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小小準研究生的問題 請前輩解惑
其實這篇我想回想很久了,但是又很久沒具體的念頭到底該說啥才好。
簡單的前情提要一下:
發起這個討論串的人問,有幾門課可以選,選了之後對於未來工作有無加分之類效益。
我的其他回文,就放最下面了。
※ 引述《rook ()》之銘言:
: ※ 引述《aaronliu0719 (hmm....)》之銘言:
: : 不是還能紅幾年的問題,是台灣產業本質上的問題
: : 從以前的加工,到後來的OEM、ODM、OBM通通都是硬體和工廠的事
: : 這幾年喊產業轉型、喊ITeS、喊通路當家、可是內需市場養得出像
: : 樣的產業嗎?
: 一個過來人給的經驗,如果你已經是還不錯的學校的研究所的話
: 選擇一個你比較有興趣的研究來做吧,因為如果你已經是在台清交
: 之類的研究所的話,從你一進去開始就大概已經決定了你將來出社會的底薪
: 不論你做的是最夯的SoC或者是比較冷門的數學理論、演算法。他們都已經認可
: 你基本的實力了。如果說都是同一個等級的學校,他們比較會看的是大學修過的課
: 和大學的成績,就我面試過的經驗,首先挑出有研究所的學歷的來,然後看大學成績
: 單,研究所的成績和研究所做的領域,大多都是看一眼就放在旁邊,因為他知道第一
: 研究所分數都打很高,第二 每個人的論文一定都有自己的精闢之處,就算沒有也都是
: 經過教授的巧手包裝,太深奧的理論面試主管也不可能在一時半刻就弄懂,他也不想
: 浪費時間弄懂。所以看你大學時代修過的課是最直接而且最清楚了解你的實力。所以如
: 果我是你的話,我會願意選擇AI或者影像辨識之類感覺和自己比較Friendly的領域。
: 既然是研究所,那就應該先拋開就業導向的思維,找個自己最喜歡的研究來做吧 ^___^
其實,看了rook的回文,我一直在想,這樣子的建議,真的好嗎?
人生只有一回,趁年輕時,把喜歡學的東西學學,人確實會快樂一點,
所謂的快樂學習嘛。
......
所以,可以叫後進去學一些有興趣,但是出了學校以後,再也用不著的東西嗎?
這真的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出了學校以後,要出國,或要留在台灣工作到退休,結果也會差很多。
如果念研究所的目的只是要替找工作加分,尤其是以軟體或韌體工程師為志向的人,
修那些單純是為了興趣的課,在我看來,根本是浪費時間-
從上大學以後才開始寫程式的人,到碩士畢業,沒延畢是六年,延畢兩次是八年,
還沒當兵而要當兵的男生再多閒置個一年,這些年裡真的在寫程式的時間有多少?
普通資質的人能有多少軟體開發經驗?真的好賺點的工作,又講究除錯技巧與經驗。
其他背景知識與學識,根本上都是只要夠會念書的人就可以慢慢練成的。
這樣子,放著累積經驗的寶貴時間,去學些以後不會用到的東西,完全是浪費人生。
如果當事人的目的就是那麼功利導向,我們討論當然也該完全以功利導向。
就像meltice,在這種前提下,錢才是最重要的,其餘不論。
基本上,我不是那麼功利導向的人,不過有經濟壓力在,錢還是多多益善啦。
在繼續講下去之前,我想大家都知道:
Bill Gates是中輟生,Steve Jobs只念完了大一就輟學,其他還有一堆業界名人的
學業成績也不是真的很好看,如果他們有把學校念完的話。
如果領域範圍再擴大到其他行業,連諾貝爾獎得主都有中輟生:
Peter Mansfield,家裡窮,15歲輟學去當送報童,22歲才開始念大學,
26歲學士畢業,29歲博士畢業,因為發明核磁共振造影,拿到2003年諾貝爾醫學獎。
如果照rook的刪去法,還未成名時的他們全被刷掉了。
我也被rook刪掉了,我大學四年成績平均不及格,其實我沒有大學畢業證書。
如果不繼續深入看下去,我可能連被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吧?XD
我資訊類的研究所是知道可以用同等學歷報考時,在兼差case做完後,
花15天念書考上的;知道自己能考後,扣掉必須做給人的case的時間,
也只有15天時間能拿來念書。
我覺得,人的經歷、資質與興趣常常不是單靠成績單上的數字所能衡量的。
我在大學時,其實沒修過資料結構,但是我替同學當槍手寫作業時,分數一定超過90;
一些資工資科基本課程,我在上大學之前已經自己念過了,而且從小念了很多遍,
我覺得那些課根本不用等到上大學才等人教,寫程式、抓bug也不用等上大學啊。
當然啦,我這是特例的一種,通常人是不會去想到特例的。
我有個朋友,他學歷只有高職,當完兵後才對寫game發生興趣,開始狂練C/C++
跟英文,讀MSDN文件完全沒問題,DDK/WDK也沒問題,這些東西全部都是他自修的。
他寫程式方面既努力,又比很多人學得快啊,去美國跟老美對談也都OK。
可能有人會勸他再去念個大學或研究所,可是他一沒閒錢,二念不動別的書。
可是去面試,大公司看到他只有高職學歷,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台灣現有的教育體系與價值觀,抹殺了不會念書,卻有特殊資質的人出頭的機會。
這些都是很複雜的事情,HR與interviewer很容易就忽略掉了。
這樣的忽略對被忽略的人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當下是不會明白的。
不過如果一家公司就是要很表面的用些簡單的條件來篩選人,
反正他們也不期望有什麼奇才投靠他們,其實應該是無所謂的吧?
所以我面試來應徵軟體工程師的人時,通常我只關心:
1. 這個人寫程式寫多久了?
2. 這個人維護過多大的專案?
3. 程式寫作習慣、風格,各類軟體工程方法的經驗
4. 這個人的基本資質-記性好不好?學得快不快?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習慣如何?
5. 英文程度如何?這是不得不然的要求,英文不好的人進來做會很痛苦
至於來應徵的人是哪個學校的哪個系所畢業的、修過哪些課,我才不管咧,
聊天聊過去,作為對應徵者記憶力與對答反應評量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回到這討論串原始發起人問的問題上,他要修自己最有興趣的課當然是好啦。
可是相對的,如果他要應徵嵌入式應用的工程師職位,他最好比有經驗的人在其他
方面的表現要強,或者在他有興趣的那些課裡頭做過很複雜、很高難度的軟體系統,
得到了不錯的軟體開發與除錯經驗。如果這些都沒有,起碼他記性要好、英文夠強、
對答反應要快,讓人相信他就算本來不會的東西也可以很快上手,不然......
對不起,我有更好的人可以找,我為什麼要用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40.228
推
01/29 23:32, , 1F
01/29 23:32, 1F
推
01/29 23:43, , 2F
01/29 23:43, 2F
推
01/29 23:44, , 3F
01/29 23:44, 3F
推
01/30 02:03, , 4F
01/30 02:03, 4F
推
01/30 03:18, , 5F
01/30 03:18, 5F
推
01/30 12:01, , 6F
01/30 12:01, 6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oft_Job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84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