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甲基黃嘌呤鹼類(methylxanthine alkal …

看板Biotech (生命科學)作者 (PHS0952)時間19年前 (2006/11/12 08:15), 編輯推噓6(607)
留言1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各位板友大家好 我閱讀過許多文章都提到 貓狗吃過量的巧克力會食物中毒甚至死亡 原因是牠們無法代謝 甲基黃嘌呤鹼類(methylxanthine alkaloids) 這類東西主要存在於 可可鹼(theobromine; dimethyl xanthine)與 咖啡因(caffeine; trimethyl xnathine)中 我想請問的是 有沒有人也是無法代謝這類東西 跟貓狗一樣 會因此而生病或是不適 以下是我找到到的一個資料 但是沒有提到不能代謝會發什麼事情 還請各位高手解惑 http://news.ee.nthu.edu.tw/gmore?biology&F0SB983Q&9 Caffeine, theophylline 及 theobromine 都屬於 methylxanthine, 而methylxanthine 主要是經由肝臟的 cytochrom P-450 oxygenase 來代謝排除. 攝入的 theophylline 不經改變而由尿中直接排出的比例低於20%, caffeine 則低 於5%. Methylxanthine 的代謝會受到其它物質或是疾病的影響,在正常的代謝狀況 下, caffeine 主要是經由對 position 8 的去甲基化 (demethylation) 及氧化 (oxidation) 來代謝. Caffeine 在人體中會先形成 paraxanthine (1,7-dimethyl- xanthine),繼而生成主要的排出形式: 1-methylxanthine 及 1-methyluric acid, 另外還會生成一種乙醯化的產物(acetylated uracil derivative). 這些都可經由尿 液排出體外. Caffeine 比較次要的代謝途徑則是與 theophylline 和 theobromine 的代謝 有關. Theophylline 的主要代謝方式為 8-hydroxylation,這會產生 1,3-dimethyluric acid 並排泄之.有一部份的 theophylline 也會經由 demethylation 而產生 1-methyl- xanthine 及 3-methylxanthine, 其中 1-methylxanthine 會經由 xanthine oxidase 轉化成 1-methyluric acid 排出體外,而 3-methylxanthine 會堆積在血漿中,並以 3-methylxanthine 的狀態排出. 至今並沒有證據顯示 methylxanthine 會轉化成 uric acid 或是食入 methylxanthine 會使痛風惡化. 咖啡因並不會增加尿酸的儲存量或是 尿中尿酸的排泄量. 不過已有報告說痛風的治療藥物"異漂呤醇(Allopurinol)" 會抑制 caffeine 的代謝產物 1-methylxanthine 及 1-methyluric acid 的生成,推測這可能 是因為 xanthine oxidase 被抑制的緣故. 另外也有報告指出在老鼠肝臟的 caffeine 代謝產物中有 1,3,8-trimethlyallantoin 的生成. 順便一提的是:每杯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依咖啡豆中植物鹼的成份高低及製備咖 啡方式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而言,一杯咖啡約含有 85 mg 的咖啡因,一杯茶約含有 50 mg 的咖啡因和 1 mg 的 theophylline,一杯可可約含有 250 mg 的 theobromine 及 5 mg 的咖啡因. 市面上一罐 360 c.c.的瓶裝可樂飲料約含有 40 至 50 mg 的咖啡因, 其中有一半是由製造廠商以 alkaloid 的形式添加進去的. 至於咖啡因對人體的影響,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些藥理,毒理及生化代謝的教科書. 參考文獻: 1. Goodman and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990, 8th Edition), Chapter 25. 2. Goth's Medical Pharmacology (12nd Edition), Chapter 27. 3. Scott NR et al (1986) Br. J. Clin. Pharmacol. 22(4):475-478. 4. Graham TE et al (1994) Can. J. Appl. Physiol. 19(2):111-138. 5. Grant DM et al (1986) Br. J. Clin. Pharmacol. 21(4):454-458. ※ 編輯: PHS0952 來自: 219.91.102.50 (11/12 08:15)

11/12 19:21, , 1F
還請各位高手解惑 拜託了!
11/12 19:21, 1F

11/13 15:09, , 2F
藥就是毒.
11/13 15:09, 2F

11/13 15:09, , 3F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以上論點是基於何者呢?
11/13 15:09, 3F

11/13 15:10, , 4F
是食品法規有問題...還是使用的劑量有問題...
11/13 15:10, 4F

11/13 15:11, , 5F
還是對添加的成分有疑問呢?
11/13 15:11, 5F

11/13 15:11, , 6F
可以或不可以代謝要用藥動的觀點去解釋比較好吧...
11/13 15:11, 6F

11/13 15:12, , 7F
並非紙上談兵就可以的...
11/13 15:12, 7F

11/13 15:18, , 8F
另外...我怎麼有聞到PBL的味道...
11/13 15:18, 8F

11/13 18:24, , 9F
感謝您的指正 ^^
11/13 18:24, 9F

11/13 18:32, , 10F
不客氣^^
11/13 18:32, 10F

11/14 19:20, , 12F
↑GOOGLE查到的 好像有點關聯
11/14 19:20, 12F

11/15 07:52, , 13F
拜讀中 感恩 ^^
11/15 07:52, 13F
文章代碼(AID): #15LcU541 (Biotech)
文章代碼(AID): #15LcU541 (Bi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