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具跨領域能力 未來最搶手-商業週刊

看板Interdiscip (科學科普)作者 (hsf)時間15年前 (2010/04/27 18: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具跨領域能力 未來最搶手 「我每天都在想,要如何改變人類使用科技的方式。」說這話的人,是比爾.蓋茲最重要 的研發顧問,微軟副總裁兼全球研究院院長凌大任。微軟去年高達六十一.八億美元(約 合新台幣兩千億元)的研發經費如何分配,大半聽他發落。 如果把微軟比喻成資訊產業的大腦,負責研究未來十年,對微軟最重要關鍵技術的微軟全 球研究院,就是其中的神經中樞,而凌大任,就是這個機構的最高領導人。他負責整合微 軟所有天才的力量和資源,從最基礎的研究做起,發現改變軟體遊戲規則的新方法。 在瞬息萬變的技術競爭中,他必須看準,微軟該搶先在哪些領域圈地插旗,搶下先機。他 同時管理微軟最有創造力的科學家,從分子生物學、奈米發展,看到未來各個學門,跨領 域的整合。 十年前 看準中國研發力量將抬頭 凌大任說:「能做跨領域研究,未來將是各實驗室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他自己就成長於 跨文化、跨領域的環境。他的父親在聯合國工作多年,也在台灣的詩壇小有名氣,母親是 醫生,而凌大任從小受百分之百的美式教育,是史丹佛電子工程博士,多重領域的刺激, 幫助他用更寬的角度思考,攀登高峰。 十年前,他就看準中國研發力量將抬頭,促成微軟中國研究院(現改名為亞洲研究院)成 立;十年後,他再次預言,未來五年,亞洲的研發能量,還要再快速成長。 從未接受過任何台灣媒體專訪的凌大任,十一月初將返台參加一場探討科研和學術關係的 高峰論壇,本刊特別搶先獨家專訪這位微軟全球研究院「大將軍」。在專訪中他強調:未 來只有擁有跨領域能力的人,才能成為最頂尖的人才。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企業最重要是獲利,但微軟的「研究院」,從事的卻是 與產品無關的學術研究,你認為,這能為微軟帶來什麼樣的利益(benefit)? 凌大任答(以下簡稱答):我想,對於任何研究實驗室來說,應該問的不是他能帶來多少 的利潤,而是去問自己對公司整體能帶來怎樣的影響。我想微軟研究單位是相當成功的, 我們對公司有很大的影響。 問:是什麼樣的重大影響? 答:例如,MSN的出現,為我們全球的顧客提供了即時的資訊服務。Hotmail不只是提 供信箱服務而已,透過Hotmail的語音系統,微軟 可以同時和在北京、美國的人員互動。 如果我們仔細去看今天微軟的每一項新產品,在我們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研究是我們發 展產品時很重要的工具之一。 透過學術研究,以及在研討會、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我們知道世界上學術社群正在發 生的事情,也可以知道公司外部的研究同儕,是怎麼樣評價我們的工作。 問:既然學術研究對於微軟來說越來越重要,你認為微軟應該投入多少資源在這方面? 答:微軟在全球的研究人員大概有八百人。我覺得在研究領域中,很難說應該(should) 要投入多少資源。微軟在一九九一年開始投入研究工作的時候,我們公司規模只有十億美 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三十億元),只有視窗系統(Windows)很成功,現在我們仍將在長 期的學術研究上投資更多。 問:微軟的研究單位,和產品發展的關係是什麼?你們如何讓好點子發揮影響力? 答:在剛開始設研究院時,開始發展一些新的軟體開發工具,其中有些嘗試非常成功,這 些概念可以幫助公司的程式開發人員,開發出更好、更正確的程式,改善程式的安全性。 五年內 網路服務多媒體仍領風騷 於是我們開始為這個概念成立正式單位,這個單位曾經有七十、到八十個人,其中有開發 這個概念的研究人員,也有公司內不同單位,真正負責程式開發的人。 ==================================== 兩年前,我們把這個單位的研究人員調回研究院,把剩下學到新觀念的程式設計師放進新 的Windows設計團隊,所以,Windows的程式設計人員就能瞭解研究人員發展這個工具背後 的所有知識,新一代的Windows因此有更有效的開發工具。 問:如果產業界有新的、原本Microsoft(微軟)沒注意到的領域,突然變得很重要,微 軟在研究策略上,會如何因應? 答:新的熱門領域出現,我們當然會調更多資源,集中研究。不過我們過去做得很成功的 ,是搶先研究未來會紅的領域。 大約一九九五年時,我們建立了一個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研究團隊,教電腦辨 識照片、影片裡的物體,像人臉等,當時這種技術還看不到明顯市場價值,但我們相信這 種技術總有一天會有用。 後來我們看到數位攝影的流行,數位電影拍攝開始走紅,電腦視覺技術一下子變得很重要 。我們最近一個新產品,能用數位相機,很簡單的創造虛擬實境,你只要照幾張照片,電 腦就會幫你把影像自動連在一起,組成一個三百六十度虛擬實境,這就必須要有電腦視覺 的技術。 這就是我們做學術研究的用處,我們可以先用一點點資源,跨進某個我們覺得重要的領域 ,等到這個領域突然紅起來,我們已經在這個領域裡有不錯的基礎了。 問:你覺得未來五年最有可能大紅的新技術有哪些? 答:多媒體技術領域還會持續有很大的成長,這是個很令人興奮的領域。我們一直在研究 ,更簡單的方法的創造、搜尋、修改數位影像和音樂檔案。 另一個是網路服務。我們會開始看到,能跟你的電腦或各種裝置上緊密結合的網路服務。 未來,你的手機、PDA等,都能使用同樣的網路服務。你可以把資料存在網路上,然後 從任何設備任意取用。 例如,你的手機就能跟基地台溝通,幫你找到最近的咖啡店,或是找到在附近逛街的朋友 ,如果你走到超級市場附近,還會提醒你別忘了買該買的蔬菜、水果,網路服務將是下一 個令人興奮的領域。 問:那麼,未來五年,有什麼技能的人會大受歡迎? 答:我們需要聰明的人(笑)。更重要的是,學生不能只關心和自己論文相關的領域,也 該關心其他領域的知識,進入職場之後,也才能保持彈性。 大改變 混合性新學科會越來越多 未來資訊科技會是核心,你想要在生物學、機械設計上有所突破,就得更了解電腦;做奈 米研究,也要靠電腦跑理論模型。同時懂電腦和其他領域知識的人,會快速增加。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把電腦和其他學科混合,創造許多混合性的新學科。跨領域的研究, 將帶來許多戲劇性的改變。譬如,生物學和資訊混合後,像人體基因組解碼,或部分分子 生物學,幾乎全部是靠電腦計算出來。其他像全球暖化問題,也需要大量運算技術,波音 現在不再製造原型機測試設計好壞了,他們全部都在電腦裡模擬,完成試飛。 問:看來,跨領域能力會是未來趨勢,這種能力如何培養?擁有跨領域研究能力的人,會 得到什麼新機會? 答:現在柏克萊、史丹佛、西雅圖大學、華盛頓大學,都開始開設跨領域研究課程訓練學 生。未來,跨領域研究會快速成長,會有很多實驗室,會需要有跨領域研究技巧的人,長 期來看,這些人會比別人更成功,跨領域研究技巧也會慢慢變成基本要求。 問:在微軟,你們用什麼方法,幫助不同領域的人做跨領域合作? 答:我們有個運作得很好的「mind swap」會議,這個會議通常設定在討論一些範圍很廣 的問題,例如:研究「數位媒體」。我們會邀請很多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或是不同產品 的產品開發人員參加討論,把不同領域的人聚在一起,對一個題目進行兩天的討論。這種 方法通常會刺激出很有趣的想法,分享訊息,找到解決的方法。 對微軟來說,找到專精各領域的人也很重要;能做跨領域研究的人也很重要,但必須能合 作,若你只能一個人工作,那就不太妙了。 問:最近幾年,美國的資訊研究實驗室,規模開始縮減,亞洲的研發機構開始增加,是否 代表研發將往亞洲移動? 答:亞洲學術研究進展速度,還是比不上做產品發展的速度,但對人們來說,還是會越來 越重要。 *凌大任小檔案 學歷—— 史丹佛大學電子工程博士 經歷—— '92~'95:微軟全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院長 '00~:微軟公司副總裁兼全球研究院院長 重要成就—— 發明動態示頻顯示法 '95~'00間,將微軟研究院的規模擴張3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85.215
文章代碼(AID): #1BrhSgHN (Interdiscip)
文章代碼(AID): #1BrhSgHN (Interdisc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