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為了一句無心之言發火…

看板sp_teacher (特教老師)作者 (放開是否會得到更多?)時間18年前 (2006/12/15 20:3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kowaka (小不點)》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我在實習時,也有遇到類似的狀況,我與您一樣超討厭取笑別人天生缺陷的人 : 記得我也是在走廊上看到兩三個普通班學生不停在拍打一名特殊生,邊打邊笑 : 當時我也是怒火上升,衝上前去大罵! : 事後,與我的指導老師討論,他帶了我一個不同的觀念! : 他說,如果是他,他會在旁邊靜靜看著事情的發生(以學生無生命危險為前提) : 等一切結束後,他會私下與特殊學生對談,問他,你覺得這種感受好嗎? : 如果不好,是不是以後盡量別接近他們呢?他的想法是,未要將要走入融合教育 : 許多特殊生一定得學著和普通班學生相處,畢竟我們無法一輩子待在他們身邊去保護他們 : 所以只能讓他們學著自己去面對一切!自己去思考如何解決!而在學生面前大罵 : 不正是另一種標記!普通班的學生也會因此更討厭這個特殊生!(都是他害我們被罵的!) : 之後,我真的得到很大的啟示! : 我的指導老師說,會衝上前去大罵是件好事,表示妳有教學的熱忱! : 不過仔細想想,或許事情會有比大罵更好的方法! 已經很久沒在這裡發文了,看到這個標題後很多過往記憶都重現一遍 之前我在啟智學校代課的時候,因為後來改成2688,所以辭去了職務 一位新老師來接任需要交代事務,我只簡單的說了一句: 希望老師能他們能盡量往"正常人"的方向去走 無論學生程度如何,在我的眼裡都是正常的孩子 無需加上:自閉症、智障、唐氏症這些專有醫學名詞 那些只不過是方便區別教材種類而去劃分的"代號"罷了 當我們希望其他孩子接受這樣的想法時 必須要讓教育他們的老師先接受這樣的想法 也必須讓所謂的特殊學生接受他們並非特殊的想法 在特教界待久了,很感嘆的一點其實是 當老師也覺得學生沒希望的時候,如何教其他正常孩子不歧視呢? 我很久以前就主張:要教導正常孩子同理心,同時也要教導特殊孩子同理心 因為社會是相互的,當一個人有缺陷時,的確會引來別人注目 身為特教老師的各為好友們,妳們的身邊有多少屬於特殊生的朋友呢? 我有一位聽障的朋友,可是我不諱言跟她相處起來並不容易 因為她聽不清楚,所以出去玩有時候要負責當她的翻譯 另外她說話很直接,可能是沒想很多就說出來了,讓人聽了不舒服 像是:妳都這麼晚才來學校喔!問題是我早上沒課阿 妳都吃很多喔!我只是想吃個魯味而以阿 妳要趕快去找工作喔!可是我想休息一陣子阿 妳公職考試要考幾科?四科很少ㄟ!對呀,都要我重新念的科目 她跟我是實習同事,也想當一位老師,但是處處被刁難 有一次她進入複試階段,口試委員問她:你要怎樣說服家長跟家長溝通你的障礙 我不知道她怎麼回答,可是學校並沒有用她,我想應該也是礙於溝通上的問題吧 她有美術方面的專長,我也滿希望她往那方面去發展 可是她卻一心想去學校教書,或者是去考個公職人員 因為我是成人了,所以懂得如何不要去傷害對方,但也不會很喜歡跟她往來 今天老師面對的是小朋友,小朋友直來直往的個性跟我們大人當然不一樣 今天特殊小朋友做了什麼不喜歡的動作,大家就會取笑他 老師更不需要動怒,反而應該好好的來引導學生學習同理心 角色扮演這招很好用,例如:一群學生笑著拍打特殊學生 老師可以利用彈性時間,請一位學生上來,其他學生笑著拍打他並罵他白癡 等他下去後詢問他的感受如何?是舒服呢?還是覺得有點討厭? 體驗殘障的感受是最好的同理心教育,用罵的是最不好的同理心教育 問問小朋友,試想:頭痛、腳痛、手痛,那時候的感覺是怎樣的? 會希望我的朋友用什麼態度來對我? 最後我要說的一點是,很多人都遺忘了,特殊學生也需要老師的教導 例如智障學生座位附近不乾淨,應指導良好的衛生習慣 愛亂打人發脾氣的學生,應指導正確的社交技巧,學習如何應對 像我在啟智教書的時候,雖然沒有其他學生來笑他們 但是我還是嚴格要求,口水要自己吞、走路要好好走、坐姿要坐正 他們可以辦得到的我都一律嚴格要求,要他們做個人見人愛的孩子 而非一昧的保護跟覺得他們特殊就不需要教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務 請用正確的方式來指導,生氣發脾氣對同理心培養一點用處都沒有 我相信有板上這麼多優秀的特教老師 特教做的更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謝謝大家看完我這麼長篇大論 只是有感而發而已,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107.42

12/16 00:22, , 1F
推好文^-^,另外...這個ID好眼熟阿!
12/16 00:22, 1F

12/16 12:59, , 2F
推好文...
12/16 12:59, 2F

12/16 14:03, , 3F
推 作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孩子要從自身做起
12/16 14:03, 3F
文章代碼(AID): #15WfSgnL (sp_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5WfSgnL (sp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