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如何看懂畢卡索?-1
摘自今週刊
許多看過畢卡索作品後卻有感「看沒有」的觀眾所言,畢卡索的畫
就像他的人,並不是非常好懂。到底,什麼是畢卡索的藝術特色?
畢卡索為何被時代雜誌尊奉為本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畢卡索
的三多:壽命長,作品多,女性伴侶多,與其創作的關係又是如何?
青年畢卡索--人性的關懷
畢卡索從小生長在一個拘謹保守的中產家庭中,他的父親是一名畫
家,除了擔任藝術學校的老師之外,並同時在當地博物館工作。高
瘦的父親啟蒙了畢卡索繪畫的天分,而母親則是他情感的最大庇蔭
所在。少年早熟,從未畫過兒童畫的畢卡索曾經揶揄父親的作品是
「掛在餐廳的那種畫」。在他十三歲時,畢卡索的父親因驚嘆於兒
子藝術上的天賦異稟,便將自己的畫筆、畫板以及油畫彩料全部轉
送給畢卡索,並且從此封筆輟畫。
I. 陰沈憂鬱的「藍色時期」:1895-1907
野悍、暴力,混合著人與獸的原始慾情
畢卡索活在創造與毀滅的邊際
活在主流與顛覆的邊際
活在榮耀的君王與哀傷孤獨的小丑的邊際
目前收藏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的「科學與慈善」(一八
九七年),即是畢卡索十六歲時所繪,具有典型學院風格的作品。
畫中的醫生便是由父親擔任模特兒的。這幅作品呈現出純熟的寫實
技法,準確的透視構圖,以及清晰的明暗對比,不但是少年畢卡索
的代表作品,並曾經在馬德里的全國美術展比賽中奪魁。一九○○
年畢卡索偕其同鄉友人卡羅‧卡薩吉馬斯( Carlos Casegemas)
一齊前往藝術之都巴黎闖天下。對畢卡索而言,一九○○至一九○
七年是體驗人生的重要階段,在短短六、七年中,他的作品風格產
生了巨大的轉變,明顯的流露出對於人性的關懷,並揭露了人類的
悲慘和絕望。前期(一九○至一九○四年)的作品大多描寫社會階
級卑下的小人物的生活境況,窮人、妓女、老殘、流浪漢等都是他
的作畫對象。畫面色彩陰沈憂鬱,常使用灰藍、墨藍的沈暗色調,
是著名的「藍色時期」作品。著名的法國詩人阿波里內爾
( G. Apollinaire )曾經見證畢卡索的成長以及立體派的發展,
是畢卡索的伯樂兼摯友。阿波里內爾描述藍色時期的畫家心靈「
一年來,畢卡索活在這樣潮溼的繪畫裡,藍得像深淵漉漉的深處,
充滿了悲憐。而悲憐使得他更為尖刻。」為了使情感真實呈現,畢
卡索採取一種簡單、直接而不帶矯飾技巧的方式作畫,因此作品風
格比較樸實而含蓄,但也同時具有一種深刻而尖銳的觀察視野。
「賽蕾斯汀」(一九○四年),即是藍色時期的代表作品。從這名
巴黎妓女院獨眼老鴇的畫像,我們可以看見畢卡索對於人間悲慘現
實的體悟與觀察。畢卡索的友人沙爾門亦曾在回憶錄中,提到他首
次看到這些畫作時的感受:「我進入了藍色時期的中心,…當時黑
油燈的光太微弱,畫畫和看畫都得要點上蠟燭。畢卡索高舉著閃閃
爍爍的蠟燭,站在我面前,仁慈地帶我進入那個母親們沒有奶水,
處處充滿著飢餓者、殘廢者的非人世界,一個藍色悲慘的超現實世
界。」居住巴黎期間,除了繪畫創作之外,畢卡索曾多次偕同友人
前往蒙馬特區觀看馬戲團演出,並深深著迷於其中似嘉年華會般愉
悅的歡樂氣氛。同時也開始以街頭明星、小丑藝人以及馬戲班生活
等作為繪畫題材,例如「兩兄弟」(一九○六年)畫的便是戲班生
活一瞥。這段時期作品表達的是畢卡索對於人性的關懷,不論是社
會底層悲慘世界,或是遷移流徙的戲班人生,藝術創作可說是對於
現實的記錄與再現。然而,畢卡索也逐漸體會到,創作不應只是複
製現實而已。他對於藝術本質的探討更有興趣。是故,一場藝術本
質的尋道之旅於焉展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9.217
推
07/27 12:06, , 1F
07/27 12:06, 1F
Espannol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