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台灣新紀錄種「海蛙」
台灣新紀錄種-海蛙
Rana cancrivora Gravenhorst, 1829
其他俗名:海陸蛙、食蟹蛙、紅樹林蛙、Gulf coast frog、Mangrove frog
發現史:
海蛙是由德國自然學者Johann Gravenhorst(1777-1857)於1829年根據採於印尼爪
哇的標本命名。
據文獻記載,海蛙分布於台灣、澳門、中國廣西及海南島、越南、泰國、馬來半島、
新加坡、婆羅州、印尼、菲律賓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但菲律賓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族
群據推測是人為引進的外來種。
台灣的族群是在2005年由林邊的一位小學老師發現,目前資料不多,有待更進一步觀
察。
小檔案:
海蛙體長約5至9公分,外型和澤蛙很像,但體型比澤蛙大,乍看很像大型的澤蛙。背
部花紋和澤蛙類似,有些個體有背中線。吻端鈍尖,眼鼻線黑色明顯,鼓膜也較澤蛙明顯
。背部膚褶排列較整齊,兩側各有一條縱行不連續的膚褶。頭頂靠近兩眼中間有一個小白
點。後肢趾間近全蹼,無外蹠突;澤蛙是半蹼,有外蹠突。海蛙雄蛙有一對咽側下外鳴囊
,澤蛙是單一咽下外鳴囊。
海蛙又稱為紅樹林蛙、食蟹蛙,因為牠們常棲息於海潮能到的海岸地區,並以紅樹林
地區較為常見,耐鹽性較其他的蛙類高。台灣目前僅在東港及佳冬發現其蹤跡,當地捕蛙
人稱其為「紅目仔」,並表示已經捕捉「紅目仔」十幾年了。牠們在台灣的棲息環境除了
紅樹林,還包括積水的檳榔園、蓮霧園、稻田、排水溝、沼澤濕地、雞舍等潮濕的環境。
白天常躲在植物根部,晚上才出來覓食,以無脊椎動物,包括螃蟹為食。常在大雨之後的
夜晚,一隻隻單獨藏身在水邊、溝渠或植物的根部鳴叫,叫聲是一連串的「嘓、嘓、嘓、
嘓」,有點像古氏赤蛙的叫聲。非常怕人及畏光,經常一靠近就噗通跳進水裡。
曾觀察過一隻6公分大的母蛙,一次產卵一千六百餘顆,卵俓約1公釐,非常小,產卵
於路旁因下雨造成的暫時性水域。蝌蚪底棲性,眼睛周圍有白色條紋,尾端尖。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B0002/87585/web/
--
﹎﹎﹎﹎﹎﹎﹎﹎﹎﹎﹎﹎﹎﹎﹎﹎﹎﹎﹎﹎﹎﹎﹎﹎﹎﹎﹎﹎﹎﹎﹎﹎﹎﹎﹎﹎﹎﹎﹎﹎
我現在還好 我只是怕會鬧上法庭而已 先低調行事吧 結論:的確轉好了XD
我朋友叫我緩一緩 不要太急 這件事情慢慢處理
漸漸就會轉好了 by 莎莎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1.240.52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Biology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