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若無獎學金 外籍生還願來台?
※ 引述《tainanuser (南南南)》之銘言:
: 然而來台的,都是要成為中高階幹部,這些人數應該不多吧!如何撐起台灣的招
: 生問題? 而且光是1385人,每月2.5萬,一年就要四億多!如果要達到5、6萬人
: ,等於每年要花兩三百億?有這麼多經費嗎?還有這些學生都往國立大學集中,
: 才會有抱怨國立學校英文開課問題,這樣可以解決台灣私校後端的招生問題?這
: 樣的思維真的是有點奇怪....
: --------------------------------------------------------------------------
: 由教育部、外交部、經濟部及國科會等4政府單位合設的「台灣獎學金」,補助外
: 籍生人數由93年的555人,成長至今年的1385人,依學制不同,每人每月可獲2萬5
: 千元至3萬元獎學金。此外,各校也多提供獎學金,部分獎學金來自業界,許多學
: 校領獎學金的學生占外籍生總數7~8成。
擴大招收外籍學生, 英語授課等, 似乎也進行了快要有十年, 最近三年校園裡
才展現各國人士色彩繽紛, 但整個政策施行似乎是沒有一套做法, 是邊做邊調.
目前因外援弊案太離譜, 才有說法要把金援外交的錢拿來做教育外交.
可能的經費就是:
1.年年編列的金援外交
2.運作外地台商當地抵稅, 協助當地人民, 提供選秀進修或獎助學金
經費比例若朝業界提供, 是一個可以結合金援外交經費當種子基金的
辦法.
至於來進修的外籍生, 最優秀的可能要靠大幅的獎學金, 但數量必然
有限. 比較大宗的就是高階員工進修, 由台商先出資再以回公司工作
服務償還. 這些多數想唸的會是研究所.
多數研究所集中在國立大學前段, 假設增招這類研究生, 其大學部就
按比例減招, 減招的大學生就流往其他較少設立研究所的大學.
要平衡國內的情緒, 就必須要求這種多數的外籍研究生是付高學費拿
助學貸款, 需回原地公司服務的進修生, 台灣的研究生若肯到外地台
商工作依舊可以申請這種名額, 這不是領獎學金的研究生.
打破外國承認學位的辦法, 就是台商會優先任用台灣學歷的當地人.
至於當地想唸大學的員工, 可以在當地設訓練單位或找學校合作採部
份遠距教學, 使用台灣的大學師資授課, 甚至讓學生短期到台灣上課.
這件事, 本錢是還不夠充份, 但危機就是轉機, 當大事業做是有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4.12
→
11/09 12:08, , 1F
11/09 12:08, 1F
→
11/09 12:09, , 2F
11/09 12:09, 2F
→
11/09 12:11, , 3F
11/09 12:11, 3F
推
11/09 12:22, , 4F
11/09 12:22, 4F
→
11/09 12:22, , 5F
11/09 12:22, 5F
→
11/09 12:35, , 6F
11/09 12:35, 6F
→
11/09 12:37, , 7F
11/09 12:37, 7F
→
11/09 12:38, , 8F
11/09 12:38, 8F
→
11/09 12:45, , 9F
11/09 12:45, 9F
→
11/09 12:47, , 10F
11/09 12:47, 10F
→
11/09 16:43, , 11F
11/09 16:43, 11F
→
11/09 16:45, , 12F
11/09 16:45, 12F
→
11/09 16:50, , 13F
11/09 16:50, 13F
→
11/09 17:04, , 14F
11/09 17:04, 14F
→
11/09 17:06, , 15F
11/09 17:06, 15F
→
11/09 17:07, , 16F
11/09 17:07, 16F
→
11/09 17:07, , 17F
11/09 17:07, 17F
→
11/09 17:19, , 18F
11/09 17:19, 18F
→
11/09 17:23, , 19F
11/09 17:23, 19F
→
11/09 17:27, , 20F
11/09 17:27, 20F
→
11/09 17:30, , 21F
11/09 17:30, 21F
→
11/09 17:30, , 22F
11/09 17:30, 22F
→
11/09 17:32, , 23F
11/09 17:32, 23F
→
11/09 17:32, , 24F
11/09 17:32, 24F
→
11/09 17:32, , 25F
11/09 17:32, 25F
→
11/09 17:46, , 26F
11/09 17:46, 26F
→
11/09 17:51, , 27F
11/09 17:51, 27F
假設某國立大學現招 300 名大學生,
現在拿 500 億的需增強研究能力, 必須改招博碩, 且定招1博抵10大生, 1碩抵5大生.
因此該年 300 大學生變為該年只能招 100 大學生 + 20 名碩士生 + 10 名博生
減招的 200 大學生當然是由教學型大學取得.
因碩博人數造成的大學部學生學雜費減少, 就再由 500 億補貼這預算減少 !
槓桿比可以精算以彌補少子化的作用, 研究型大學就會造出身價比美十個大學
生的博士出來.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4.12 (11/09 18:09)
→
11/09 18:01, , 28F
11/09 18:01, 28F
→
11/09 20:06, , 29F
11/09 20:06, 29F
→
11/09 20:09, , 30F
11/09 20:09, 30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