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我是有錢人」迷思750》買保險或0050

看板tax (稅板)作者 (小火柴)時間2周前 (2024/09/05 13:3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是有錢人」迷思750》買保險或0050累積退休金效果差很大 遺產節稅僅適合1類人 2024-09-05 10:24 聯合新聞網/李雪雯 https://reurl.cc/VMzvW5 民眾若想要規畫最適合自己的退休方案,得找到「對」的專家。示意圖/ingimage 前一陣子,有位保險業務員向筆者推薦一種「利變終身壽險+即期年金險」的組合方案。 簡單來說,保戶先是年繳一筆利率變動終身壽險的保單,並可以在選定的退休年齡(例如 直65歲開始),轉換成一張該公司的即期年金險(保費就是利變終身壽險當年度所累積的 解約金)。 之後,保戶可以定期領取一筆固定金額的年金(若宣告利率,大於原保單預定利率,保戶 還可增額領取),一直到保戶109歲時。且萬一保戶在「年金保證期間(依不同年齡而定 ,最低18年、最高52年,年齡越小,保證期間越長)身故,未領取的年金,還可以透過「 貼現」的方式,給付給保單的身故受益人(可不列入被保險人遺產中計算)。 老實說,這樣的「利變終身壽險+即期年金險」的組合,的確可以打動許多為退休規劃做 準備,也同時有節(遺產)稅考量的退休族。因為,現階段幾乎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推出 「即期年金險」。 也就是說,假設民眾想要安穩退休(每月領取固定生活費),就非得透過這樣「利變終身 壽險+即期年金險」的組合才行。但是,經過筆者找來其他替代方案,進行比較與試算, 得出以下幾大重點,值得有退休規劃需求的民眾細細參考: 用保險累積退休金效果最差 首先,買保險所累積退休金的效果最差(所花的錢最多,但累積退休金的結果,並沒有比 較好)。從「每月可領金額固定(3萬元)」為例,買保險是「每期投入金額(假設累積 期是20年)最高的選項。 以這張「可轉(即期)年金」的利變終身壽險為例,其在第20年保單年度的解約金是887 萬6538元(保險公司就是以此為基礎保費,去幫保戶買一張同公司的即期年金險),其年 繳保費卻高達43萬3994元。 但是,假設同樣以「民眾64歲末,要累積到同樣887萬6538元的退休金」為例,去投資代 表台股投資的0050 ETF為例,20年的年化報酬率在6%之下,每年定期定額的金額,只需要 24萬1305元;如果年化報酬率為8%,則每年定期定額的投資金額,就只需要19萬3972元( 請見下圖)。 https://reurl.cc/34Xlkj 當然,買保險有其贏過其他投資理財工具的優點,那就是在累積保單價值準備金的期間, 萬一被保險人不幸身故,由於保險死亡理賠金,不用計入被保險人的遺產中,對於高資產 族群來說,是有滿大的「節(遺產)稅」吸引力。 遺產節稅 視個人狀況不同 只不過,「有沒有節(遺產)稅需求」,還得視不同狀況的人而定。舉例來說,假設投資 人單身、無父無母,且沒有小孩及其他需要扶養之人(無「扣除額」可以自遺產總額中扣 除),身故時也沒有其他資產。依照目前(113年度死亡)遺產贈與稅法的規定,也還有 最低1333萬元的免稅額得以扣除,遺產淨額都還未達到需要課遺產稅的門檻。 其次,不買年金的資金運用將更為靈活,且可能領的金額還更多。即期年金險雖然有「每 期金額固定」,且還有「保證領取期間」,甚至是「可將保證期間內可領年金總金額『以 貼現方式解約或借款』」的做法。對於過去因為年金險在進如給付期後,無法解約或提領 的保戶來說,等於是提供了他們「資金運用更為靈活」的解方。 但實際上,手中握有一筆近900萬元退休金的民眾,透過購買即期年金,就一定是最佳選 擇嗎?恐怕也未必。以目前的投資理財工具來說,除了購買年金險外,還可以採取「存本 取息的銀行定存」、「購買固定配息的美國公債」,甚至是「一邊提領每月3萬元生活費 ,另一邊繼續投資」的方式(請見下表一)。 https://reurl.cc/93vY0n 註1: https://www.tcb-bank.com.tw/personal-banking/deposit-exchange/deposit-rate/tim e-deposit-calculation (上列縮網址 https://reurl.cc/LlWzD4 ) 註2:因為美國公債沒有45年期,所以本例是以10年期約3.8%與30年約4%折衷計算( https://hk.investing.com/rates-bonds/usa-government-bonds ) 經比較後可以發現,透過「存本取息的銀行定存」、「購買固定配息的美國公債」的方式 ,民眾在109歲時,手中還繼續握有近900萬元的本(現)金。但相對的,其每月可領金額 就會低於3萬元。 假設民眾真要從「活的越久,領的越多」及「每月領取金額最高」的角度來看,最佳的解 決方案是「自行投資累積最多財富,之後每年提領42萬元(等於每月可領3.5萬元),餘 額繼續投資0050」。 因為在當事人109歲之後,手中還握有2700多萬元資產。且更重要的是:就算退休後,報 酬率是以「單利(6%)」計算,45年後的所剩本金,還是有1280多萬元(請見下表二及表 三)。 https://reurl.cc/rv9j4r 註1:「要保人≠受益人」的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中,屬於死亡給付部分,一申報戶 全年合計數在3,330萬元以下者,免予計入基本所得額;超過3,330萬元者,其死亡給付以 扣除3,330萬元後之餘額計入基本所得額 註2:「要保人≠受益人」的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給付中,非屬死亡給付部分,應全數計 入基本所得額,不得扣除3,330萬元之免稅額度。 註3: 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tax-info/understanding/tax-saving-manual/n ational/individual-income-tax/6xKrvGR (上列縮網址 https://reurl.cc/ZVe5vM ) 註4:假設年化報酬率是6% 註5:就算報酬率是以「單利(6%)」計算,45年後本金還是有1280多萬元 https://reurl.cc/8XvZRX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資金在當事人身後,都會全數列入遺產總額中計算。筆者會建議 有此高資產節稅需求的族群,最好對此及早因應才是。否則,日後將會被課最低10%的遺 產稅稅率。 再者,目前並沒有「利變壽險直接轉即期年金」機制。這檔「利變終身壽險+即期年金險 」的商品組合,並不是由保險公司,主動幫客戶在預定的退休年齡,自動轉換成一張即期 年金險。而是要透過「契約變更」的方式操作。 也就是說,保戶如果自己不主動申請契約變更,而原先的保險業務員「可能早就不見了」 。而當保戶「根本忘了這張保單存在」之際,原先打好的退休規劃算盤,恐怕就完全「幫 不上忙」。 遇到不對的專家 恐無助退休理財 以上筆者寫了這麼多的交叉分析,想要跟讀者分享的最大心得是:首先,商品有一好,就 沒有兩好。有些商品的優點,可能正好是其他另一種商品的缺點。舉例來說,假設單純資 產累積的效果,定期定額投資絕對是「完勝」任何保單的。 如果單純只考慮資產傳承與節稅功能,當然保險是非常好的一個工具。但買昂貴的終身壽 險,也並非唯一解方。也就是說,想要投資與節稅得兼,又不用買很貴的保單,也還是有 其他解方的。關於此,筆者將會另外寫專文介紹。 更何況,每一張保單,都有最高投保限額。特別是年齡大、體況一定會較差的人(通常也 是資產最多者),可能承保的機率也不會太高。再加上國稅局是採取「實質課稅原則」, 只要躉繳保費、大額投保或重病投保等情形,都有可能被追稅及罰款。 其次,如果遇不到「對」的專家,也不可能獲得最佳解決方案。也就是說,民眾想要進行 最適合自己的退休規劃方案,但卻只認識保險業務員或銀行理專,鐵定不會得到對民眾來 說,「成本最低,但整體報酬率最高」的最佳解決方案。 其理由很簡單,保險業務員只懂保單,也只會推薦保單給民眾;至於理專,其所被銀行所 賦與的工作內容,也就只是銷售手邊正在「架上」的投資標的。至於民眾未來退休後,現 金流如何規劃及處理,並不在他們的考量之內。 以上兩點心得,值得有心做好退休,以及節稅規劃者特別留意才是。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 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 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 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 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 ,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http://swlee0630.blogspot.tw/ https://udn.com/news/story/121591/8207703?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9.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x/M.1725514204.A.8EE.html
文章代碼(AID): #1csK7SZk (tax)
文章代碼(AID): #1csK7SZk (t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