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屏閉特定評審的理論與實務觀察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SaltLake)時間16年前 (2009/12/16 22:11),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研究為求爭先以及避免被惡意同行刁難 因此有些期刊明確寫明作者可以建議 邀請以及屏閉某些評審人選 就算期刊沒有明確寫明 作者在權衡利弊之後還是 可以在送稿的時候附上信件給編輯說明原由並且給出自己建議邀請或屏閉的 稿審人選 編輯收到信件與稿件之後經過考慮 可能接受也可能不接受作者的建議 因為編輯 對於科學界負有一定的義務去挑選最適切的合格評審進行稿件的科學合格性作審查 因此有可能在稿件沒有合格人選願意審查的情況下必須邀請被作者建議屏閉的審查人 此外 科學論文的一個基本元素是文獻回顧 倘若作者在文獻回顧裡面指稱某人之前 作品有怎樣的弱點或是錯誤 因而引發所送稿件的研究動機或者因而使這稿件有科學 價值 那麼編輯必須考量另一個科學審查的原則: 讓被批評的一方有機會跟批評者 做科學的攻防辯論 這時候作者要求屏必備批評對象的要求通常會被廢棄 那麼在文獻回顧裡面完全不指出當前研究的缺陷呢? 那麼任何一個評審的第一個問題 幾乎都會是: 如果目前的研究做得這麼好 您目前這篇研究的價值在哪裡? 有點水準而不是任何稿件都刊登的期刊肯定要評量送審稿件是否為當前科學界帶來更新 更好的技術或者發現 這個"更"字是個關鍵 當然作者還是可以換個角度去做研究並寫論文 比方說目前的都做得不錯 但是我們現 在做的是目前發表的文章都沒做到的角度 但是這必須從研究設計開始就注意到 不是 單純的玩玩寫論文的寫作技巧就可以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70.239.173

12/17 01:43, , 1F
12/17 01:43, 1F

12/17 15:04, , 2F
句子好長....
12/17 15:04, 2F

12/18 09:19, , 3F
請問屏閉是什麼?迴避乎?
12/18 09:19, 3F

12/19 05:51, , 4F
通常結論與已發表結論有衝突時 反而多會排除做為審槁人, 讓第
12/19 05:51, 4F

12/19 05:52, , 5F
三方來檢視, 原因是 preformed bias..
12/19 05:52, 5F
oplz 所提的其實是一種更中立的審查方式 但是就我的領域觀察到的實務出現的 比較多的還是讓被批的一個擔任評審 同時反正還有另外一個評審和助理編輯 這種方式的好處之一是讓更多的"智慧火花"在審查過程當中被激發 因為被批的人顯 然會比一般評審更認真仔細審視稿件 另外 這年頭期刊之間為了競爭吸引好論文 其中一個方式就是縮短稿審時間 所以越快找到願意認真審的合格專業人對期刊本身 是有利的 找被批的人擔任審查員之一的可能弊病大家都曉得就是可能吹毛求疵甚至提出超越 科學合理性的要求 不過編輯還有其他審稿員的意見可以參考做平衡決斷 也不能說這樣 就一定會造成偏頗什麼的 另一方面 有時候在審查過程中遇到對於送審文章專業程度不夠高的評審也是很傷神 的 因為作者還得花時間教導這種評審 有時候甚至會因為這種評審的壓力而讓自己不 得不在稿件加上一些更"平實"的內容 而這些內容在真正的專家看來卻可能產生負面 印象: 這群作者到底懂多少阿? 這種顯而易見的東西也寫在論文裡面? 最終出版印出名字的畢竟是列名的作者 而想要在研究領域繼續奮鬥下去的人 出版作品的質量可是自己學術聲望的重要基礎: "全世界都看著呢" "當代跟後世都看著呢" ※ 編輯: saltlake 來自: 71.70.239.173 (12/19 17:10)
文章代碼(AID): #1BAEgZTk (AfterPhD)
文章代碼(AID): #1BAEgZTk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