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出國讀碩班,再回台灣讀博班?(醫)
看板studyabroad (留學)作者musiccisum (musiccisum)時間5年前 (2020/06/26 15:24)推噓4(4推 0噓 2→)留言6則, 5人參與討論串3/3 (看更多)
看到原PO一直在討論MD拿MPH,
我開一篇文回應這個議題好了。
因為台美文化差異很大。台灣醫界在學術上要有話語權(申請grant,學會聲量,甚至審
別人的grant)就是要有教職。教職取得以及升等的規則則獨厚有PhD的人,這就是台灣醫
學學術界(除了外科)幾乎人手都有MD, PhD的原因。
因此在國內,MPH的意思就是付錢去增廣見聞學東西,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小study,但醫
學院跟上面的P很難給你資源,因為這個人沒有教職,很難申請grant,所以只能當作吃
資源的人,無法作為分享資源的人。
美國不同,美國的學界MD聲量很大,小大學的附設醫院,可能剛升attending的第一天,
醫院就送你一個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反正走clinical track的人,臨床教
職跟薪水關係不大。相反的MPH在美國是很多人做trial或clinical study前的跳板,上
上課,認識認識統計的老師,對於一起合作總是有幫助。美國也不太迷信MD,一定要有P
hD這套;MSTP體系出來的人,在Top 20之後的學校,都會被當成怪咖,常被嘲笑,連病
都看不好,唸那麼多書有什麼用。但確實Top 20以內的學校,可以帶來很多革命性突破
的人,幾乎都是MSTP出來的人。
美國的MD,也有分很多track,沒有PhD也是可以走academic track,但臨床給的錢很少
,甚至可能只能吃你申請到NIH grant的錢,也曾聽哈佛的教授自嘲說,他要是沒有gra
nt就沒薪水;其他學校也曾聽這個track的教授說,他來看診都賺不到錢,其實只是來做
功德。所以走這條路的人很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34.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93156250.A.B12.html
推
06/26 17:48,
5年前
, 1F
06/26 17:48, 1F
推
06/27 10:45,
5年前
, 2F
06/27 10:45, 2F
→
06/27 10:45,
5年前
, 3F
06/27 10:45, 3F
→
06/27 12:04,
5年前
, 4F
06/27 12:04, 4F
推
06/28 12:14,
5年前
, 5F
06/28 12:14, 5F
推
07/01 02:37,
5年前
, 6F
07/01 02:37, 6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studyabroa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