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2004/11/4 摘要
本週的《自然》雜誌全部目錄以及中文精彩摘要,均可以免費在《自然》雜誌的亞
洲網站
( http://www.natureasia.com/taiwan/ )上的中文連結看到。
最後要說明的是若你點了摘要或全文,他們會自動將你連結到《自然》雜誌的首頁
http://www.nature.com/ 。
你必須要註冊才能看摘要,但是註冊是免費的 至於全文則需要訂閱雜誌才能看。
===================================
Nature 432: 7013
04 November 2004
===================================
[自然要覽]
(選自英國Nature雜誌,2004年11月4日出版)
封面故事:血栓是怎樣形成的
形成血栓的第一步是,纖維蛋白原附著到一個血小板表面上的一個粘合素分子上。
對結合到Tirofiban 和Eptifibatide等抗血栓纖維蛋白原類藥物上的粘合素的晶體
結構所做的一個研究,顯示出這一關鍵過程的詳細情況。粘合素在結合時發生“變
構變化”,然後打開,其一部分擺動出來,使該分子具有高親合性的頭遠遠處在細
胞表面之上,在此它誘發血小板聚集。關於粘合素結構的知識將有助於研制新型抗
凝血藥物,這種藥物能阻止血液凝固,而又不會使粘合素處在其活性位置;粘合素
處在其活性位置是一些患者身上出現自免疫副作用的一個可能原因。本期封面所示
為該分子“擺動出來”的部分,背景為血小板團塊(放大1900倍)。封面圖片提
供:T.Xiao、T.T. Waldron、T.A. Springer (CBR Institute)、M. Jirouskova、
R. Gordon、N.Katz、B.S. Coller (Rockefeller Univ)。
(Article, p. 59; News and Views)
拯救我們的海洋(Saving the oceans)
在約翰內斯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峰會”同意在2012年前建立一個世界範圍的
海洋保護區網絡。這個目標已經寫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遠海上第一批受保護
區域也將於2008年確定。但如果希望這些保護區能夠幫助拯救海洋的話,有很多障
礙必須克服。(News Feature)南極磷蝦在南海中很豐富,是企鵝、信天翁、海豹
和鯨等賴以生存以及漁業生產賴以為繼的食物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最近在局部地
區所進行的研究工作表明,磷蝦和紐鰓樽的豐富程度在過去10年發生過短期變化:
紐鰓樽同磷蝦一樣,也是吃浮游生物的,但這些水母一樣的生物要大一些,含水量
也要高一些,這使得它們作為一種食物來源不是很重要。一個含有1926-2003年間
所有可獲得的撒網取樣數據的新的數據庫顯示,在過去30年間,在整個西南大西
洋,磷蝦數量有大範圍減少。紐鰓樽由於比磷蝦更能忍受較溫暖的海水,在這一時
期數量增加了。
(Letters, p. 100)
超新星的殼結構(Supernova shell)
最近完成的“高能立體系統”(HESS)(一個大氣層成像切倫科夫天文望遠鏡陣列
),是設計用來在100-GeV能量範圍內研究宇宙伽馬射線的。HESS現在正在產生觀
測結果,即首次在“弧分”尺度上獲得了宇宙伽馬射線圖像。在以前基於地面的實
驗或衛星實驗中,是不可能獲得這樣一個圖像的。超新星殘體RX J1713.7-3946的
圖像清楚顯示一個殼結構,與在X-射線圖像中所看到的類似,說明能量非常高的粒
子在那裡被加速,這與目前關於在年輕超新星殘體震波區域粒子加速的理論是一致
的。
(Letters, p. 75)
行星的極光活動(Across the Solar System)
等離子體(由離子和電子組成的一種氣體)猛烈地從太陽中噴射出來,作為行星震
波進入太陽風中。幾天后,它將到達地球的“磁氣圈”,引起粒子沉降進極地電離
層中,形成明亮的極光。震波監測是“國家太空天氣計劃”的一部分,在這個計劃
中,美國政府部門對可能幹擾太空中和地面上的技術系統的因素進行監測。作為這
項監測工作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於2000年12月7日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土
星圖像中發現了一個極光風暴,這個風暴是響應於來自太陽上一次爆發的一個行星
間震波而產生的。研究人員利用新開發的MHD(磁流體力學)代碼,將這個震波的
效應從地球追蹤到木星和土星,每個行星都依此形成極光風暴。這些在太陽系尺度
上的極光響應以前從未報告過,它們說明,在其向外傳播過程中,這些震波保持了
其性質以及它們誘發行星極光活動的能力。
(Letters, p. 78)
無鉛壓電陶瓷材料研制成功(Take the lead)
因為累積鉛中毒的危險已為人們所了解,所以鉛已被從燃料、油漆、管道以及焊料
和陶釉等特殊材料中除去。但此前,人們幾乎沒有任何希望將鉛從用在電子傳感
器、促動器和其他裝置的陶瓷材料中除掉。在這些裝置中,經常需要使用鈦酸鉛鋯
(PZT)陶瓷,其中鉛含量按重量算超過60%。現在,Saito等人報告說,他們研制
成功了無鉛壓電陶瓷材料,其電子性質與PZT陶瓷差不多。這一進展是將一種組合
設計(基於鈮的鈣鈦礦)和一種新型處理系統結合起來取得的,這種處理系統能獲
得質地非常好的多晶。
(Letters, p. 84; News and Views)
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Forest fires: point of no return)
破壞性野火已成為美國西部等森林地區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特點,通常人們將其歸咎
於滅火工作和過度生長的森林。然而,對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的黃松林所做的新
的研究卻提出了另一個很可能引起爭議的解釋。通過測定沉積物和木炭與火有關的
沖積沉積層的年代,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關於火災事件的7000年的記錄,與氣候資
料所做的比較表明,真正大的、能毀掉整個林地的火災往往發生在溫暖時期。在實
踐中這可能意味著,試圖通過將森林恢復到成林前狀態來對抗火災威脅的做法,在
面對變暖氣候無法抗拒的影響時是註定要失敗的。
(Letters. p. 87; News and Views)
脊椎動物鼻子的演化(Vertebrate evolution: in the nose)
陸地脊椎動物內鼻孔或後鼻孔(即從鼻腔向上齶的開口)的起源是一個存在激烈爭
論的話題。有些人認為,它代表著一個移位的外鼻孔,另一些人認為,這種說法是
沒有道理的,因為這將意味著上頜骨和前頜骨牙拱的斷開和再結合。來自中國的一
種距今3.95億年前的魚(即Kenichthys魚)的新的化石材料最終解決了這一爭論。
這種魚有一個獨特的鼻子區域,介於內鼻孔魚和非內鼻孔魚之間,它為後鼻孔的確
是一種移位的外鼻孔提供了直接證據。在由這種魚所代表的一個簡短的過渡階段,
後鼻孔在牙排中,位於上頜骨和前頜骨之間。研究人員還猜測,這一演化事件的一
種“化石”到今天為止還在四足動物的發育中看到,即裂唇和裂齶等常見出生缺
陷。
(Letters, p. 94)
二疊紀—三疊紀大規模滅絕事件(Mass extinctions)
二疊紀—三疊紀大規模滅絕事件在過去10年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被廣泛認為
是這類事件中已知最猛烈的。關於這個時候(距今2.50億年前)陸地脊椎動物發生
了什麼事情的知識主要是基於來自南非Karoo保存完好的化石記錄。對來自俄羅斯
的675個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標本所做的一項新的研究,讓我們看到了世界上另一
處地方這次滅絕事件的情況。受影響最嚴重的物種是小型食魚類、食昆蟲類、大型
食草動物和大型食肉動物。甚至在該事件發生之後1500萬年,生態系統可能仍不能
被認為“已經恢復”。
(Letters. p. 97)
浮游植物多樣性的奧秘(Plankton see the light)
浮游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之大另人吃驚,也難以解釋:對營養成分的利用有所差別、
對被捕食具有不同的抵抗力、以及季節性因素等都是研究人員所提出的導致浮游植
物多樣性很大的原因。現在,通過對兩個物種的光合作用細菌Synechoccus是如何
競爭光線的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獲得一個可能的答案。其中一個物種含有紅色素,
另一個含有藍綠色素。因為每個物種利用屬於其自己的光線段,所以細菌能共存。
(Letters, p. 104)
染色質是怎樣展開的(Chromatin unwound)
DNA緊緊包裹在一個被稱為染色質的結構中,染色質重塑復合物必須將染色質展
開,才能使基因激活。為確保心臟等器官能夠正常形成,基因必須只在胚胎中特定
細胞中被激活,但不清楚染色質在這些基因周圍的展開是怎樣進行的。Lickert等
人在由胚胎干細胞得到的胚胎中利用RNA干涉發現,Baf60c(BAF染色質重塑復合物
的一個亞單元)允許BAF復合物在特定心臟和肌肉基因上發揮作用。沒有Baf60c
時,心臟發育無法進行。這一結果表明,DNA在心臟等某一特定組織中的展開對於
正常發育有多麼重要,也說明損害這一過程的突變可能會引起先天性心臟缺陷。
(Letters. p. 107)
-----------------------------
News and Views
-----------------------------
古生物
Wandering nostrils
Page 23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432023a_fs.html>
材料科學
Materials science: Lead-free at last
Page 24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full/nature03142_fs.html>
100 and 50 years ago
Page 25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full/432025a_fs.html>
細胞生物
Cell biology: Adhesion articulated
Page 27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432027a_fs.html>
土地管理
Land management: Forests, fires and climate
Page 28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432028a_fs.html>
心臟血管生物學
Cardiovascular biology: How genes know their place
Page 29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432029a_fs.html>
追悼:Fred Lawrence Whipple氏(1906-2004)
Obituary: Fred Lawrence Whipple (1906-2004)
Page 31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432031a_fs.html>
-----------------------------
Brief Communications
-----------------------------
考古
Archaeology: Formulation of a Roman cosmetic
Page 35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432035a_fs.html>
生物物理
Biophysics: Water-repellent legs of water striders
Page 36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432036a_fs.html>
-----------------------------
Articles
-----------------------------
生化
Structural basis for allostery in integrins and binding to fibrinogen-mimetic
therapeutics
Page 59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2976_fs.html>
生化
Insights into assembly from structural analysis of bacteriophage PRD1
Page 68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56_fs.html>
-----------------------------
Letters to Nature
-----------------------------
宇宙:
High-energy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e shell of a supernova remnant
Page 75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2960_fs.html>
宇宙: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traced by planetary auroral storms from the Sun to
Saturn
Page 78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2986_fs.html>
工程學
Optically programmable electron spin memory using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Page 81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08_fs.html>
材料:
Lead-free piezoceramics
Page 84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28_fs.html>
環境:
Fire-induced erosion and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rn
ponderosa pine forests
Page 87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58_fs.html>
地球:
Contrasting origins of the upper mantle revealed by hafnium and lead isotopes
from the Southeast Indian Ridge
Page 91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26_fs.html>
演化: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l nostril of tetrapods
Page 94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2843_fs.html>
古生態:
Ecosystem remodelling among vertebrates a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Russia
Page 97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2950_fs.html>
生態:
Long-term decline in krill stock and increase in salps within the Southern
Ocean
Page 100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2996_fs.html>
微生物:
Adaptive divergence in pigment composition promotes phytoplankton
biodiversity
Page 104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44_fs.html>
發育:
Baf60c is essential for function of BAF chromatin remodelling complexes in
heart development
Page 107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71_fs.html>
遺傳:
A faux 3’-UTR promotes aberrant termination and triggers nonsense- mediated
mRNA decay
Page 112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60_fs.html>
生化:
Insight into steroid scaffold formation from the structure of human
oxidosqualene cyclase
Page 118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2993_fs.html>
細胞:
Membrane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s with protein and DNA in bacteriophage
PRD1
Page 122 <http://www.nature.com/nlink/v432/n7013/abs/nature03053_f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1.156.27
Biote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