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術詐騙/論文期刊「一條龍造假服務」
學術詐騙/論文期刊「一條龍造假服務」 學者指Google學術搜尋恐有漏洞
2024-03-12 07:30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當學術界以「發表數」和「被引用數」作為評價指標,卻衍生越來越多「惡性操弄」,製
造假論文更是破壞科學求真的初衷。紐約大學教授用ChatGPT製造多篇假文章,並讓各文
章之間互相引用,藉此發現Google學術搜尋(Google Scholar)上的引用數是可以作弊的
,甚至可以用買的,堪稱論文工廠、期刊「一條龍服務」。
台大醫學院教授分析,製造假論文,不外乎為了升等、獎金或學術獎等世俗利益,客觀量
表如論文的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引用數都是參考就好;台大社會科學院教授則
表示,培養對學術成果的品味、鑑別能力更為重要,看到引用數明顯與其學術質量不搭配
,就要警覺。
引用數牽動教職 Google Scholar成查詢工具
由於大學教職的申請和升等除了會看發表數,還會看引用數,最常用來查詢論文引用數的
工具之一是 Google Scholar。政治學者王宏恩日前在臉書提到,四名紐約大學資工領域
的學者,2月發表在「開放預印論文網站」(arXiv)的文章,透過多種實驗來證明
Google Scholar上的引用數是可以作弊的。
Google Scholar是提供免費搜尋學術文章的網路搜尋引擎,由電腦專家Anurag Acharya開
發。2004年11月,Google第一次發布了Google學術搜尋試用版。該項索引包括了世界上絕
大部分出版的學術期刊、書籍、會議紀要、專利報告、技術及實驗報告等更多學術成果。
紐約大學學者 發現引用數可直接購買
四名紐約大學資工領域學者,爬梳了Google Scholar上面超過1600萬名科學家的檔案資料
,並與其他指標比較發現。學者的Google Scholar引用數跟文獻資料庫「Scopus」的引用
數,平均大概會差50%,但有些學者會差96%。尤其是那些發表10篇以上論文和有超過200
個引用的學者,其中有逾千人的論文引用數在短短一年內增長了十倍。
他們接著用ChatGPT假造一個作者,並寫了20篇論文,發表在Arxiv等三個不同的「開放預
印論文網站」(preprint)上,並讓這20篇文章相互引用。不久後Google Scholar的搜尋
結果就顯示這名假作者累積了引用數。之後在40天內有5篇論文發表,每篇引用了假作者
的10篇論文。誇張的是,假作者的論文和化學無關,但這5篇論文中,有4篇被引用在一本
化學期刊內。
這四名紐約大學資工領域學者也發現,在網路上可以直接找到增加引用數的商品,也就是
可以直接購買引用數,讓引用數暴增。
引用數操弄 可以有兩種形態
一名台大社會科學院資深教授進一步釐清,這篇文章展示出的引用數操弄有兩種形態。
第一個型態是,用 ChatGPT 製造多篇虛假的文章,並讓文章之間互相引用並上傳到幾個
開放預印論文網站 之後,過不久Google Scholars就會找到這幾篇文章,並把他們相互引
用的次數列入作者的Google Scholars引用數中。
第二個型態是,向一些不良機構購買引用數。這些機構用各種手段,包括出版期刊的專刊
(Sepcial Issue),在其中放入莫名其妙的文章,這些文章將購買人的論文大量列在參
考文獻中,以此衝高購買人的文章引用數。
這名資深教授說,這篇文章顯示GS沒有嚴格審查篩選機制,容易被鑽漏洞、被操弄。GS不
會檢查文章是否是真的論文。Web of Science 或 Scopus 的引用數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
,他們收錄的期刊有限定範圍,都是比較可靠的期刊,也不包含「開放預印論文網站」裡
的文章。
這名教授還提到,GS的引用數仍被學界廣泛使用,一方面是免費但同時缺少審查機制,另
一方面它包含的期刊類型廣,只要它能搜到都會包括在內,「如果不是有心人利用漏洞惡
搞 GS,其實它的引用數有一定的價值」。只能說學術成就的評量不能依賴單一標準。培
養對學術成果的品味、鑑別能力很重要,看到引用數明顯與其學術質量不搭配,就要警覺
。只是這種主觀的評判需要以誠信爲前提,如果淪爲黨同伐異的自由心證,傷害力更大。
台大醫學院教授楊偉勛表示, 為了引用次數造假,如果造假的東西沒有什麼價值,根本
也沒有人會引用,所以引用多少不是重點。製造假論文,不是為了升等,就是為了獎金,
不然就是學術獎,都是為了世俗的利益,破壞了原本科學求真的初衷。
楊偉勛說,當人類沒有辦法真正了解科學的價值時,就用一些客觀的量表來判斷,論文的
影響指數,引用的次數都是,所以才會有這些問題。
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也是種世俗量表
最近每年都會被炒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也是一種世俗的量表。楊偉勛舉例,其中有
一項指標是「一篇論文的單獨一位作者」,被加權很高,但是,現在有什麼研究是可以自
己一個人做?所以「單獨作者」排到很前面,就是一個很奇怪的指標。
楊偉勛認為,所有的量表其實參考就可以了,引用次數高的文章,如果能夠長久甚至進入
教科書,或實際改變醫療或人類的生活,那才是真正重要的研究。
「這些指數的確對於各種學術獎項有重要的影響」,一名台大政治系教授則表示,由於各
系之間的差異,太強調這些引用指標,也會對於不同的系所之間造成不公平現象。據他所
知,台大政治系並未將此作為升等的指標,但是社科院的一些獎勵項目,則必須填寫這些
指標來作為評判的標準。如果這些指標具有可操控性,熟悉這一套遊戲規則的人當然就會
較占優勢。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66/7823167?from=vipudn_subcate_tim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1.1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710654539.A.C96.html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