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論] 用「i'm」別忘Who I am--by 陳其育
http://www.mass-age.com/news_article.php?id=1280
【公益】用「i'm」別忘Who I am
作者.陳其育 2007-03-13
MSN的用戶最近是否注意到有些朋友的名稱前多了一個「i'm」的小圖檔?
這是微軟推廣新版即時通訊軟體的公益行銷計畫,使用者只要在暱稱掛上「i'm」圖示,
並指定捐款的公益單位,微軟將依使用數、時間,每個公益團每年最少捐贈10萬美金,最
高則無上限,「i'm」推出後獲得廣泛迴響,許多人趨之若鶩,但目前僅限美國地區。
「i'm」問世後,網友爭相討論,有人批評這是微軟為了提高msn市佔率的手段,目的是要
擺脫競爭對手,也有人認為,這是在幫微軟賺錢,還可以幫微軟減稅,不過也有支持者認
為,即使是微軟的行銷手法也沒關係,反正聊MSN還可以做公益,何樂而不為?
純以行銷來論,微軟「i'm」計畫是項具有效果的行銷,它成功操作網路「串聯」特性,
由使用者自行串聯,達到宣傳效果,而且因為要在MSN加「i'm」圖檔必須更新版本,微軟
以公益的感性素求,激發使用者更新軟體的需求,雖然目前尚難以驗證「i'm」可以增加
市佔率,但可肯定的,必然會提高使用者的認同度,有助MSN鞏固即使通訊軟體的龍頭地
位。
「i'm」引來批評多半針對企業介入公益而來,然而「公益行銷」是近年企業普遍採用的
行銷方式,若操作得當,往往比商業廣告更具效果,批評者認為,企業做公益的目的是為
了行銷,將扭曲公益的意義。然而在商言商者,知名的策略大師麥克‧波頓他點出公益行
銷的本質「就是行銷,而非公益」。以企業的角度,若沒有行銷效果,就不值得公益,因
此企業是從投資效益來思考「公益行銷」,反對者則堅守公益的道德界線,公益就是公益
,不容別有居心。
「公益」和「行銷」並非零和,921地震後,台灣經濟景氣下滑,許多公益團體都募不到
捐款,凸顯即使以價值為號召的公益團體也無法自外於經濟體系的現實面。公益團體歡迎
也需要企業捐款,過去企業捐款是為了避稅,但在更加競爭的時代,企業需要有更高附加
價值的公益行銷效益,行銷手法愈日積極、創新,好比ING的路跑、NIkE 5KM路跑等等,
公益與企界的界線其實逐漸模糊。公益團體和企業魚幫水,水幫魚,前者可獲得資源挹注
,同時開擴其他潛在支持者,後者建立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連帶帶動銷售。
但「公益行銷」完美無瑕嗎?未必!即使微軟「i'm」有能力提供無上限的捐款,但微軟
所選擇的捐贈團體卻可能有所限制,姑且不論數量、區域的限制,單就公益團體的類型,
「i'm」就可能預設了立場,我們假設抗議因軟體升級造成電腦廢棄物的團體不會在「i'm
」的捐助名單;宣揚兒童應少用電腦多接近自然的團體,可能也很難獲得微軟青睞;鼓吹
軟體價格平民化,甚至主張自由軟體的團體更不可能成為微軟「i'm」計畫的座上賓。
因此作為一個參與公益行銷計畫的行動者,除了有助人行善的動機意識之外,恐怕還需要
更深刻體認企業介入公益行銷絕對有其界線,你無法期待企業犧牲自身利益成全公益,企
業在選擇公益行銷對象時,也勢必偏向符合自身利益的公益團體,畢竟企業的本質不是天
使,而是獲利。
不必因為打著「公益行銷」名號的企業並非天使而沮喪、卻步,雖然企業的目就是獲利,
公益行銷的本質也是行銷,然而你我的消費行動卻可能迫使企業往良善的方向移動,但前
提是我們要對企業行使投票權及監督權。
使用msn、或參加「i'm」計畫的每個人都是微軟的消費者,因為我們的消費,讓微軟
得以生存,微軟為了生存必須獲得我們的認同,所以「i'm」計畫是對於我們的承諾,而
非微軟對世人行使的恩惠,我們有權要求微軟將「i'm」計畫做得更好,也有權監督「i'm
」計畫的資金使用、分配情況,當然也有權評估因「i'm」受惠的公益團體的績效。
記住,是我們讓MSN跟著我們說「i'm」,權利在你我手上,即使面對如微軟這樣的企業,
也不要忘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73.38
toberi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427
914
7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