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師,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
相信有很多人看過這則廣告,我看了之後也哭了好幾次。
一個從小就順利生長、理所當然地進明星國中、明星高中、然後師範大學最後出來當
老師的人很難思考為什麼有些小朋友就是這麼壞、就是這麼不聽話、一定要強迫他
跟別人一模一樣,殊不知,可能那個小朋友是隻鶴,而其他小朋友都是雞。
而老師卻要用公雞的思維套用在那隻鶴上面,要強迫那隻鶴變成雞,結果造成
墮落的天使迷失自己。
其實我看到這個廣告會哭的原因是我在大學也跟特教系的老師說過︰「老師為什麼
我跟別人不一樣?我為什麼一直被排擠?」
我也許是個不稱職的國文老師,因為老實說我真的很討厭國文,尤其是要教修辭學
還有背名言佳句、要寫注釋…學生會討厭國文然後國文每況愈下不是沒有原因的,我們
根本沒有正確地去教導他們如何將心裡的悸動表達出來,卻硬是教他們寫些跟自己無關
緊要的作文以及古文,然後再將古文一個一個肢解、變成修辭變成注釋,難怪老師上
現代文的時候會很頭痛,因為根本沒有修辭以及注式可以教,所以只好擠出什麼頂真
拉、呼應法啦。然後等到學生國文程度越來越差的時候我們再怪罪現代的學生不好好
學國文、什麼閱讀能力差。
你有沒有拉過小提琴?當小提琴的震動感流遍全身的神經末梢、當音樂緩緩地促使
GABA、腦內啡、多巴胺以及血清素緩慢釋放的時候,你正在享受萬物地和諧、被大地
擁抱、充滿心裡的溫柔。當我彈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的時候我隱約感受他正再跟我
講話、一段又一段重複的樂句正告訴我他有好多話想講,他看到了法國大革命、對於
現代科技的衝擊、對於民主自由的嚮往、對於宇宙的和諧。
就好像精神醫學,每當我翻一頁發現神經傳導物質的交互作用的時候,發現真相的
快感非筆墨可以形容,但是當精神醫學融入音樂以及國文之後,我似乎看到了全部,
我們對於一棵樹的三種態度在於我們的成長過程以及我們的視野,小時候不愉快的
童年回憶可能會把樹視為唯一可以傾聽的對象、或者視為畢業離開校園唯一可以送別
的老爺爺,而課本上的「我們對於一棵樹的三種態度」卻只是一堆老師想辦法去肢解
的修辭而已。
對於跟別人不一樣的學生我們何嘗不是這樣看待?國中的時候有一天老師把我叫
到辦公室說「你自己回去想一想、怎麼樣才可以促進人際關係?」而後我時常不
斷面對被拒絕的感受時我也非常懊惱,甚至面對鏡子的時候我不敢看自己一眼,
然後就有人說「你很醜」、「你非常沒有自信」。
後來我去應徵中學的時候被很多教務主任拒絕了,他們說我教國文非常生疏,我曾經
懷疑自己是否視不適任教師;可是其後我卻在某個國小非常受歡迎,因為不用受到
升學的壓力所以我可以盡其所能地把自己的知識傳播給每位孩子,而後看到
他們的改變--比如無罪推論原則、對於藝術的堅持、喜歡自己想做的事情時,那種
學生的求知慾改變而得到的回饋感真的會讓我眼眶泛紅。
你有沒有嘗試讓過動兒學習音樂治療呢?可能沒有,因為你從來沒有體會過當音樂
從手指神經末梢緩緩地流向大腦、而神經沿途不斷地釋放內生性鴉片的寧靜感;或
者當兒童拿著筆嘗試去建構他內心中的圖案--即使是我們看不懂也好,港龍航空的
圖案不也是這樣出來的嗎?但是我們永遠只注意到如何把學生的成績帶起來、因為
我們自己本身的成績很優秀所以理所當然其他學生也應該要懂我們的教學;我們
永遠只用二分法來看待學生那就是好學生與壞學生,可是忽視學生要的是什麼。
你知道嗎?一套將軍服可能可以改變一個壞學生打人的壞習慣從而變成一個未來
的將領,一個喜歡恍神的學生可能沉醉於幻想裡面、而那是充滿了邏輯、秩序
、美滿的未來構圖,那或許是音樂、是愛情、是對於環境的沉思。有時候我們實在
應該放下互相比較的態度--無論是行為的互相比較或是成績的互相比較,這只會
把一個班級裡隱藏的鶴給嚇跑,你怎麼知道他不寫功課的原因是因為他懶惰而不是
他沒辦法從裡面享受成就感呢?有一天我看高師大國文系的林晉士和蔡根祥教授
寫版書的樣子,我就開始隨筆塗鴉開始努力想要練硬體字,原來粉筆字也可以這麼
美以及這麼藝術!誰說寫字就一定要方方正正,那乾脆就叫學生作業用打字的就
好了。
在你心中有沒有一種讓你會沉浸於與萬物融為一體以及充滿和諧慈祥的感覺?當腦中
多巴胺慢慢在前額葉運作的時候,這就是你發現你的自我價值的地方,這可以解釋
為什麼很多青少年喜歡服用K他命,因為他們試著找出這種悸動感以及和諧感,可是
環境卻沒有辦法給(或許你自己也從來沒有體會過)。
更甚者,我們還喜歡把老師歸類為體制內跟體制外,所為體制內就是按照規矩來做的
就是好的輔導老師,至於學生感受如何管他去死;而體制外就是不按牌理出牌的老師,
他們是應該受到譴責的,只因為他懂許多事情不是體制內可以解決的--比如對一個
有菸癮的學生讓他邊抽菸邊跟他對話最後讓學生信賴老師而逐漸思考自己的行為。
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很多事情似乎是「理所當然」。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讓自己跟別人一樣呢?就好像要學科非常弱的人去跟學科強的人
比較,可是那些壞學生要的是能夠創造出屬於他的一片天空。有三年,我把精神醫
學跟神經科學的書本闔起來放棄不念了,因為找工作考老師要緊,可是我似乎覺
得我不存在了,就算我喜歡音樂我還是覺得很空虛,原來我喜歡文學、藝術和醫
學的相互對話。音樂是用音符來代表對生命的悸動、而文學視用文字來表達對於
生命的觀感、醫學則是透過觀察以及實驗來證明生命的存在。
你怎麼會知道下一個學生不可能是對於生命反思敏感的人呢,為何一定要強迫將他
變成雞呢?
--
※ 編輯: Yoshikia 來自: 61.223.250.12 (06/05 03:02)
推
06/05 21:41, , 1F
06/05 21:41, 1F
推
06/06 16:50, , 2F
06/06 16:50, 2F
→
06/07 10:59, , 3F
06/07 10:59, 3F
推
06/15 01:03, , 4F
06/15 01:03, 4F
sp_teach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