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國一歷史考題(台灣史鄭氏時期)

看板Teacher (教師)作者 (扛八類)時間18年前 (2007/11/30 01:5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參考看看 大家討論 大多史料都直接寫升(改)二縣為州,以下僅列數條。從看到的史料來講,就是因為鄭經 他本身實力已不足以反攻中國,所以看到的許多資料是說他「視無西意」。另外可以同時 看到他改革官制、分封土地與官爵給予將領官員等等資料。所以我個人認為(我主觀判斷) 鄭經是再建立一個王國政權,清史稿:「鄭經改東都為東寧省,升二縣為州」這是因為 與當時的地方行政區域建制有關最高為省、州-府(這邊有點不確定)、縣。另外他跟清 廷的談判是說希望可以依據沖繩的例子覲朝納貢。所以我判斷這是因為政治因素做的改制 題目選項有 (A)國際貿易的發達 (B)文教的發展 (C)土地拓墾 (D)人口增加 (A)國際貿易發達當時屬實,從貿易上是賺了不少沒錯,但是我想不到跟題目有什麼關係 (B)文教發展是鄭經即位(即位後即改制)之後慢慢建立才有 (C)、(D)此時期的土地拓墾與鄭成功時代其相較之下,實並無太大增加,(因為才沒幾年 )主要還是軍屯的區域,頂多就是增加坊里各庄,土地拓墾導致區域的劃分更實在,主要 還是清領的兩百年,至於人口部分也是一樣,清朝禁止出海,雖然鄭氏有招攬人口, 但是人口實屬少數。如果是因為土地拓墾的發展或人口增加,那麼康熙皇帝會降東寧省 為台灣府嗎?或者說台灣的各縣建置,是不是應該會更快? 清史稿 地理 其子鄭經改東都為東寧省,升二縣為州 諸羅縣志 成功死,子經嗣;改縣為州,名因之 臺灣割據志、臺灣鄭氏紀事卷之下、海上見聞錄卷二/康熙八年、 永華為政頗雜儒雅,與民休息。改東都為東寧府,陞天興、萬年二縣為州(鄭成功傳。東 寧府,據臺灣紀略))。分諸將土地,安居逸處,視無西意。 臺灣外記 七月,鄭經分配諸鎮荒地,寓兵於農。又在承天府起蓋房屋,安插諸宗室暨鄉紳等。 八月,改東都為東寧,天興、萬年二縣為州。 清一統志臺灣府/建置沿革 其子鄭經升二縣為州.康熙二十三年,廢二州, 臺灣輿地彙鈔/臺灣府方輿考證 其子鄭錦(按:即鄭經),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縣為州。康熙二十二年討平之,改置 臺灣府,〔隸〕福建布政使司。設臺灣道兼學政駐此,又設掛印總兵官以鎮之。 ※ 引述《akays (第一次= =)》之銘言: : 不好意思 來跟大家討教拉^^" : 是關於鄭經"改縣為州"的考題~ : ===> : 鄭成功領有臺灣後,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 : 到了鄭經時期天興、萬年二縣改稱為州。請問: : 鄭經時期將「縣」改稱為「州」的原因何在?ꄊ: (A)國際貿易的發達 (B)文教的發展 (C)土地拓墾 (D)人口增加 : 我在上課時,是對學生說 因為鄭經開始重視經營台灣,所以改縣為州 : 為的是要提升一個行政層級,等於是幫地方升格 ^^^^^^^^^^^^^^^^^^^^^^^^^^^^^^^^^^^^^^^^^^^^^^ 如果解釋為重視台灣的經營,改縣為州,我覺得是可以的,但是選項應該是沒辦法選。 : (我印象中是這樣啦 一直以為自己沒錯= =") : 但是看到這個考題 我愣住了 連我自己也不知道該選幾 : 推敲之下"感覺"應該是選ꐨ(C) : 因為(A)(B)都比較無關;而(D)的話則是因為鄭成功初來台就帶來大批人口了 : 所以覺得是選(C) 但很心虛 怕誤人子弟了= = : 所以想上來向各位討教一下 : 麻煩大家了 感激不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17.202 ※ 編輯: yaoyi94 來自: 59.114.17.202 (11/30 02:05)

11/30 15:38, , 1F
其實升縣為州.有自立為王的意味.只能說這題出得不好
11/30 15:38, 1F

11/30 18:23, , 2F
同1樓 查的資料多解釋為沿用明朝制度為正統 與清做區隔
11/30 18:23, 2F

11/30 19:04, , 3F
嗯,這題真的很難選,我們來選都覺得有問題了。
11/30 19:04, 3F
文章代碼(AID): #17Jln5KW (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7Jln5KW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