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求救] 阿拉伯芥與positional cloning
※ 引述《irein (123)》之銘言:
: 各位大家好
: 麻煩植物高手救救我
: 在本學期的書報討論挑了不適當的paper
: 也無法更換 只能硬著頭皮報告
: 是有關於nucleus-chloroplast and RNA metabolism
: 我找的paper是在講
: 阿拉伯芥細胞核基因HCF107所轉譯出的蛋白會去調控plastid gene表現
: 這篇paper是2005年的
: 作者利用positional cloning的技術選殖HCF107 gene
: 我無法理解這個技術(從植物雜交到做map,然後挑出這個基因)
: 看書都只知道原理 老師也認為我講的不夠清楚
: 我當時的敘述是
: 利用microsatellite marker找到這個gene位於chromosome 3
: 並得知與WT和mutant所link的marker
: 使WT和mutant雜交產生F1
: F1自交產生F2
: 分析F2的genomtype
: 並算出兩marker間的recombinant frequency得到在chrmosome3上的相對位置
: 接下來做positional cloning
: 以上我似懂非懂 有人可以更詳細的解釋嗎
*[1;33m你說的這一段這就是positional cloning的基本原理
通常用WT/WT(ecotype 1) x mutant/mutant (ecotype 2)
產生F1 WT/mutant
F1自交產生F2
在F2中 根據孟德爾定律 此子代會產生 1 WT/WT : 2 WT/mutant : 1 mutant/mutant
大多數的情形是選用mutant/mutant進行positional cloning
因為來自不同ecotype的marker會在此過程中
相對於突變基因的位置產生不同的recombination frequency
因此可以利用相近的marker來定位所尋找的突變基因之正確位置*[m
: 也不懂為何阿拉伯芥已解序 為何還要用positional cloning
*[1;33m雖然已解完 可是當你有一株新突變種時 還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個基因突變
解完之序列可以作為尋找適當maker之依據 利用PCR即可大致定位突變基因*[m
: 還有做complementation test
: 看data是有回復mutant的功能
: 但是不懂做這個test是要怎樣研究這個基因的function
*[1;33m你說的complementation test是不是在找到這個基因後
把這個gene fragment轉殖入原本的突變株中
這個目的是要驗證此突變株之性狀確實是由於後來所找到的基因突變所造成
簡言之 突變株+找到的基因=WT 因此可以確認基因的功能*[m
: 在我看來怎樣都是多此一舉= ="
: 為了這個技術 怎麼講植物老師都不滿意
: 真是沮喪極了!!
: 我不是做植物的 卻要講植物的paper 還笨笨的挑到地雷!!
: 有一直很認真的再看 想到能問的人卻不多>O<
: 請各位高手高抬貴手拯救我於水深火熱的seminar深淵
: 我不是不認真看paper 卻怎樣都無法理解這兩各點
: 小女子位於台南這個很多美食的地方
: 拯救我的大大我可以郵寄好吃的食物給您~>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73.137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Biotech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93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