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台灣找新加坡工作的經驗
看板Soft_Job (軟體人)作者skyblueorso (skyblueorso)時間7年前 (2017/12/25 23:38)推噓27(27推 0噓 27→)留言54則, 25人參與討論串1/2 (看更多)
簡介:
畢業後,我繼續在原先兼職的新創公司工作,因為公司計畫去新加坡的計畫腰斬。
所以我離開了前公司,開始投遞海外工作,最後也順利拿到了想要的新加坡offer。
目的:
打這篇的目的,是想提供給有需要的人,一些找海外工作的管道。
能因此在有限的工作選項裡,多出幾個海外工作的選項。
並且作為紀錄,希望未來回頭看這篇的時候,自己是有所長進的。
背景:
四大非本科 學士
四大非本科 碩士(今年七月份剛畢業)
一年實習經驗(碩士第一年平日下午)
一年兼職經驗(碩士第二年平日下午)
管道:
三個平台:LinkedIn, TechInAsia, AngelList
職缺數量: LinkedIn >> TechInAsia ~= AngelList
平均回覆速度: TechInAsia > LinkedIn > AngelList
大公司職缺: LinkedIn >> TechInAsia > AngelList
應徵:
Week0(投履歷階段):
通常是先用關鍵字(例如我熟悉nodejs的框架)過濾職缺,然後列出想要的職缺後,依據HR提供的資訊,一鍵應徵或轉跳到另一個網站填寫個資。
Week1(等待階段):
在第一個禮拜收到回覆的機率不大,因為有一堆印度人和新加坡本地人或永久居民在跟你搶(如果在LinkedIn上開一個月免費的Premium帳戶,就可以知道有哪些人也投了相同的職缺)。
Week2(初面二面):
開始有人理,收到HR寄來的信。這個時候通常會有兩關,順序不一定,分別是HR的Phone Interview作身家調查和Online Test考一些基本的演算法題和前後端的基本知識問答和選擇題。
Week3~4(三面四面):
過了前面幾關後,速度就快了,10天內可以排到同間公司三場面試。對方的工程師或未來的主管,有可能是CTO,會跟你約時間面試Online,平均至少會經過兩個工程師面試才會進入下一階段。
Week4(談package階段):
通常會在最後一個工程師面試結束後,由HR或未來主管跟你談薪水待遇。可以推託一下,說需要時間考慮。然後多面試幾間,等到手上有數個offer之後,再選一個自己最想要的。
建議:
1. 投自己合適的職缺,不要差太多去越級打怪
2. 直接寄信給HR回覆率比較高
3. 徵才文出來後三個小時內投遞履歷,效果也很好
4. 透過前面幾場面試累積經驗,改快去補自己不足的知識
5. 好好聽對方怎麼說,確切的理解面試官的問題和需求,再回答
6. 多加強英文
7. 去glassdoor或google上先過濾掉一些公司 (風評不好的)
8. 可以的話選主管和選未來的可能性,比起薪水高低重要 (當然也不能太低)
結果:
前前後後歷時1個月,我投了150封左右的求職信,拿到5個offer,其中2個offer我無法接受。
最後決定去一家新創公司,同時做後端和資料分析,薪水4~5K SGD每月大約10萬台幣。
心得:
找工作真的是很累的一件事,尤其是第一週都沒人理我的時候,深刻地感受到失業的煎熬,覺得自己就是個米蟲。
面試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步一步去了解面試官想要什麼樣的人的過程,更是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樣工作環境和夥伴的過程。
就要新加坡了,期待還是大於擔憂的。總之希望一切順利,也希望多年之後,能有機會回台灣好好貢獻一下社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4.28.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14216305.A.298.html
推
12/25 23:47,
7年前
, 1F
12/25 23:47, 1F
推
12/25 23:55,
7年前
, 2F
12/25 23:55, 2F
→
12/26 00:05,
7年前
, 3F
12/26 00:05, 3F
→
12/26 00:06,
7年前
, 4F
12/26 00:06, 4F
→
12/26 00:07,
7年前
, 5F
12/26 00:07, 5F
→
12/26 00:08,
7年前
, 6F
12/26 00:08, 6F
推
12/26 01:07,
7年前
, 7F
12/26 01:07, 7F
推
12/26 01:09,
7年前
, 8F
12/26 01:09, 8F
→
12/26 01:09,
7年前
, 9F
12/26 01:09, 9F
→
12/26 01:10,
7年前
, 10F
12/26 01:10, 10F
推
12/26 01:32,
7年前
, 11F
12/26 01:32, 11F
在外工作不容易,加油!
等我到新加坡,再好好聊一聊。
推
12/26 02:07,
7年前
, 12F
12/26 02:07, 12F
推
12/26 02:34,
7年前
, 13F
12/26 02:34, 13F
→
12/26 02:34,
7年前
, 14F
12/26 02:34, 14F
→
12/26 02:34,
7年前
, 15F
12/26 02:34, 15F
推
12/26 02:37,
7年前
, 16F
12/26 02:37, 16F
其實我有拿到台灣也不錯的offer,一年算下來也可以存個差不多70~80w
留在台灣一定會過得比較爽,但考量到未來薪資成長幅度,以及東進美國西進大陸的可能
新加坡確實如樓下所說,是一個很好的跳板,也有比較多的機會
推
12/26 09:18,
7年前
, 17F
12/26 09:18, 17F
推
12/26 09:47,
7年前
, 18F
12/26 09:47, 18F
推
12/26 12:01,
7年前
, 19F
12/26 12:01, 19F
建議可以去LinkedIn上看看,沒有註明的話我的經驗是都可以申請
通常是不會主動註名visa sponsor,
因為學歷或工作經歷有符合,申請工作簽其實對公司來說並不困難
→
12/26 12:31,
7年前
, 20F
12/26 12:31, 20F
我其實也猶豫過,不過想說先出去看看
就算失敗了,還是可以回來
推
12/26 12:33,
7年前
, 21F
12/26 12:33, 21F
推
12/26 14:49,
7年前
, 22F
12/26 14:49, 22F
→
12/26 15:32,
7年前
, 23F
12/26 15:32, 23F
→
12/26 15:32,
7年前
, 24F
12/26 15:32, 24F
→
12/26 17:55,
7年前
, 25F
12/26 17:55, 25F
推
12/26 19:58,
7年前
, 26F
12/26 19:58, 26F
謝謝你們的鼓勵,我會好好加油的。
推
12/26 19:59,
7年前
, 27F
12/26 19:59, 27F
其實我找的是後端,
資料分析是對方問我會不會,剛好待在前家公司的時候,
有用過一些NLP的套件,所以還hold的住。
推
12/26 22:17,
7年前
, 28F
12/26 22:17, 28F
→
12/26 22:17,
7年前
, 29F
12/26 22:17, 29F
好之後有機會再上來分享,謝謝你!
推
12/27 00:02,
7年前
, 30F
12/27 00:02, 30F
→
12/27 00:02,
7年前
, 31F
12/27 00:02, 31F
我原本想呈現工作職缺的類型,LinkedIn就什麼都有,TechInAsia相對較多新創職缺,AngelList都是新創職缺。這是當初懶得打字的結果,這邊的回覆就當補足原文的內容。
推
12/27 00:52,
7年前
, 32F
12/27 00:52, 32F
→
12/27 02:29,
7年前
, 33F
12/27 02:29, 33F
推
12/27 10:22,
7年前
, 34F
12/27 10:22, 34F
→
12/27 10:23,
7年前
, 35F
12/27 10:23, 35F
→
12/27 10:23,
7年前
, 36F
12/27 10:23, 36F
→
12/27 10:24,
7年前
, 37F
12/27 10:24, 37F
→
12/27 10:24,
7年前
, 38F
12/27 10:24, 38F
推
12/27 13:22,
7年前
, 39F
12/27 13:22, 39F
→
12/27 13:23,
7年前
, 40F
12/27 13:23, 40F
→
12/27 13:25,
7年前
, 41F
12/27 13:25, 41F
→
12/27 13:25,
7年前
, 42F
12/27 13:25, 42F
→
12/27 13:27,
7年前
, 43F
12/27 13:27, 43F
→
12/27 13:28,
7年前
, 44F
12/27 13:28, 44F
Po這篇文,能得到這麼多反饋,我其實很感謝。薪資、薪資成長、父母、生活開銷、未來的可能性、經驗的累積、自我的成長, 這些因素我也很認同,當然必須被考量。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成長環境跟個性以及現實因素,我覺得都能有不同的答案。在眾多客觀的因素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下定決心」,也就說是否為這樣的選擇負起責任來,並且因此感到心安。
人生畢竟有太多的不確定了,對現在的我來說,在考量了現實的因素之後,我得到了「新加坡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的答案。在過去的幾週裡也好好的問過了自己,對我來說「新加坡確實是我想去發展的地方」。
我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可能也會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我認為大家說的都很對,都提出了自己所在乎的客觀因素。我也有所收穫,總之很謝謝大家!
※ 編輯: skyblueorso (219.84.28.94), 12/27/2017 19:14:35
※ 編輯: skyblueorso (219.84.28.94), 12/27/2017 19:19:49
推
12/27 20:18,
7年前
, 45F
12/27 20:18, 45F
推
12/27 22:03,
7年前
, 46F
12/27 22:03, 46F
推
12/27 23:48,
7年前
, 47F
12/27 23:48, 47F
推
12/31 12:01,
7年前
, 48F
12/31 12:01, 48F
推
01/01 18:02,
8年前
, 49F
01/01 18:02, 49F
推
01/03 13:46,
8年前
, 50F
01/03 13:46, 50F
→
01/04 23:36,
8年前
, 51F
01/04 23:36, 51F
推
01/19 07:57,
8年前
, 52F
01/19 07:57, 52F
→
01/20 09:21,
8年前
, 53F
01/20 09:21, 53F
→
01/20 09:23,
8年前
, 54F
01/20 09:23, 54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oft_Job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