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重視來自民間的經濟貢獻-追思石田浩教授◎薛化元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抹茶抹茶)時間19年前 (2006/04/04 14: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W-history 看板] 作者: wetteland ()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重視來自民間的經濟貢獻-追思石田浩教授◎薛化元 時間: Fri Mar 31 07:46:42 2006 http://211.23.10.83/news.asp?News_no=20173&News_class_no=07&Up_date=2006/03/31 重視來自民間的經濟貢獻-追思石田浩教授◎薛化元 2006/3/31 今年1月8日,來台灣史研究所客座的石田浩教授不幸病逝台大醫院。生前在日本關西大 學任教的石田先生,擔任日本臺灣學會理事長、臺灣史研究會代表等日本臺灣研究學術 團體的領導人,長期大力推動台日學術交流,是不可多得的日本友人。4月1日上午,我 們仿照日本的習慣,在政治大學為石田浩教授舉辦追思會。個人以為石田浩教授雖然著 作等身,卻因為沒有中文譯本,而影響其學術貢獻的推廣,是相當可惜的事。因此不揣 個人學養不足,希望能向國人介紹閱讀石田先生一小部份業績後的心得,作為對先生的 追思。 長期以來,雖然1980年代以前中小企業對臺灣經濟的貢獻,不斷被國人提及,但是在教 科書,特別是歷史教科書所強調的,卻往往只是政府的政策和重大的經濟建設,中小企 業的角色則偶不一見。不僅如此,更因為過度強調所謂「開發獨裁」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而影響了戰後臺灣政治經濟史發展脈絡的政體評價問題。而石田浩教授長期以來對於 中小企業在台灣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關注,其研究論著也有與前述的主流論 述大意其趣,重視來自民間的力量,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首先,針對臺灣經濟發展問題,他根據既有研究成果和相關統計資料,明確指出:臺灣 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不是公營企業,而是在輸出導向的民間中小企業。另外他也根據公、 民營企業生產總值及相關資料,強調,1960年代後臺灣工業化是在民間企業的主導下所 展開。 其次,過去臺灣執政者最常自傲傲人的經濟成績之一,便是經濟高度成長過程中,所得 分配並沒有惡化。針對此點,集本密集的重化工業(公營部門)聘雇吸收力較弱,相反的 勞動密集、輸出加工導向的民間中小企業的聘雇吸收力較大,在1976年時佔了61%的規 模,也就是未滿一百人的中小企業吸收了約六成的勞動力。由於民間企業中小企業的色 彩濃厚,以及服務產業的發展,就業的機會很多。工資收入增加的結果,則使臺灣過去 形成沒有階層差距的經濟成長。這就是世界所讚揚的「臺灣經驗」。 再者,臺灣出口的主體是民間中小企業。此點與韓國以財閥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大異其趣 。臺灣在1980年代的高度經濟成長期,民間中小企業佔了出口額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見 臺灣民間中小企業對於經濟成長的影響力。而中小企業對透過出口貿易取得的外匯,也 有相當大的貢獻。 透過石田浩教授的研究,呈現了重視來自民間貢獻的臺灣經濟史視野,這不僅對重新評 價戰後臺灣史中政府的角色頗具意義,也提供思考「開發獨裁」論述在臺灣史脈絡解釋 的限度問題。追念石田先生之時,筆者作為後進的戰後臺灣史研究者,如何深化、推廣 相關的研究成果,還有待繼續努力。(作者為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http://211.23.10.83/news.asp?News_no=20176&News_class_NO=07&Up_date=2006/03/31 石田浩教授追思會 2006/3/31 時間:4月1日 地點:政治大學行政大樓第五會議室 (台北市指南路2段64號) 聯絡電話:臺灣史研究所29387575 09:30~10:00 報到 10:00~10:10 主辦單位工作報告 10:10~10:30 石田浩教授研究業績回顧 10:30~11:40 石田教授友人追思致詞 11:40~11:50 播放"回憶石田浩教授的powerpoint" 11:50 石田夫人致詞 12:10 追思會活動結束 -- http://blog.yam.com/weichen/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84.4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67.1
文章代碼(AID): #14CX9bp9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4CX9bp9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