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No Policy Is the Best Policy?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失業人口)時間19年前 (2006/03/04 11:3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討論政策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討論政策可以有好有壞,經濟學家之所以令人生厭 的地方,有一部分是因為即使我們可以說政策是有意義的,經濟學者,尤其是古 典經濟學者,還可以討論的是,政策是否會有政策延遲(policy lag),若是政策 有政策延遲,則原本有助益的政策,可能會造成錯誤的效果。 討論貿易政策的時候,上面所提到的爭議的討論很多,但是也是因為這成為近代 經濟學討論的重要課題。無論是產業政策或是貿易政策的論點,在於若國家對於 產業的支持在一定的條件之下,可以對國民的福利有正面的影響,這個論述常常 在非經濟學界被引用,也是許多人認為為什麼台灣經濟發展在過去的年代可以如 此蓬勃發展的原因。 Grossman & Helpman的模型提供了一個切入政策很有趣的論點,基本上廠商會組 成利益團體,利用政府遊說或其他的方式去影響政府對於政策的影響,廠商本身 是一種自利的組成,所以自然會利用各種方法去極大化本身的利潤,所以說在這 種影響力之下的政策可以說廠商反應自立行為的代表,所以做出有利特定族群的 結論其實並不意外。 從這個結論出發,若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的背後利益是存在的,這也代表廠商也 會因為加入市場取得一定的利益,那這樣問題又回到原始的假設,要是這個行為 真的是對於廠商有利的,為何廠商一定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夠造成總體利益的 上升?這一點的確是很大的疑問。 個人不希望急著把東方以及西方的產業邏輯立刻二分,因為這個作法等於是立刻 把結論歸咎於國情不同,這對於討論政策的意義並無很大的意義,而且很容易因 此陷入一些無意義的討論當中,所以在這邊,討論的邏輯依然一致,我們假設廠 商是沒有不一樣的,所以產業政策可以是一種競租行為,希望取得廠商的利益, 代價可能是另外一個領域的廠商,或者是消費者,而競租行為本身帶來的不利益 ,那個又是另外一個討論範圍。 照這個論述,產業政策是否真的無意義? 這裡的結論反而是不一定。 要是一個國家民間的規劃期過短,可能會造成理性的不足,造成的狀況是私人投 資的不經濟,這時候政府要是可以正確的利用政策導正這方面的話,可能造成的 結果或許是好的,但是這方面的狀況仍然是個未知。或許台灣過去的事情就是遇 到不小心正確的政策和過短的預算期,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剛剛好採行正確 ,才看到我們今天的台灣經濟奇蹟。 但是這樣的意思是,政策是應該被廣為採納實行?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畢竟要符合以上簡短的條件,在近代國家都很難以達成,台灣當初那個年代或許 達成了一部份,所以台灣當時的政策在結果論上是有效的,但是這或許只能被視 為特例,並非一個普遍的狀況。 而且剛剛的理論只小小的架構了一部份的政策狀況,真實的政策執行要能夠達到 效果,遠超過我剛剛在上面的假設。外加了如此多的條件,完成良好的政策執行 基本上趨近於天方夜譚,難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或許真的如這個標題一般: No policy is the best policy. 政策的有效性或許永遠都是迷,但是至少我們可以透過一點理論模型去理解政策 的位置,多少能夠對於這種東西,也就是一直大力影響這個世界經濟狀況的東西 ,有一定方式的理解。而越多的理解,也能夠盡量避免對於社會無效率的競租行 為,希望達成一個比較有效率的世界。 後記: 這篇其實算是有一點孫運璿先生過世以後 大量的歌功頌德文字以外,希望提供另外一種想法 雖然對於政策等等的東西有一定的批評 但是或許真的發生了奇蹟 或許政策不出現,台灣經濟奇蹟一樣會出現 總之多加分析,多加質疑 應該會對於我們解開社會前進的黑盒子有所助益 最後在這邊感謝AK 也因為跟她的閒聊,讓我重新想過了很多東西 得到了很多以前沒想過的想法 這一系列文章沒有她,基本上不會出現 在這裡再次謝謝她 Publius Lin 完稿於2/25凌晨 -- Lesson 9: "Nobody Knows the Suffering That Farmers (and Students) Do." --George J. Stigler,How to Pass Examinations in Economic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41.173
文章代碼(AID): #142GdGUm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42GdGUm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