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馬凱:異哉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
馬凱:異哉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
http://ppt.cc/oBmq
經過二十年高速發展,中國大陸人均所得突飛猛進,超過4000美
元,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然而迎接此一喜訊的,卻不是歡欣
鼓舞之情,而是對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恐懼,深怕會如1980年代
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乃至1990年代東亞的馬來西亞,
長期陷入中等收入的困境之中。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乃是世界銀行在2006年一篇《東亞經濟發展
報告》中,根據近30年來若幹發展中國家的實例,歸納出來的看法。
然而這樣的觀察其實無甚意義。首先,因果關係本難簡單論斷,最忌
以先者為因、後者為果,面對國情、文化、工作傾向、生活習慣千差
萬別的許多國家,更不能茍且將事。而且,即使在同一期間,東亞既
有馬來西亞這種個案,更有日本、臺灣、南韓乃至香港、新加坡等地
的成功案例。任意將後者視為例外而以前者為通例,即使以偏概全也
未見如此草率者。
其次,拉美不論,比較東亞諸例,可發現馬來西亞于1997年亞洲
金融風暴後陷入停滯,其來有自,而亞洲四小龍之所以能奮進不已,
亦有其根本原因。中等收入只是諸多負面因素之一,懶惰地取一簡單
數字便圖掩蓋一切,全無正面意義,徒令好不容易企及中等收入的國
家沮喪失志、慌惑冒進而已。
就中國而言,大眾對此所謂“陷阱”或不甚了了,但學者專家乃
至政策制定者則聞之色變,亟思盡早逃脫,因而種種奇謀怪策紛紛出
爐,試圖下重手轉軌易轍。從這個角度觀察,才恍然大悟,2007年以
來種種悖逆常理的重大新政,其根源原來在此。然而,如果20年使經
濟高速成長、人民所得直線上升的成功道路,突然遭此厚誣,被千夫
指為斲喪成長動力、推中國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劊子手,急于棄之而
不暇,甚至將30年以前令經濟長期陷于貧窮的老路指點為脫困快捷方
式,其後果就不堪聞問了。
其實,這30年間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根本原因,可一語而道破,就
是能否充分發揮相對優勢。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臺灣與南韓,最大
的相對優勢就是貧窮,工資遠低于先進國家,因而積極發展加工出口
業,借著與先進國家相去不可以道裏計的工資差距將經濟快速拉升。
1990至2010年代的中國大陸也完全依循此一成功公式。即使後來陷入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馬來西亞,1987至1997年近兩位數的成長速
率,也全拜其所賜。只是1990年代中國崛起,馬來西亞工資相對偏高
、勞動資源又已枯竭,被中國越俎代庖,才落入陷阱難以自拔。臺灣
與南韓則挾其超前發展20余年的優勢,有效運用大量的廉價勞動資源
,配合相對低廉的中上遊人力與技術資源,得精進不懈、更上層樓。
而馬來西亞則因匆匆崛起,尚無足夠條件與低工資國家相輔相成,乃
一蹶不振,掙扎難脫。
中國于1980年代原本排斥兩頭在外的加工出口業,認其非大型經
濟可依恃的動力。結果1990年代以後飛躍的20年,證明不論規模大小
,充分發揮相對優勢乃是成功的不二法門。而且正因其大、勞動資源
豐富,在馬、泰等國10年即已耗盡的商機之時,中國可以持續20年乃
至更久而不失。如果謹守勿遺,運用此一有史以來推力最強的經濟引
擎達到極致,則未來10年中國經濟仍可獲益無比。
不過,未雨綢繆,早在廉價勞動資源耗盡之前,中國即須全力培
養低廉的技術資源、專業人力,提升工藝、設計、經營能力,創造成
本相對較低的附加價值,如先行的日本、臺灣、南韓,彌補勞動成本
不斷升高的劣勢,乃至有朝一日,根本取代廉價勞動成為下一個相對
優勢。
過去20年飛躍發展時期,決策者無暇計此,但正當廉價勞動相對
優勢日漸薄弱需要百般呵護之時,“中等收入陷阱”之說一出,學者
與官員反而百般推高勞動成本、惡化經營條件,直欲將加工出口業亂
棒打死,追求以提升產業結構、改善社會分配、甚至回歸國有重工業
等奇謀怪策而自亂陣腳。
陷阱本無,現正自掘而入。
(作者為臺灣《經濟日報》前總主筆。)
--
1 Foreign_Inv 試閱 ◎海外投資板
2 ForeignEX 理財 ◎外匯板
3 Fund 基金 ◎基金版
4 Stock 學術 ◎股票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104.187
→
07/18 19:58, , 1F
07/18 19:58, 1F
推
07/20 18:51, , 2F
07/20 18:51, 2F
推
07/21 23:23, , 3F
07/21 23:23, 3F
→
07/21 23:24, , 4F
07/21 23:24, 4F
Foreign_Inv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