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問 為什麼沒有把停車場設在地上低樓層的住宅?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 (大提琴夜未眠)時間16年前 (2009/06/19 12:32), 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兩個主要的原因: 1.從結構與機能來看:大樓需要基礎,而大樓蓋的越高,基礎就要越深 ,以住宅而言,沒有比停車場更適合跟地下室與基礎共構的空間了。 基礎除了樁基礎之外(一根根的打進地層,除了超高層建築或特別軟 弱地層,一般建築比較少用),還有連續基礎或筏式基礎:就是在地表 下開挖土方後建出一大塊結構,用以支持地表上的建築物,有點像船 隻浮在水上的感覺。而上部結構越高越大,地表下的基礎結構體也要 越大越深...概念上開挖移去的土重,差不多約等於上部結構的重量, 若再加上地下室與基礎得支持側向的土壓,可以想像這個地下室基礎 得蓋的蠻粗勇的了。 但是這個結構如果只作為基礎用,顯然非常浪費,因此多半都會利用 結構之內的空間,比如水箱啦、機房啦等等,可是這些空間其實並不 多,而且也不可能全部移到地下室(像空調機房就得分別設置),因此 勢必還得找其他空間移入。商業建築還可以把部分商場拉到地面下, 若是住宅建築的話,由於大部分居民都不會希望住在地面下,因此除 了一些社區公共設施之外,最適合的就是佔地大,但又不需要什麼採 光通風的停車場空間了。這是為什麼一般都會傾向把車位規劃在地下 室的原因:反正空著也是浪費,就畫成停車場吧。 2.從法規與成本面而言:蓋在地表上會佔去部分樓高,而且停車場是很 不划算的投資。 都市之內為了避免建築過高侵害鄰地的日照權、過多的容積造成交通 系統負擔、防火防災與安全...等種種理由,都會有限高的規定,以限 制建築物的高度。而「停車空間」雖然無論蓋在地上地下都可以不算 在容積之內(就是不占有容積率),但是建在地上一定會吃掉部分的樓 層數與樓高,那其他可以居住的樓層就被壓縮掉了,即使有再多的容 積,若是建蔽率與樓高都用掉了,那也只能浪費掉。因此除非有特殊 的需求,一般都會把停車移至地下,地上的樓高留給實際居住工作的 空間。 可能有人會覺得停車位一格賣那麼貴,建商應該樂於建停車場吧。若 以停車位一格6X2.5=15平方公尺約4.5坪來看,一格停車位賣價假設上看 4百萬,一坪賣88萬,好像真的很貴...但是這個計算其實是忽略了車道 與其他停車場空間計算方式,一般而言若加計其他附屬空間,一格停車 位大約要40平方公尺的樓地板=大約12坪,所以即使在台北市中心一格 4百萬的停車位,其實真正的價錢是400/12=33萬/坪,同個地段的住 宅一坪可以卻可以賣到百萬以上,因此停車場其實是不算划算的規劃, ,若加計施工費用就更不划算了。 大概就是以上的理由啦,若是自己的住宅或許可以考慮車位的特別設計 ,但是以集合住宅而言,停車場規劃於地下室其實是各方面兼顧的選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32.181

06/19 13:59, , 1F
感謝啊!!
06/19 13:59, 1F

06/19 14:00, , 2F
是不是 樁基礎 比 筏式和連續基礎 更貴呢?
06/19 14:00, 2F

06/19 14:58, , 3F
打椿很花時間,錢的話要看打多少根和打多深...
06/19 14:58, 3F

06/19 15:34, , 4F
而且光用樁基礎 有時候會有不均勻沉陷的問題(畢竟支
06/19 15:34, 4F

06/19 15:35, , 5F
撐力是點) 還是得做一塊厚實的基礎版去分散支撐力 那
06/19 15:35, 5F

06/19 15:36, , 6F
在不需要太大的支撐力時 筏式基礎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06/19 15:36, 6F
文章代碼(AID): #1AEnJb6X (Architecture)
文章代碼(AID): #1AEnJb6X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