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台灣高鐵新增3站的生產者均衡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bearching (Pandora`s Box)時間11年前 (2014/05/29 11:39)推噓1(1推 0噓 3→)留言4則, 2人參與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dppt (我精含)》之銘言:
各位先進:
小弟最近在用生產者均衡的角度,研究台灣高鐵新增3站的經濟決策:
http://0rz.tw/9Z5LB
這個圖是一般高中壟斷定價的生產者均衡
藍色虛線是因為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用目前每個車站的平均成本AC
對外宣稱新增3站每站每個月的成本要2億
認為新增3站是台灣高鐵的財務負擔(邊際成本其實只有1億2仟萬)
可是如果用平均成本和邊際收入(新增3站設立,增加產量所得的收入)
根本不是利潤最大的均衡
http://0rz.tw/khTTE
而根據台灣高鐵的產業特性
固定成本極高,變動成本相對低
(其實大部份產業都是這樣,為什麼第一個圖反而都不是如此?)
畫了第二個圖
結果發現
台灣高鐵如果照著上述錯誤的方式
使用平均成本來決定是否要設站
別說新增3站了
就算是只設台北和左營
平均成本都不可能低於邊際收入(AC與MR根本不可能相交)
就算台灣高鐵是有可能自償(AC與AR有相切)
也會做出根本沒有興建效益的錯誤決策
而從這個圖裡更可以看出來
軌道運輸因為固定成本極大
除非能有夠大的產出降低平均成本
http://0rz.tw/yzuym
或是需求曲線往右、需求提昇
否則是很難損益二平
以上的論述正確嗎?
或是有哪些資料可以提供來做更完整的補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05.7.24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Economics/M.1401175771.A.BC0.html
※ 編輯: dppt (59.105.7.247), 05/27/2014 15:32:16
推
05/28 00:04,
05/28 00:04
→
05/28 00:05,
05/28 00:05
→
05/28 00:06,
05/28 00:06
這就是軌道運輸比較不同的地方
如果你用座位數來看
台灣高鐵每天可供應的座位數遠大於旅客需求
如果要用座位數來畫需求曲線(平均成本)
可能會變成斜率0的直線
所以這裡的Q,比較適合用在新設站點帶進新市場顧客
而新增3站因為需求較少
才會「剛好」變成一條負斜率的曲線
→
05/28 00:07,
05/28 00:07
→
05/28 00:08,
05/28 00:08
→
05/28 00:09,
05/28 00:09
→
05/28 00:10,
05/28 00:10
打折是另一個議題
打折之後也是有一個平均價格
補貼的話
只是變動成本的增減
基本情況沒有改變
所以沒碰到那一塊
※ 編輯: dppt (59.105.7.51), 05/28/2014 13:09:53
推
05/29 10:58,
05/29 10:58
推
05/29 11:01,
05/29 11:01
→
05/29 11:02,
05/29 11:02
→
05/29 11:05,
05/29 11:05
→
05/29 11:08,
05/29 11:08
推
05/29 11:13,
05/29 11:13
我想針對你的回文再來討論一下,我認為用座位數來解釋負的需求線仍然可行
應該這樣子說,我的想法是,需求線代表的應該是民眾的需求,
民眾的需求我認為是對於座位的需求,在均衡以前是跟廠商提供多少座位數是無關的
也就是說,我的看法是,若為了解釋需求是負斜率,而必須所做的隱含假設是
民眾對於新增3站的需求較少,若你是要以寫論文做為目的,我想這一點也許是
會被拿出來作討論的地方,因為就我自己念過產業的paper,是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設定過
負斜率主要還是從需求法則出發而得到的選擇結果,而且以你的解釋,
即便是帶進新顧客,仍然是以購票作為主要消費行為,這點可能要請你思考一下。
一點淺見,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2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Economics/M.1401334771.A.EF9.html
推
05/30 11:17, , 1F
05/30 11:17, 1F
→
05/30 11:17, , 2F
05/30 11:17, 2F
→
05/30 11:18, , 3F
05/30 11:18, 3F
→
05/31 10:28, , 4F
05/31 10:28, 4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4
13
Economics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