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怎麼證明SARS是由cornavirus所引起的

看板Biology (生物學)作者 (閃亮亮大0新鮮人)時間21年前 (2003/06/14 00: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轉錄自sciscape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1162 Sciscape新聞內容 [Jun 01, 2003] 醫學:第一位利用PCR迫使SARS病毒現形的一流科學家 編輯:Frank 2003年五月,英國《自然》期刊(Nature 423:114)刊載了一位年輕科學家的故事,他絞 盡腦汁想讓 SARS病毒現形,僅僅兩星期內,他辦到了!! 一位年輕帥氣但默默無名的德國年輕科學家,在十一天之內,設計了一系列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試驗,嚐盡了實驗挫敗的沮喪失眠後,終於成為 全球首位利用PCR技術迫使SARS病毒現形的科學家:他的傑出表現,讓世界各地的科學家 能更精準、更快速地偵測SARS病毒的蹤跡,也讓他自己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英雄,而他又是 怎麼辦到的? 這個故事必須從2003年三月說起,當時,於德國Bernhard –Nocht熱帶醫學研究中心 (Bernhard Nocht Institute for Tropical Medicine)從事研究工作的Drosten與其同 事,注意到一連串有關神秘呼吸性疾病在越南出現的相關報導。三月十五日當天,世界 衛生向全球發布了SARS疫情警告,同一時間,兩位已感染SARS病毒的夫妻抵達德國法蘭 克福(Frankfurt)機場。 導致SARS的元兇是誰?又要如何揭開兇手的神秘面紗?隨著疫情警告的發布,一場激烈緊 張的科學競賽就此展開。當時,Droste的直覺反應就是利用PCR技術,相信經由PCR放大病 原體的遺傳物質,我們就可以知道到底是什麼病毒在作怪。然而,那對夫妻的唾液檢體於 德國法蘭克福被初步檢驗後,卻是沒有顯著進展。三月十七日當天,檢體需要被進一步確 定,是否含有熱帶地區病毒時,檢體落入Droste手中。 很快地排除熱帶地區病毒的可能,Drosten 隨即把目標轉移到一些可能引起相似呼吸症狀 的病毒。由於先前,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病人唾液檢體,德國法蘭克福的科學家發現病菌 的形狀類似於被壓扁的球體,而這令人聯想到典型的【副黏液病毒, paramyxoviruses】 ,於是,Drosten把目標鎖定在偵測檢體中的【副黏液病毒】遺傳物質表現。 三月十八日一整天,Droste專注地檢測檢體中的【副黏液病毒】反應,很遺憾的,工作了 一天卻徒勞無功,Droste完全無法相信這樣的結果,畢竟,PCR並不是一個高難度的實驗ꄊA況且,加拿大的科學家們已在多倫多取得病人檢體,並宣稱這應是一種【副黏液病毒】 。Droste在極度失望之餘,心中有更多的不甘!於是,他找上了研究【副黏液病毒】的 國際權威-荷蘭Erasmus大學的Albert Osterhaus教授。將檢體寄給Albert Osterhaus教 授,經Albert Osterhaus教授確認檢體中病原體並非【副黏液病毒】後,Droste再度重拾 信心。 剩餘的研究方式就是設計一些專一性較低的PCR反應,期望經由放大更多種類病毒的遺傳 訊息,藉由約談更多的嫌疑犯,進而找出真正的兇手。不過,進行這項實驗之前,必須 要取得純度更高的病毒,因為病人的檢體中,除了病毒外,還夾雜著許多人類的遺傳物質 ,而這將干擾病毒偵測的準確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Drosten立刻前往法蘭克福,尋求仍在醫學院工作的前同事提供協助 ,三月二十日當天,Drosten順利取得了人工培養的病毒樣本。三月二十二日(星期六)將 樣本帶回德國漢堡後,繼續進行病毒偵測,然而,新設計PCR試驗的失敗結果,又帶給了 他一個失眠的週末。 就在三月二十五日,從PCR機器中傳遞出20條左右的序列。一經比對之後,發現其中的兩 條序列就是冠狀病毒,同一時間,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簡稱:CDC)也宣佈:引起人類SARS的兇手就是冠狀病毒。因為從電子顯微 影像中,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細胞膜上類似冕狀的棘突-而這正是典型冠 狀病毒的特徵。 來自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消息讓Drosten更具信心,他立刻著手設計引子(Primer),以便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效法他的PCR試驗條件,進而快速檢測檢體中的SARS病毒;三月二十 六日,Drosten在網路上公佈了檢測SARS病毒的實驗流程,並提供給任何人免費瀏覽。 至今,這個小實驗室的優異貢獻,至少已提供給超過150個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而 這項發現也大大加速了各國政府的病毒偵測與防疫任務。 最近,台灣出現了號稱全球首創的SARS剋星-【抗煞一號】,在一片低迷無奈的抗SARS陰 霾下,此項成就確實引起舉國歡騰,百姓大讚科學家的精采演出。不過,在激情過後,我 們似乎應該思考些什麼?SARS疫情蔓延,卻也讓香港科學家們針對SARS發表了許多高品質 研究成果(Lancet、N Engl J Med…),而台灣科學家的研究成績呢? 藥物的研發確實不易,開發成功更是可喜可賀(通過Phase I、II、III...等人體試驗)! 但是,與其勇於召開記者會讓全台灣的老百姓驚喜,不如發表在高品質期刊讓全世界的科 學家讚嘆;與其在電視媒體與大眾分享喜悅,不如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勇敢地 展示台灣的驕傲,並將產品大舉進軍歐美市場。畢竟,在台灣的大眾媒體,民眾聽過太多 次世界第一的臨床研究、全球首創的藥物研發,但是當滿心歡喜地進一步尋找後續的研究 產品時,令人失望的總是比較多。 響譽國際、集功名利祿於一身,是每位科學家的夢想。令人遺憾的是,學術研究之路卻往 往是孤單寂寞的。科學家的一言一行,代表著該研究單位的榮譽,研究單位自然有權力為 其背書或予以懲處,因為在單純的百姓心中,學術界仍是唯一的淨土。當然,醫藥新聞的 發佈與否,是新聞媒體的自由,至於內容品質的優劣,也實在難以苛求非相關科系的新묊D記者了。那麼政府單位的角色呢?究竟是教育部的管轄範圍呢?還是國科會?還是衛生署? !相信這是個很難找到答案的問題。 回想起一些曾發表於N Engl J Med、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 Science、Mol Cell、FASEB J、EMBO J、PNAS…等國際知名期刊的台灣優秀科學家, 除了感嘆媒體的不視貨,他/她們的沉穩低調,反而好令人佩服懷念。 註: 聚合酵素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是由美國Perkin-Elmer Cetus生技公司的Kary B. Mullis博士於1983年所研發,而這也為其取得諾貝爾獎桂冠。主要原理為利用具高耐熱的DNA聚合酵素(DNA polymerase)在一對高專一性的引子(primers)指引下,快速複製、放大特定之DNA序列。這項技術可以讓微量的DNA在幾個小時之內被大量複製,所以廣泛被應用於檢測細菌與病毒感染、人類的基因突變、甚至是親子之間的鑑定或犯罪證據的分析。尤其是犯罪資訊的收集,因為即使警方在犯罪現場只找到了半根毛髮、一滴唾液或乾漬的血跡,但對科學家來說,這已相當相當足夠。 原始論文: SARS testing: First past the post. Nature 423:114 (2003) 0 ※ 引述《fatee.bbs@bbs.ccns.ncku.edu.tw (I'm so drunk)》之銘言: : 最出是用什麼方法證明SARS是冠狀病毒所引起的呢.. -- 嗚啦啦...哇啦啦...嘻嘻哈哈呀呀呀..... 好亮啊...好亮啊...汪汪喵喵碰碰鏘..... 嘟嘟嚕嚕叭叭叭....鏗鏗鏘鏘鐺鐺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03.64.26.58
文章代碼(AID): #-wVz29F (Biology)
文章代碼(AID): #-wVz29F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