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財金所的優勢?
※ 引述《fufu (fufu)》之銘言:
: 我是商銀的ARM,就我的工作領域中而言,財金所學生的優勢,
: 也就是俗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沒有,歷經論文的摧殘下,
: 也具備一定的文書整理功力。這是每種系所研究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 在我的工作領域中,銀行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通則就是細心,
: 所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就必須貫徹在徵授信案件的報告中,
: 這是基本必須要有的中心思想,我想這就是研究生比較快速進入狀況的原因吧。
: 法人金融業務重視的財報分析、投資學、國際經濟、衍生性商品..等財金所必修科目,
: 因為基礎的理論(經濟、財管)比其他系所的同儕熟,
: PS.對我而言,ARM的工作中會計很重要!!雖然我也很愛新金融商品,
: 但是我不在IB,商業銀行而言會計還是王道阿。
銀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尋求報酬極大與信用風險極小兩者間的平衡點
台灣的傳統銀行生態都是把企金徵信的工作交給ARM去做,不過外商銀行不是這樣做的
外商銀行(無論是商業銀行或投資銀行)基本上會將企金的信用分析獨立出來成為一個
部門,聘請專門的信用分析師去分析產業趨勢,企業財務與額度的適當性.
外商銀行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ARM本身的角色就缺乏中立性,ARM既然是協助RM,或未來要
成為RM,在很高的業績壓力下,報告出發點往往會逐漸向業務導向傾斜,ARM或RM只要在
"預期"客人不會立刻倒閉的情況下,會盡量追求報酬極大化的單一方向,而忽略了要尋求
報酬與風險的平衡點
因此,ARM撰寫的報告會傾向於報喜不報憂,甚至容易在潛意識裡想尋找有利的觀點去
幫忙拿到額度,而忽視不利的觀點,這樣的做法就容易導致重大資訊被刻意隱藏或忽視
此外,ARM通常是比較資淺的新進人員,可能學校剛畢業,也欠缺對市場的足夠瞭解,如果
客人蓄意欺騙或隱藏重要資訊,資淺的ARM往往很難察覺, 如果審查部的人又沒有花功夫
去研究的話,就很可能發生倒帳事件,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台灣這些年來的層出不窮的
地雷案件,主要本土銀行可以說是"無役不與",有企業爆出財務危機就可以看到各大銀行
死傷慘重,而主要外商銀行多半受傷很輕或全身而退.
"害怕企業財務舞弊案"就是為何具有一定規模的歐美外商銀行會另外招聘信用分析師
,而不是交給ARM去做信用分析
這種方法有利有弊,好處是信用分析師通常比ARM具有較長工作經驗,此外,每年可能分析
數十甚至上百個客戶的歷年財報,對數字的敏感度高,對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程度有較高
的解讀能力.可以有效避免財報舞弊或企金部門一昧追求報酬的文化,但是壞處就是RM相
對會變弱,因為RM與ARM不需要具有信用分析能力,所以信用分析師與RM的配合就變得很
重要,否則就可能出現信用分析師異動,RM沒辦法立刻自己撰寫報告而出現的空窗期
台灣本土銀行的作法已經沿襲很久,好處是可以省錢,因為ARM是比較便宜的,畢竟年資
較淺,經常是剛畢業不久的新人或還在輪調的MA去作,信用分析師就相對貴得多.但是,
壞處就像前面所說的,立場會傾斜,可能hide something,而且缺乏專業分工,所以信用
分析的品質就會弱的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35.220
→
12/03 08:56, , 1F
12/03 08:56, 1F
推
12/03 10:11, , 2F
12/03 10:11, 2F
推
12/03 15:28, , 3F
12/03 15:28, 3F
→
12/03 20:35, , 4F
12/03 20:35, 4F
推
12/03 23:35, , 5F
12/03 23:35, 5F
→
12/03 23:35, , 6F
12/03 23:35, 6F
推
12/04 00:13, , 7F
12/04 00:13, 7F
→
12/04 00:15, , 8F
12/04 00:15, 8F
→
12/04 00:17, , 9F
12/04 00:17, 9F
→
12/04 00:18, , 10F
12/04 00:18, 10F
→
12/04 00:19, , 11F
12/04 00:19, 11F
→
12/04 00:20, , 12F
12/04 00:20, 1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Financ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