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國泰 澳幣300萬配息6.25%
→
12/28 11:47,
12/28 11:47
→
12/28 11:47,
12/28 11:47
推
12/28 12:04,
12/28 12:04
→
12/28 12:04,
12/28 12:04
→
12/28 12:34,
12/28 12:34
→
12/28 12:34,
12/28 12:34
→
12/28 12:36,
12/28 12:36
→
12/28 12:43,
12/28 12:43
→
12/28 12:50,
12/28 12:50
→
12/28 13:02,
12/28 13:02
大家講得都很好!^^ 我想大致可以這麼總結吧:
風險無所不在,只是你對風險的認知與相對大小而已.
而更進一步要說則是如何做好風險管理的策略問題了,
像保留某種程度如yinson大提及的「資金流動性」
來控制像如股票、外匯、基金等投資操作的風險
個人認為就是種不錯的方式!^^
而亦如yinson大所舉例的,如果你大都只是用台幣,
(ex:幾乎不出國玩或做任何外幣相關投資)
那麼至少你所面對的直接風險會相對小很多.
當然,一定還是有一般人不可控制的間接風險,
像是各國間不同的匯率與利率政策所造成的產業與生活的影響.
(這例子似乎又剛好隱隱觸擊到了narutohaha大所提及的物價上漲,
或者可以說是通膨的風險了!XD)
我想對於一般人來說,比較可以做的,就是在各種風險與相對報酬
(如果有的話)中取得一個比較適當的平衡點.或許也可以再舉個
跟本版比較直接相關的例子,買壽險有甚麼風險?風險就是沒發生
任何會導致可以合法理賠的事故而仙逝的話,會損失掉保險金或
繳付保險金的那筆錢原本可能可以有的再投資收益.但是為什麼
還是有不少人買壽險呢?我想至少就理性的購買者來說,很大的
原因是在於說買壽險的風險比較是可以承擔的,而不買的風險是
比較不可以承擔的.
個人認為比較不好的狀況是針對像保險這類可能金額龐大且
長期的資金投入,有些人利用本版也常提及的「資訊不對稱」,
在銷售時刻意忽略重大資訊或甚至有意誤導消費者至只對
自己有利而不利消費者的方向前進,而非盡力的告知消費者
可能的方式與利弊,讓消費者自己來做決定判斷.當然,似乎
在某種程度上,業務自己也是被公司誤導的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82.255.217
推
12/29 10:51, , 1F
12/29 10:51, 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25 篇):
Insuranc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39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