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時間空間的建築議題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mick761218 (小小黑小黑小劉)時間15年前 (2009/10/16 00:44)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 0人參與討論串2/2 (看更多)
僅提一些個人的看法
※ 引述《lifeway18 (物質女)》之銘言:
: 想請問有甚麼建築議題是關於時間與空間?或是題目標題能讓人聯想到建築的時間與空間?
: 時間與空間怎麼互動
: 舉實際例子 例如在曲線或彎道時,看不到端點,這時人的感覺錯覺會讓時間變得較長,
: 應為看不到點沒有預測能力,而且會帶有期待或恐懼感,何時會到?或是會出現甚麼?這就
: 是一種空間與時間的互動,空間改變時間。
上述中所謂"時間變長"是個體感知的結果,並非物理時間。
也就是說,人類的認知機制是重要課題。
: 另一個例子,在白天與晚間,在看周遭事物時,白天清楚可見,距離形狀大小,幾乎都感
: 受得到,但是到了晚間,視覺漸漸不能察覺清楚事物的外型或邊界,只剩下燈光點綴,這
: 時空間感就產生一種模糊或是空間感有了不同感受,例如白天大樓清楚可見那空間的壓力
: 明顯襲擊而來,但是到了晚上,大樓的邊雨行察覺不清楚後,大樓無形的壓力卻會明顯減
: 弱,這也是一中時間對空間的互動。
: 謝謝..
個人覺得您所提的實例,屬於環境心理學,或是認知心理學的探究課題。
仔細再考究,兩個例子中,個體如何感知外在環境的訊息才是關鍵,
所謂的時間與空間互動並非核心課題,個人覺得只是形式化的命題。
某實驗指出,視覺中大面積的紅色會刺激人類的生理狀況,如心跳加快,
會影響個體認定的已經過的時間長短。
也就是說,一個視覺上較具刺激性的環境,容易使個體認知的經過時間與物理時間相異。
而淺色的環境會使人覺得時間過的較緩慢的感覺。
(僅提出此實驗結果,當然此結果也受到一些評論。)
在您所提的第二個例子中,與其說是因為日夜(時間)的差異讓個體對於環境的感受不同,
倒不如說日夜所提供的情境不同,環境訊息相異,繼而使個體有了不同的感知;
且不同個體間的感知程度也不盡相同,如視障者的環境認知機制有其獨特的建構方式。
對於以上較具科學考究思維的領域,
美國1968年所成立的環境設計協會以降的環境-行為研究,
以及1970年代出現的認知神經科學的跨學科整合(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神經心理學)
都是目前重要且活躍中的學科。
* * *
同時,自古以來已有許多哲學性的論述,探究物質空間與人類思維的交互關係,
甚至許多文學家的文字作品中也可窺見作家的見解。
如美學中對於審美過程的理論、符號學、象徵人類學、現象學、部份建築理論等。
(個人對上述知識體系並不熟悉,僅是提出個人看法)
* * *
我認為討論所謂的時間與空間的交互關係中,是不能省略個體認知的過程與意向;
您所命題的時間與空間,仍是很模糊的概念;假若以您所提的兩個實例來看,
您所說的空間是否能視為由許多實質環境訊息交融的文本?
而在這個看法下,時間可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環境因子,如同其他眾多的因子;
而核心的課題,即是個體(人類)如何感知外界與環境,
如何順應文化與社會,如何看待自己的存在。
提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80.154
※ 編輯: mick761218 來自: 220.133.80.154 (10/16 00:57)
※ 編輯: mick761218 來自: 220.133.80.154 (10/16 01:00)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rchitectu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