。 原PO想拿出來對比的倒有一本書《在手術台上的日本》 作者是位長期駐日的美籍記者,對日本經濟有興趣的板眾也可以入手看看。 此書真正讓原PO開了眼界的地方是準確的讓讀者了解貨幣的價值這一段 從此原PO了解了手上貨幣的真正意義--代表信用的交易媒介。 再來就是作者努力的嘗試挑戰經濟學派的主流(芝加哥?新古典?凱恩斯?) 也就是歐美各國一直奉行的貨幣主導經濟。 原PO其實對這塊涉獵真的不多, 唯一的涉獵是前FED主席柏南克那本黑皮回憶錄,裡面滿滿的都是貨幣經濟主義陳述。 作者提出反對--對於世界各國央行及銀行對於創造通膨的堅持。 但本書唯一可惜的地方在於,用於印證反對的論調不夠有力。 作者提到了日本曾經在江戶時代擁有的恆常型社會與經濟。 並以此告知讀者現在的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慢速成長甚至停滯的狀態, 該減少過度的鋪張浪費了,有三、五個地球也不夠用等等的話語。 但是作者忘記了經濟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那便是---創造性破壞。 這現象常常引導著整個經濟的走向。 作者沒有想到這點反論其實滿可惜的, 也也許作者是日本人的關係, 長期陷入一灘死水的日本經濟早已讓日本人忘記了創新一詞。 以前被全世界當成神在拜的日本企業早已下了神壇。 鴻夏戀的恩恩怨怨、偽造財報的東芝TOSHIBA、假造油耗的三菱汽車, 每一個新聞都是重創日本企業的形象,也連帶牽累著日本經濟。 那日本的政治人物在幹嘛呢? 莫忘吉武昭博。 即便他也不是多大咖,但是日本社會一直以來的父權主義就造就了這樣的笑話。 不是政經人物的乙武洋匡就不提了,真要說到他真的偏題太多。 (但就是會想到他,說也奇怪) 在政經環境如此黯淡之下,也難怪世界上的經濟學者與相關作者都害怕步入日本的後塵。 離題了跟書評無關好大一篇的篇幅(上面莫名的憤慨起來), 其實只是想表達對日本經濟內心的感慨, 此書有極好的地方,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在日本大賣不是沒有原因,因為日本經濟需要正確的引導來走回正途。 還記得不知道刷了幾刷的阿德勒心理學嗎?(最近進書店新標籤好像已經標上二十幾刷?) 日本就是如此的需要正向能量。(反觀台灣賣炸的《每天來點負能量》(誤) 原PO其實滿希望能有日本經濟學者告知日本人與企業該創新了, 如果哪天有這樣的書出版,歡迎告知原PO去買來支持(原文更好,原PO日文系畢)。 再為版眾及自己寫下書評。 以上,感謝閱讀。 下一本,《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 該輪到美國上場表演了。 (說好的倒敘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7.112.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conomics/M.1462637731.A.5E5.html

05/08 21:22, , 1F
只會玩金融工具的人所寫的經濟評論總是不切實際
05/08 21:22, 1F

05/08 21:56, , 2F
不同產業的創業募資有不同的難處,他講得不夠具體。
05/08 21:56, 2F

05/15 22:02, , 3F
《我在底層的生活》也不錯看
05/15 22:02, 3F

05/24 08:41, , 4F
05/24 08:41, 4F
文章代碼(AID): #1NBXIZNb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NBXIZNb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