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什麼樣的同學你會不喜歡??

看板humanity (人性板)作者 (FreeTradeInIdea)時間21年前 (2003/12/12 22: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Laird (taiwan No.ONE!!!!)》之銘言: : (1), (2), (3) 和 (4) 中,你認不認為是這代表體制內的教育不夠健全所造成的 : 結果? 你認不認為是因為沒有提供足夠的alternatives的關係所以才讓那些需要 : 被迫活在體制外的人被犧牲? 你認為活在體制外是自己的問題還是是體制的問題? : 再被動的東西, 只要做的好, 人就會甘願去做. 我們的教育體制是否不夠健全,不是我所能妄自回答的問題,我只能說, 不存在一種完全(美)的理論,也就是,每一種理論或制度都必須不斷經過修正和更動, 才能歷久而彌新.一個體制是否健全,或一個體系是否足以容納現有的各種可能情況, 有時候不僅是規範建構本身的問題,更多的時候反倒是與現實情形糾葛不清的結果, 當我們初步檢視一個體制,觀察其在一般條件狀況下,與特殊條件狀況下之間, 分別不同的適用或運作過程,也許將能提供我們一些不錯的參考點. 在一般與特殊兩種概略分類之下,該體制是否給予兩者平等近似的尊重? 是否給予兩者同等程度完備之進入與離開管道?是否給予兩者足夠相當的補救措施? 以及蓋體制下所有泛眾,是否給予兩者一定基準的公正評價?給予兩者一定基礎的 認同與肯定?這都會是值得衡量的項目.更進一步來說,兩者之間,彼此的訊息是否 能快速流通分享?以及大眾是否能易於且樂意接收到這些不同背景的資訊?都可能 會是影響我們對一個體制應有之大致範圍的判斷要件.相對來說,如果體制給予一般 及特殊二情形在待遇,評價,機會等上不同的規定與獲益,那麼,我們便不能避免去思考, 此等區分的目的究竟為何?此區分所要達致的目標究竟為何?此區分所能產生的利益 以及節省的成本為何?以及在該區分下,不論此區分究竟有無基於正當的理由, 這區分是否不可避免喪失或犧牲了一些,對任何個體而言,本有和最高的自身價值? 至於處於體制外的原因究竟是自發或者外生的,我想不能一概而論,而且這兩者, 其實也很難明確釐清,我只能說,假設有一種客觀的,外在環境上,非自願因素, 致使一個受教育者中斷或者無法開始其接受教育的過程,那麼,應該肯定, 該非自願而無法求學者,需要且應該受到政府規定的優先補助與保障,也就是,政府 具有不容否認的義務,提供必要性的給付. 此外"被動的東西,只要做的好,人們就會甘願去做"的概念,我不是不能贊同, 只是以此邏輯,很容易會導致出一個似是而非的類似觀點,"選擇權(項目)稀少的制度, 只要該制度內之選擇都是好選擇,人們就會甘心樂意接受該制度" 我不知道這是一個簡單陳述事實或者表達意見的言論,然而不論如何,我覺得確實有些東西, 應該是先於人評價好壞之前而存在的,不論該選擇本身優劣與否,選擇項目數量少的現象, 都不該因為該選擇權是個好選擇權的前提,而有受到批判的豁免權.多寡與好壞, 是兩個應該分別處理的要點,因為多寡有助於我們擴增個人創造實現的空間, 而好壞則有助於我們提昇個人自我實現的品質.不是由權威者先篩選決定 哪一個選擇最適合最好,我們就去適用該選擇,而是我們自主機極地去創造, 孕育屬於個人色彩的選擇,藉由自己來決定. 選擇是可貴的,多元也是.好壞的評價應該是彼此競爭之後的產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1.167
文章代碼(AID): #_sSzMB6 (humanity)
文章代碼(AID): #_sSzMB6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