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心得] 戳破兩岸共同市場的糖衣假象
共 13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推噓1(2推 1噓 10→)留言13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tonyd (天生平凡)時間17年前 (2008/03/26 16:05), 編輯資訊
0
0
5
內容預覽:
看來我前面希望你能自己去找WTO體系規則規定的用意是白費了XD. 中國在2001年取得WTO會員資格 必須遵守各項自由原則與限制. 在WTO的規範中 往往允許所謂的「緩衝期」. 而「關稅配額制」正是常用的緩衝手段!. 注意 即便是如此 這些自由貿易障礙(無論關稅、配額)都必須在未來不斷. 的經貿談判
(還有1355個字)

推噓1(1推 0噓 0→)留言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ealvis時間17年前 (2008/03/26 01:51), 編輯資訊
0
0
4
內容預覽:
[deleted]. 我想澄清並確認一點?. 特區貿易的作法,本身是在拒絕藉由中國共同市場,等等類似架構下,不得已的方式. 此方式同樣是以國貿跳板為概念,只是因為我們沒有任何FTA的籌碼. 這樣的概念,並不是不可行,可是既然只是要討論"經濟"問題. 此架構是否顯然原比共同市場、類FTA更脫褲子放屁?
(還有850個字)

推噓1(1推 0噓 1→)留言2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Zambro (Causality)時間17年前 (2008/03/26 00:22), 編輯資訊
0
0
5
內容預覽:
1.) 先來回應quota的問題 這裡拿紡織品做為例子. http://archives.tcm.ie/breakingnews/2005/08/20/story216952.asp. 2005的時候 中國的紡織品因為太快填滿quota然後被堆在歐洲的港口. 一堆歐洲的(進口商) 跑去跟布魯塞爾說
(還有1517個字)

推噓4(4推 0噓 13→)留言17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DarthRaider (龍非池中物)時間17年前 (2008/03/22 02:12),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原文第三段講資本、勞動、商品流動的部份. 確實是有個基本模型如是說,這個應該很多人都唸過. 如《Price Theory》(Steven E. Landsburg);《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陳添枝等)先不論用對與否,為什麼多數反應好像是這個觀點從來就跟經濟學無關一樣?. 贊成跟反對的內容跟以前看的大
(還有919個字)

推噓0(0推 0噓 1→)留言1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elvies (行成於思,毀於隨。)時間17年前 (2008/03/21 17:35),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基本上,大部分被版主m起來或者討論串針對「經濟議題」主題. 深入討論的部分,都有其知識領域的「價值」... 當然這些都是"無償的"(也不會有人支付薪水給這些版上的專業筆者). 當然也不能限制一般非專業領域的人"推文或發文"說說話。. 只是適當的言論管制,就要麻煩版主代勞了。(話說版主也真累,一樣沒薪
(還有6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