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個論] 回應SEO成功必知13守則
Those below are my thoughts:
1.SEO真的有前景嗎?
Jacob Nielsen這位資訊架構大師從可用性的角度思考
ZDNET 2007年八月提供了一些歸納
標題是Bright SEO career prospects could dim
有需要的人可以去找來讀一讀
http://www.zdnetasia.com/techjobs/career-resources/career-development/0,3800009355,62033662,00.htm
在該篇文章中Jacob Nielsen與他的顧問公司認為未來5年內SEO可能會有搞頭
然而就長期來看(10年)就不那麼樂觀了
我個人的預測是更短
因為影響搜索排序對資訊客觀性造成的衝擊與對資訊品質平衡的危害
修過圖論的人都知道,像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之所以能有今天的位置
原因就是來自於由連結、客觀統計如PageRank、查詢關鍵字的頻率(key entry frequency)等Google在評斷網頁重要性上的努力
其中連結的結構即backlink,或由被連結的網站觀點來看的incoming link除了能為查詢的資料帶來收斂且具有某種程度精準的效果以外
也能因此了解資訊的真實使用情況
換句話說了解人們經常使用的資訊、點擊的網頁、還有網頁在網路生態中的位置
這就是我們說的vertex或collective intelligence(集體智慧)
而SEO affliate program或者不遵守Google規範的人(大有人在)
使用stuffing keyword、cloaking、spamdex、doorway page除了廣告或最佳化的意義以外根本不帶給使用者什麼
在Google今年度發布的for administrator文件中我們隱約可以看出一些嘗試將付費搜索獲利極大化的策略
所以Google也在今年稍早前把旗下DoubleClick下跟search engine marketing有關的部門售出了
因為由加盟機制帶來的成本效益比顯然比自己公司來稿更有賺頭
這些都是對資訊環境問題有影響的隱憂。
2.SEO是泡沫?
Linux Journal的資深編輯,長期推動開放原始碼運動的Doc Searls則在他哈佛法學院下的blog這樣說:
"我說的是廣告正在變得越來越瘋狂真相"、"由於轉址等各項因素而來的問題,越來越多找不到正確資訊的挫折感已經讓我們忍無可忍"
"我們需要的是基於需求的供應、而非由供應來驅動需求"、"我們不是牛,而且我們不喜歡被驅趕,即使在Google提供給我們的滑道上"
標題是Why Online Advertising Sucks, and It's a bubble
我僅摘要幾段,有興趣的人可以到下面的網址看原本的文章
http://blogs.law.harvard.edu/doc/2008/10/21/why-online-advertising-sucks-and-is
先來段歷史回顧說明SEO的前身
還記得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化以前的時候嗎
當時所有的.com都認為廣告與橫幅聯播的加盟機制是主要的獲利模式,而business model則主要是入口網站
由於Yahoo所提供的web directory是由人工審理來登入網站,而想提早登入者必須付費
使得一個第三方提供者興起,因為他們更便宜更迅速
他們標榜可以幫你快速登入許多搜索引擎(事實上除了alta vista以外貨真價實的搜索引擎少之又少),正確的說是流量大的入口網站
最後怎麼了?資訊品質與資訊使用環境都被搞得很邋遢
到處都是廣告、由入口網站提供的資訊相關性低到一蹋糊塗
我認為所有想藉著付費搜索或所謂的線上行銷業其濫觴就在這個時候
而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歷史後果
不記得的人可能是因為當時網路還不像現在發展得那麼成熟
3.資訊的可尋性(findability)與可用性(usability)
前面說的是資訊品質與廣告泛濫造成的問題
現在來討論資訊過大的問題
IDC的報告是2010年755EB是全球的內容總量
姑且不論其中有多少是不重複資訊、其中又有多少是引用或複製
都可以看出2004年web 2.0概念興起後對資訊成長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我們的注意力卻沒有成長
有個俯首即是的報告可以說明
一般使用者幾乎只利用了搜索結果的前三頁
高達50以上都只用到第一頁
點選的機率也很低
平均耐心指數3秒
這說明了什麼?
第一頁是兵家必爭的排行榜
所以有心人士都想擠進去
這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第一資訊稀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資訊的可用性卻沒獲得多少改善
第二上面的數據可以說明造成關鍵多數的使用者之所以不像研究人士那樣耗在搜索資訊上那麼久的原因
看來SEO會讓事情完全不同
因為很多人是抱著成為暴發戶的心態那樣從事網路產業的生意
4.結論
在不缺乏資訊
但可能無法有效利用資訊的情況
廣告的貪婪最後會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
連資訊的基本價值都喪失
這些價值在於原本提供給使用者的就算不是最精準的但也有某種程度的客觀性
像SEO這樣的leech到底可以為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呢
我想只是帶來更多問題吧
從事網路創業的人可以更嚴謹地來思考這件事
因為很多人都只想到靠廣告來營收
而不是從使用者的需求開始構思自己的創業計畫
明眼人都明白就媒體採購意義廣告主、廣告代理商所以買你帳
是因為你的網站有流量有使用者
而流量與使用者的成長不只是時間週期與計算成本的問題
還意味著必須長期承諾讓使用者的生活更好
可能利用技術、更完善的服務anyway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做做符合web 2.0 mindmap各項特質的功能
根本不可能帶來獲利
矽谷成功的故事背後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是這些
就算真的有人一系致富,也絕對不是偶然造成的
畢竟人家背後的努力總是被結果論蓋住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63.131
※ 編輯: alighieri 來自: 219.84.63.131 (12/31 08:11)
toberi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8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