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為什麼美國菁英能夠一直非常有錢
看板Foreign_Inv (海外投資)作者goldenred (狗在咆哮的骰子上追著貓)時間15小時前 (2025/09/10 23:20)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 0人參與討論串2/2 (看更多)
真正的利基來自人類需求,不是資訊壟斷:我對「美國菁英財富論」的反思
作者分析美國菁英階層如何透過資訊優勢與資本壟斷持續累積財富,並認為一般人難以翻
身,除非能「看懂菁英在玩的遊戲」。文章言辭犀利,情緒飽滿,但我認為其中有幾個核
心邏輯值得反思與挑戰。
一、資訊優勢不是致富的保證
作者強調美國菁英掌握第一手資訊,因此能在新創公司剛起步時就進場,獲利數百倍。
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忽略了關鍵:[資訊本身不創造價值,只有當資訊對應到真實需求
時,才有利基。]
歷史上不乏資訊充足卻失敗的投資案例。早期的網路泡沫、橡膠狂潮、鐵路過度開發,
都是資訊與資本過度堆疊,卻忽略了市場真實需求的結果。最終留下的不是財富,而是一
地雞毛。
真正成功的企業,不是因為創辦人「知道得早」,而是因為他們「理解人類的痛點」,並
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Amazon 不是靠炒作電商概念致富,而是靠解決物流效率與消費
者便利性。Google 不是靠技術炫技,而是讓人類更容易獲取資訊。
二、利基的本質是需求,不是資本
我認為,任何事業要能長久,必須圍繞著人類的需求與福祉為核心。這才是利基的根本
。炒作可以讓股價短期暴漲,但無法支撐長期價值。
真正的利基市場,是那些能夠:
1 解決人類痛點(如醫療、教育、能源)
2 滿足日常需求(如食物、交通、通訊)
3 提升生活品質(如安全、效率、健康)
這些需求不會因為市場情緒而消失,也不會因為技術更迭而被取代。它們是人類社會的底
層邏輯。
三、查理·蒙格的智慧:不懂就不碰,反而更安全
作者提到美國菁英「敢下注」,但忽略了查理·蒙格的核心哲學:[不懂的東西,
不碰。]蒙格與巴菲特的成功,並不是來自於擁抱所有創新科技,而是來自於極度克制與
深度理解。他們只投資自己真正理解、能夠評估風險與價值的企業。
這種做法聽起來保守,但其實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極致表現。蒙格相信,真正的財富來自
於少數幾次正確的重大決策,而不是頻繁下注。他寧可錯過 Amazon 的早期爆發,也不願
在不確定的泡沫中被吞噬。
四、翻身的關鍵不是模仿菁英,而是建立自己的判斷力
我不否認資訊落差與資本差距的存在,但我更相信:[真正的翻身,不是模仿菁英的下
注方式,而是建立自己的判斷力。]
你不需要成為創投大亨,也不需要參加封閉的投資會議。你只需要看懂人類的需求,找到
能夠穩定回應這些需求的企業,並在合理的價格進場。
投資不是比誰更早知道,而是比誰更能看懂本質。而本質,永遠是人類的需求與福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95.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757517604.A.778.htm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6
29
Foreign_Inv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25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