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一個問題.....

看板DirectSales (傳直銷)作者 (相逢自是有緣)時間22年前 (2002/10/27 22:5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JAGOD (0000)》之銘言: : 科隆為什麼倒的???? : 不知道就算拉 : 我是真ㄉ想知道 : 不要回我那你應該比較清楚或那是你們家務事之類ㄉ話 : 因為我現在作ㄉ是口永康 : 科隆是前身....非必要我不用去了解它 : 搞不好大家比我還清楚 : 所以問問...... : 為何提這疑問也是起因於 : 在我小時候....﹝剛進公司時﹞ : 我就問ㄌ主管〝科隆〞是什麼 : 為什麼旁系有它ㄉ資料...阿我沒有 : 這才知道它倒嚕....都不知道幾年前ㄉ事ㄌ : 所以我也懶ㄉ印它ㄉ資料....反正沒用 : 後來聽說阿...﹝人云亦云,非可盡信耶﹞ : 它跟政府在當時關係還滿密切ㄉ : 後來不知道好像是什麼方案還是官商勾結ㄉ﹝企業老愛搞這套﹞ : 彼此出ㄌ點問題 : . : . 過程我不知道 : . : 後來......科隆就退出台灣ㄌ : 真ㄉ是這個原因嗎 : 如果是ㄉ話 : 有些問題大概就有點關聯 : 譬如說研究人員ㄉ轉移 : 因為像這種外國來ㄉ企業 : 通常不會把自己國家ㄉ人才全部外移 : 這樣不太符合經濟效益...薪水較貴且並非打入當國ㄉ長遠之際 : 反倒是就地取〝才〞加以訓練ㄉ為極大多數 : 然而當他們撤走 : 這些人才被現在ㄉ口永康吸收 : 應該是正常ㄉ事 : 而在政府方面 : 既然對方已然倒閉 : 若在談彼此關係豈不笑話...而且年代又已久遠 : 似乎沒必要在現在ㄉ網站上出現它ㄉ資料 : 而對口永康而言 : 我們已是獨立經營 : 網站上放他們ㄉ東西也怪 : 而對科隆而言 : 台灣不過是個〝島國〞 : 〝失敗〞也就算ㄌ : 更犯不著再現在ㄉ網站上po不知道多久以前ㄉ事 : 當然這以上不是回答歐 : 這只是就我聽來ㄉ〝傳說〞ㄉ推測 : 所以我才會想問 : 科隆到底為啥倒ㄉ 我也不是完全知道,只是好像有聽說因為準備股票上市時, 擴充太快,那時幾家增資的財團遇到亞洲金融風暴, 銀行緊縮銀根,所以一時資金調度有問題, 而那時由於永康已經獨立運作,所以沒有被波及喔 科隆是一家台灣公司啦,由陳博士創立的,也是m公司的創辦人, 現在科隆轉型為科隆科技了,這是我知道的部分啦。 之前公司網站上聽說還有陳博士的名字,總裁跟著陳博士一起合作20多年, 也是科隆的副董事長,後來好像從科隆獨立之後,就與科隆沒關係了。 有網友po了一篇轉載文章啦 標題:科隆的TENS經皮神經電刺激器 打破醫療器材外銷的傳奇 作者:工研院生醫中心林綺芬 日期:1998/11/15 內容:<<此內容屬於MD News網路訂戶可以閱覽, 一般訪客僅提供標題>> 全文 以經皮神經電刺激器(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or, TENS) 產品縱橫外銷市場的醫療儀器大廠科隆公司董事長陳江全, 您大概沒想到他唸的是醫科(神經科), 更不會想到他年輕時是看到血就會昏倒的人吧! 一次機會中,他看到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在人類所有的疾病中, 有63%可由人類本身的生物能自行復原,21%必須依靠藥物來治療, 其餘的16%才是無藥可醫的部份。 因此在電子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便於民國64年開始自行創業, 一開始他研究熱療,公司資本額只有200萬元,位於中山北路九段。 後來他改做電療,亦即經皮神經電刺激器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or, TENS)。 成立永康公司負責直銷 就像大多數的醫療器材公司,產品外銷很容易,對內卻很困難。 由於醫療器材產品需要專業的解說,面對面是個最適合的方式, 於是陳江全到中國生產力中心唸了六個月的傳銷顧問班後, 於1995年再成立永康事業,專門從事直效行銷。 (註永康成立於1991年,1995年採用直效行銷銷方式,1997年採用目前傳銷模式) 健康食品就是直銷事業的重頭戲之一。 就當許多人以懷疑的態度看待醫療儀器公司去賣健康食品這件事時, 陳江全說,健康食品就是人的生物能會自動康復的那63%。 他說,梅是每個細胞要生存的基本元素,而健康食品即以梅為主角。 在專門針對國內市場的永康事業中,35%賣健康食品、35%賣TENS, 其餘的30%則藉由永康已鋪設好的行銷網路搭售其他公司的產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8.150.72

推 140.113.208.4 10/27, , 1F
和榮總合作的到底是科隆還是mdi? 煩請相告
推 140.113.208.4 10/27, 1F
F兄已經指出,科隆與M公司是相同的人負責,互相作行銷設計研發合作, 所以一起與榮總合作並沒有太大爭議,如果今天M公司與科隆無關, 那當然這麼說很勉強,可是如果當時M公司的主要領導人也是科隆主要領導人, 那這個說法我聽起來是可以的。我開始慢慢了解R兄為何一直執著在這件事上了, 事實上現在M公司以行銷為主,生產研發大部分與其他公司配合,如L.A.B等, 但是有些產品打上自己品牌,這叫做品牌行銷, 很多大公司現在有都是找人代工甚至找人研發, 在公司我們並不宣傳什麼跟科隆或是過去的經歷啦之類的, 因為也太久了很多事不管真假也都會改變的, M公司以行銷為主,集團其他公司則負責開發產品。 再轉貼一篇 【1998-06-28/經濟日報/15版/新陶朱公】 蕭志仲積極嘗試 成功靠努力 夏淑賢 科隆關係企業董事長蕭志仲,作風海派、為人豪爽麪從一個下小孩到現在投資橫跨航太 、醫療器材、生物科技、多層次傳通路等不同事業領域。 蕭志仲勇於嘗試、不怕失敗,不論浮沉均能低調、冷靜以對的性格, 是它能夠屢敗屢起、成為跨業投資的成功企業家、累積數十億元身價的最大本錢。 在直銷界,科隆是一家相當特別且神秘的公司,雖然科隆也是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的一員, 蕭志仲以酒代水的飲食習慣,在協會無人能敵,並且為他贏得極佳的人緣。 但是蕭志仲的背景以及整個科隆關係企業的投資行為,直銷協會並無太多人知悉; 尤其在科隆傳銷公司改以「康」為名,更改會籍資料之後, 科隆關係企業在兩岸直銷領域完全打「康」 名號, 更使得科隆整體關係企業的相互連繫脈絡更為隱晦。從此也可看出蕭志仲低調的特質。 心細如髮 跨足多領域蕭志仲曾是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的「魔術方塊」全球總代理, 這個由美國人發明、流行全世界的玩具,當年蕭志仲 憑著他的生意眼 光, 設廠大量生產,並且憑藉其生產的時效掌握、品質優勢, 不懂英文就單槍匹馬跑去找美國總公司談全球總代理,並且硬是給他談成了。 當年「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他,在這一役奠下他創業的基礎。 蕭志仲剛出社會時,也曾幹過業務員、「吃人頭路」,沒有多久, 他遇見了現為科隆集團總裁的陳江全,得到陳江全的賞識,江全的事業夥伴。 由於經營自己事業與受僱於人大不相同, 逼迫蕭志仲不得不己較少觸及的財務規劃領域鑽研,想不到予人粗獷印象的他, 管理理財務竟然能心細如髮,成為架構整個科隆關係企業轉投資事業, 以及推動關係企業魂人物。 科隆原本是以醫療器材為主的單層次行銷公司,後來在蕭志仲的規劃下, 認為集團產品需要通路事業支持,於是決定轉型多層次傳銷公司。 之後科隆關係企業調整組織架構,科隆轉變為整個集團的控股公司, 另外轉投資營養食品、醫療器材生產事業,以及康傳銷事業,其他還包括航太工業、 生物科技等。 科隆一直保持與政府單位良好的互動關係,透過申請經濟部科技專案計劃畫、 與軍方研發單位專案合作等方式,開發新的高科技產品。 最近科隆關係企業就開發出航空器用判讀輔助器材,以及敲定美國航太大廠訂單, 未來數年將為集團帶入龐大收益。屢敗屢戰 絕不氣餒蕭志仲經常「以酒代水」 甚至「以酒代食」,一般人以飯為主食,他則是喝酒為主。酒酣耳熱之際, 蕭志仲會自我解嘲說,他年輕創業時,可以說是個完全唯利是圖的市儈商人, 結果事業起來又倒,失敗的經驗曾經令他心灰意冷,不知道還有沒有再爬起來的機會。 他 說,還好他已經脫離了唯利是圖的狹隘觀念,懂得以廣交朋友的心態, 調整他的交際習慣。也因為如此,蕭志仲才能在生意場上, 順利找到不同領域的合作對象,也能夠在公司內與部屬相處愉快, 帶動關係企業的經營效率提升與規模成長。 以康為例,康總經理鍾政隆,從當兵退伍後就進入科隆,跟隨蕭志仲, 鍾政隆現在是中華民國直銷協會20多家會員公司中,最年輕的總經理, 每天從早上10時工作到半夜2時是常態,康的年營業額也急劇擴大至10億元。 鍾政隆除了自己全力打拚,蕭志仲傾力提攜指導,與鍾政隆培養出兄弟般的工作關係, 也是鍾政隆願為公司奉獻全部心力的關鍵。 蕭志仲未來將繼續縱橫兩岸,打造科隆關係事業版圖,未來醫療器材、 生物科技關係企業上櫃,將以更廣的集資的管道,追求個人與整體企業的成長。 【1998-06-28/經濟日報/15版/新陶朱公】 ※ 編輯: nutrition 來自: 210.208.150.72 (10/27 22:58)

推 140.113.208.4 10/27, , 2F
很詳細 謝謝.我們了解MDI 本身研發能力有괠
推 140.113.208.4 10/27, 2F

推 211.74.187.111 10/29, , 3F
多謝告知...
推 211.74.187.111 10/29, 3F
文章代碼(AID): #zk_yBYE (DirectSale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zk_yBYE (DirectS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