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大部分都年收幾百以上的人請益理財規劃

看板CFP (理財規劃)作者 (狗在咆哮的骰子上追著貓)時間9小時前 (2025/09/09 23: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理財的本質:常識比金融學位更重要 在現代理財世界裡,資訊爆炸、商品繁多,理財彷彿成了一場精緻的舞台劇。銀行理專穿 著筆挺西裝,以專業術語包裝各式金融商品,基金、保險、結構型商品琳瑯滿目,彷彿只 要照著建議走,就能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但這場戲的主角,真的掌握了劇本嗎? 巴菲特曾說過:「坐勞斯萊斯的人向坐地鐵的人請益,這是荒謬的。」這句話不只是反諷 ,更是對現代理財文化的警醒。若一位理財專員真的掌握了能創造財富的知識,為何他自 己仍在領固定薪水?這不是對職業的否定,而是對「知識與結果脫節」的質疑。 查理·蒙格也曾分享,一家投資公司聘請了來自哈佛、耶魯、斯坦福的金融高材生,結果 操作金融商品卻血本無歸。他指出,真正的智慧不是來自於金融學位,而是來自於生活常 識與跨領域的理解。他稱之為「多元思維模型」(Mental Models):心理學、數學、歷 史、物理、哲學——這些才是判斷風險與機會的基石。 在理財論壇上,我們常看到年收數百萬者頻繁請益,焦慮於資產配置、通膨壓力、稅務規 劃。他們的焦慮,不是「不夠富」,而是「不夠比別人富」。而真正需要理財規劃的低收 入族群,卻鮮少發聲。不是因為不需要,而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開始。資訊不對等、教育資 源不足、自卑心理作祟,讓他們在理財的門口止步。 這種現象,正如蒙格所說:「人們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若一個人無法理解風險、無法 判斷機會、無法建立基本的財務邏輯,那麼再多的理財建議也只是空談。 真正的理財,不是追求最大報酬,而是追求最適合自己的配置。不是在市場狂熱時衝進去 ,而是在機會來臨時,懂得臨門一腳。蒙格提醒我們:「人生真正的好機會不多,但你必 須知道如何把握。」這種智慧,不是來自於金融商品的說明書,而是來自於你對人生的理 解。 理財的本質,是理解風險、管理資源、規劃未來。而這些能力,應該屬於每一個人——無 論他坐在勞斯萊斯裡,或是擠在地鐵車廂中。常識,不是平庸的知識,而是經過時間淬鍊 後的判斷力。它不炫目、不複雜,但在關鍵時刻,往往比任何理論都更可靠。 在這個金融商品包裝得越來越華麗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回到理財的初心:不是誰說得漂亮 ,而是誰真正懂得生活。 --- -- 如果你能保持清醒,當周遭的人都失去理智 如果你能等待,而且不厭倦於等待 如果你能思考,而且不以思考為終點 如果你能在所有的人都懷疑你的時候,相信自己 地球和它所有的一切都屬於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Kipling 如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95.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P/M.1757430444.A.112.html
文章代碼(AID): #1em4Ai4I (CFP)
文章代碼(AID): #1em4Ai4I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