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淨零耗建築熱潮興起

看板Stock (股票)作者 (zxcvxx)時間2年前 (2021/09/23 14:20), 編輯推噓14(14015)
留言29則, 21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標題: 全球淨零耗建築熱潮興起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AviEG2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9月23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加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為全人類共同責任與義務,更是 各國家將減碳列為未來重點能源政策及首要目標。而其中建築物約占排放量的40%,是節 能減碳的重點,「零耗能建築(Zero Energy Building,ZEB)」的倡議與政策是建築領 域減碳的新方向。 雖然,淨零耗能建築不一定是碳中和(carbon neutral),但兩個目標是密切相關的,都 包含能源效率、建築物現場的可再生能源(以及必要時的外部資源)以及建築運營的永續 管理等核心內容。但從各先進國家設定零耗能建築目標與推動時程,中長期可望帶動綠色 建築市場的成長: 美國能源部《淨零能源商業建築倡議》提出到2025年,商業類新建建築需達到零耗能標準 ; 英國在2006年推出《永續住宅技術規則》,要求到2019年,所有新建築均實現零碳排; 歐盟2010年發布的《建築能效指令》則規定,2020年所有新建建築需達到近零能耗要求; 日本訂出2020年日本新建透天獨棟住宅50%要達到零耗能標準,2030年日本獨立住宅全部 按照「零能耗住宅」標準建造。 過去兩年,美國的淨零耗能(net-zero-energy;NZE)商業建築的數量增加了42%(近 6200萬平方英尺的空間),但總體數量仍然很低(約700個建案實現或努力實現淨零耗能 )。這些建築物所消耗的能源約等於透過清潔、可再生資源在建案現場生產的能源,多數 情況下,就是利用太陽能發電。不過,這個NZE定義已經擴大到包括外部可再生能源,考 慮到部分建築無法安裝太陽能設施。 碳中和建築需要透過可再生能源發電,抵消因發電或燃燒天然氣或其他化石燃料而產生的 任何排放。eGrid(排放和發電資源綜合數據)等工具能幫助建築業主瞭解抵消建築的碳 排放所需的條件,像是:空間和水加熱等的電氣化、空氣調節系統(HVAC)、建築系統與電 網協同技術,以及實體碳排放(embodied carbon)的考慮也能幫助減低碳排放。隨著建 築運營的碳足跡的減少,目前占建築環境碳排放量11%的實體碳排放,將是很大一部分問 題。 幾年前,公共和私營部門追求淨零耗能基本是一致的,當時氣候行動政策推動了公共建築 淨零耗能的急劇增長。早期採用者,如科羅拉多州波德市(Boulder)的摩根溪風險投資 公司(Morgan Creek Ventures)的博爾德公地(Boulder Commons)建築計畫已經為零能 耗/低碳發展,建立一個令人信服的商業案例。根據CBRE不動產服務公司的分析,即使生 產力的適度提高(大約 3%),也能負擔摩根溪風險投資公司 Boulder Commons 項目租戶 的基本租金。Boulder Commons成功提供了市場利率回報、太陽能牆/屋頂,以及可以與周 遭社區競爭的租金。據報導,淨零建案的其他好處,包括能夠收取更高的租金、更快的出 租率、以及吸引更優質的租戶。 建案開發商也開始理解建築物和供電的機會。Wasatch集團在位於猶他州Herriman的淨零 排放公寓Soleil Lofts的600戶住家中安裝儲能電池,宣稱在能源便宜的非高峰期發電, 並在需求和價格較高時將電力賣回,為當地公用事業公司Rocky Mountain Power提供了現 成的電力資源,並為開發商賺取利潤。其實,Soleil Lofts有如一個「虛擬發電廠」,透 過出售能源增加收入,建案也更具吸引力。可再生能源和太陽能可以減低運營成本,增加 現金流,對房地產商來說,是個大好機會。 由於,淨零耗能建築須結合許多現代新科技,而台灣具ICT產業基礎,再加上相關建材、 設備、智慧電表、太陽能及再生能源產業鏈完整,未來發展綠色建築產業相當有機會。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為了減低建築的碳排放,推動安裝太陽能設備,生產的能源可以幫助達到淨零排放,還可 以賣給公用事業單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32378037.A.E4C.html

09/23 14:21, 2年前 , 1F
台灣建築,就是個笑話。
09/23 14:21, 1F

09/23 14:22, 2年前 , 2F
陝西窯洞?
09/23 14:22, 2F

09/23 14:23, 2年前 , 3F
冰屋
09/23 14:23, 3F

09/23 14:24, 2年前 , 4F
回石器時代住山洞去吧....
09/23 14:24, 4F

09/23 14:25, 2年前 , 5F
遍太陽能生產這麼耗能 還綠色建築
09/23 14:25, 5F

09/23 14:29, 2年前 , 6F
地廣人稀才夠用吧,人口密集的都市大樓外全太陽能
09/23 14:29, 6F

09/23 14:29, 2年前 , 7F
也不夠用
09/23 14:29, 7F

09/23 14:29, 2年前 , 8F
蒿爹u
09/23 14:29, 8F

09/23 14:30, 2年前 , 9F
太陽能只是把問題丟在未來 以後廢掉的太陽能板 處
09/23 14:30, 9F

09/23 14:30, 2年前 , 10F
理問題解決了沒
09/23 14:30, 10F

09/23 14:32, 2年前 , 11F
拿棍子挖洞就可以了吧XD
09/23 14:32, 11F

09/23 14:32, 2年前 , 12F
好 一坪再加50萬 噴噴
09/23 14:32, 12F

09/23 14:33, 2年前 , 13F
這種就低密度溫帶國家比較有可能
09/23 14:33, 13F

09/23 14:34, 2年前 , 14F
比如說歐洲人一堆家裡沒有冷氣 住在半地下室取暖
09/23 14:34, 14F

09/23 14:34, 2年前 , 15F
之前看BBC的宏觀設計就有人這樣蓋過房子
09/23 14:34, 15F

09/23 14:35, 2年前 , 16F
有個幫人規畫綠色建築的工程師 最後成功蓋出不用取
09/23 14:35, 16F

09/23 14:35, 2年前 , 17F
暖的半地下室屋
09/23 14:35, 17F

09/23 14:36, 2年前 , 18F
自欺欺人的規定
09/23 14:36, 18F

09/23 14:37, 2年前 , 19F
沒用
09/23 14:37, 19F

09/23 14:38, 2年前 , 20F
我都睡公園沒有這些問題
09/23 14:38, 20F

09/23 14:41, 2年前 , 21F
睡車站不錯
09/23 14:41, 21F

09/23 14:46, 2年前 , 22F
回收技術我記得出來了 可是回收成本很高
09/23 14:46, 22F

09/23 15:14, 2年前 , 23F
遊民睡路邊碳排放應該蠻低的 看來遊民才是真環保
09/23 15:14, 23F

09/23 16:13, 2年前 , 24F
在都市裡面大量鋪設太陽板,結果反射的光線逼迫他人
09/23 16:13, 24F

09/23 16:13, 2年前 , 25F
把空調開更強。
09/23 16:13, 25F

09/23 16:20, 2年前 , 26F
台灣需要儲能設備,不是發電設備
09/23 16:20, 26F

09/23 16:27, 2年前 , 27F
等共和黨
09/23 16:27, 27F

09/23 16:27, 2年前 , 28F
建材多5倍
09/23 16:27, 28F

09/23 19:42, 2年前 , 29F
台灣房子不要漏水就偷笑了。
09/23 19:42, 29F
文章代碼(AID): #1XJ1orvC (Stock)
文章代碼(AID): #1XJ1orvC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