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新年快樂與<巴黎我愛你>

看板Francais (法語)作者 (愛看電影的麻糬)時間18年前 (2007/02/19 02:4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看電影寫下的影評 文長 有興趣且看過電影的朋友可以慢慢看 .............................................................................. 過兩天就是農曆新年了,雖然人在美國沒什麼年味,親朋好友還是透過電話或MSN即時通 與麻糬互道新年快樂。正好朋友拿了電影來要我好好看,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金牌 製片克勞蒂歐薩(Claudie Ossard)邀來十數位厲害導演同場比拼,用十八段風格角度各 異的短片描述巴黎二十區形形色色的人與故事的好片-<巴黎我愛你>。這部片去年在台 北金馬影展開幕片已經造成大轟動過;除了堅強導演陣容和美麗的巴黎風光吸引人之外, 一時之選的演員也令人熱血沸騰,竟然在一部片可以同時看到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芬妮雅堂(Fanny Ardant)、傑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友蘭達 夢露(Yolande Moreau)等法國頂尖大牌演員和新生代性感紅星露迪芬莎妮(Ludivine Sagnier)、賈斯帕由里葉(Gaspard Ulliel),甚至好萊塢新生代演技派納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伊萊亞伍德(Elijah Wood)等人也遠渡大西洋參與拍攝,簡直就是 影迷的天堂片。 麻糬不禁想起在台灣時農曆新年總要看的賀歲港片,也總是找了堅強卡司如劉德華梁朝偉 等天王級演技派,但內容常常粗製濫造到難以想像。雖然說賀歲片喜劇本質是沒錯,但回 想一下從前看<嘰哩咕嚕新年財>、<家有喜事>、<東成西就>、<天下無雙>之類有 大堆頭巨星加持的片子,陣容無敵堅強但故事只能說白爛到還沒守完歲就可以跟牌桌上的 紅包一起輸光光。(在這裡忍不住插一句題外話,影帝梁朝偉之不挑片能力也是無人能出 其右。雖然他演技精湛眼神也是殺死人的憂鬱,但算算歷年賀歲爛片幾乎都有他的份;難 怪連張曼玉都勸他別隨便接戲了。)<巴黎我愛你>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儘管巨星雲集卻 不會搶走故事本身的丰采,這也許也與本片的短片組合架構有關。只能說金牌製片女士薑 是老的辣,本片完全可以當作巴黎觀光局最好的宣傳片;輕輕幾筆便教未曾到過巴黎的人 心生嚮往之,而讓像我這樣曾在巴黎各區晃蕩過一段時間的人悠然回想起巴黎的美好。 電影看到一半,猛然發現這是部非常相當無比政治正確的片子。描寫發生在巴黎的情愛從 白人到黑人,異性戀到同性戀,有錢人到流浪漢,祖父母到青少年,本地人到異鄉人,華 人和西班牙社群著墨到了,甚至人鬼戀都出現了,當然等下談到導演背景可以發現這些題 材選擇是其來有自,而且確實恰如其份的彰顯出巴黎各區形形色色人生樣貌;但這個政治 正確的選擇卻也些微諷刺地道出了不同族群在爭取「再現(representation)」和發聲時 ,不免簡化了自身形象而最後竟有些微小荒謬的結果。 幾段故事不約而同瞭望鏡頭自然的帶到巴黎的精神指標(同時也是最賺錢的觀光勝地)- 艾菲爾鐵塔,不禁想到<達文西密碼>作者大剌剌的嘲弄,以一種文化上老被貶抑的美國 人的防衛心態:「符號學家常評論法國-一個以強調男子氣概,沉溺女色,以及矮小侷促 領導者如拿破崙和矮波旁著名的國家-選用一個千呎陽具作為國家象徵是再適合也不過的 了(Symbologists often remarked that France-a country renowned for machismo, womanizing, and diminutive insecure leaders like Napoleon and Pepin the Short -could not have chosen a more apt national emblem than a thousand-foot phallus.)」。影像再現巴黎與法國人的陽具崇拜,對照這部處處描寫情愛的法式短片集 ,其中意趣令人莞爾。 講完整體感覺,現在來談談每一段吧。 1. 蒙馬特(Montmartre) 導演:布魯諾波達利斯(Bruno Podalydes) 演員:布魯諾波達利斯(Bruno Podalydes) 大綱:中年寂寞男意外邂逅昏倒女人。 中產階級宅男開著破車竟然天上掉下豔遇,這種好事大概也只有電影裡會發生。宅男找車 位一路在車裡幹譙,觀察路人也僅能從後視鏡張望;下了車倒成了誠懇助人的良善市民, 簡直把市井小民心態刻畫入微。女人上車後大方握住他手他反而不好意思起來,連想送人 家去看戒酒師趁機多相處也要拐個彎含蓄說,難怪開頭時要獨自坐在車裡抱怨:「沒有人 ,沒有人是單身的。真是悲劇。」簡直要成為莎士比亞劇獨白了。電影開頭鏡頭裡遠方隱 隱約約的聖心堂輪廓很棒。男人透過後視鏡窺看的鏡頭也頗新穎。 2. 塞納河沿岸(Quais de Seine) 導演:古蘭德恰達(Gurinder Chadha) 大綱:愛是共通的語言,塞納河畔,有著不同背景,信仰不同文化的年輕人憑著真摯的心 ,愛情於焉展開。 情節很老套,幾個愛虧妹的毛頭小鬼中的主角碰上跌倒的回教女孩,英雄救美的同時墜入 情網。整場戲很簡單,可惜斧鑿太深;尤其是回教女孩向男孩解釋並要求尊重自己文化的 那部份簡直就是說教了,少了那麼點想像空間。倒是女孩父親那種帶有防衛的猶豫姿態, 在帶著女兒走了幾步之後忍不住回過頭來問男孩要不要一塊走的心情表現地很深刻。 3. 馬黑區(Le Marais) 導演: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演員:賈斯帕尤里葉(Gaspard Ulliel) 大綱:馬黑區的一間畫室裡,語言不通的男孩,用眼神和肢體語言互訴衷情。 <心靈捕手>大導演和凱薩獎得主賈斯帕尤里葉擦出的火花果然不同凡響。賈斯帕尤里葉 完美的下巴和性感的嘴唇線條實在很令人分心。漂亮男孩的搭訕和求愛竟然得不到正面回 應,猜了半天原來不是對方不解風情而是語言不通阿!你看真相大白後說英文的男孩突然 像著火般狂奔尋找;愛情,真的不用翻譯嗎?馬黑區眾多畫廊和藝術家不是新聞,但一早 進門談生意就端起白酒喝也真神奇。 4. 杜樂麗花園(Tuileries) 導演:柯恩兄弟(Joel et Ethan Coen) 演員:史蒂夫布希茲 大綱:美國觀光客在巴黎地鐵站裡,演出地鐵驚魂記。 美國影壇奇才兄弟檔柯恩兄弟果然在歌頌巴黎歌頌愛的片子中不忘記用一個倒楣美國觀光 客嘲弄無理又無禮的法國佬一番。看第一個鏡頭麻糬就有種「這種鏡頭八成是美國人拍的 」感,果不其然,那顆彎下身窺看地鐵的頭露了馬腳,至少可以確定接下來五分鐘內導演 不會搞手震之類的「非好萊塢」玩法。也因此這段成了全片娛樂性最高的部份;旅遊書內 含蓄的警告和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簡直像預示無知觀光客的終極悲慘命運。情侶的挑釁、 爭風吃醋、故作姿態、握手言和也是外人不需且不會懂的,導演巧妙的處理了這部份。喜 歡對觀光客大吼大叫挑釁的法國人麻糬也曾經碰過,忘了當初是怎麼應付的。有趣的是美 國觀光客的形象也真是如影片中描繪的,他們會準備一本詳盡的旅遊指南,按圖索驥,一 一在去過的景點上打勾,簡直就跟他們去超市買菜列清單或是排工作日程表的精神如出一 轍! 5. 第16區(Loin du 16e) 導演: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 演員:Catalina Sandino Moreno 大綱:每天來回於郊區和巴黎,一個當保姆的媽媽。 華特薩勒斯,<中央車站>、<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巴西導演,相信愛看獨立製片 或影展片的朋友對他一定不陌生,也是麻糬最愛導演之ㄧ。這段是我很喜歡的一段,敘事 功力一如導演往常的精準;西班牙裔媽媽把自己的孩子寄放在育嬰中心,轉搭幾趟車遠赴 巴黎最高級的16區當保姆照護別人的小孩。從里昂車站的電動走道上她心急地一路越過身 邊行人,快步走過長長甬道坐上1號線高架電車通往外圍的16區(麻糬在巴黎閑晃的短暫 時間裡坐過幾次這些路線,看來她上班通勤時間不短),她因為在育嬰中心逗留哄弄小孩 幾近遲到,才剛進門沒多久女主人就說中午無法讓她回家看小孩,那一瞬間她臉上黯然的 表情極為動人,比起之後有點刻意敘述她哄著別人小孩的心不在焉要來的好。有個鏡頭是 她站在雇主位於高級區的家樓下,一個貴婦從旁邊走道很快的略過鏡頭,極其隱微地道出 了橫亙在她們中間那道無形的牆。 6. 13區(Porte de Choisy) 導演: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 大綱:華人街髮廊女主人的奔放熱情。 這真是讓人不知所措的一段,情節沒頭沒腦不知道在說什麼,尤其業務員敲門時門被主人 打破的橋段簡直令人傻眼。我相信跟王家衛合作久了,也愛好中華文化甚至說自己是外國 臉孔的中國人的杜可風選這個題材有其偏好,不過找個乾巴巴黑頭髮的女生「再現」中國 人的形象就如同拿打破玻璃的武術「再現」中華文化一樣膚淺可笑,雖然這也許就是外國 人眼中的中國和中國人吧。整個情節就像是整型失敗的周星馳,既摸不著頭腦又不好笑; 而當王菲的「天空」在荒謬劇的高潮出現時,大概是觀眾「無語問蒼天」的隱喻吧。 7. 巴士底區(Bastille) 導演:伊莎貝拉庫謝(Isabel Coixet) 大綱:罹患絕症的妻子,毅然與愛人分手的丈夫,太太的紅外套,讓人心碎。 也是麻糬個人很愛的一段。尤其是開頭男主角獨坐在咖啡館裡內心不可遏抑的獨白,對長 久沉悶的婚姻生活的不滿,不愛了就連紅色的風衣也成為鄙棄的對象。重新當個負責任的 丈夫重新感受到愛,紅色風衣彷彿也成為一種懸念;人的情感轉折就在瑣碎平庸的日常生 活中有著細微翻覆的變化。「當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最後一次為她做的時候,所有一切,即 使最沉悶的事,也有了不同的意義」這句簡直可以成詩。因為有了盡頭,有了期限,愛情 似乎才重現其價值。多麼悲哀又多麼寫實! 8. 勝利廣場(Place des Victoires) 導演:諏訪敦彥(Nobuhiro Suwa) 演員: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威廉達佛(Willem Dafoe) 大綱: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在午夜時分的廣場上,似幻似真地與愛子重逢。 茱麗葉畢諾許依然美麗,依然擁有令人動容的演技。騎著馬的死神(渡引人?)催促孩子 離去時,她細瘦的雙手緊緊抓住兒子,害怕的表情把母親的心情刻畫入微;而孩子終於跟 著死神走時,她憔悴的眼神和,眼底下的暗斑,整個的令人不捨。好萊塢的明星個個光鮮 亮麗,透過整形手術讓自己變成不老木乃伊。法國女星崇尚自然,年紀大了就是要有皺紋 有斑,仍然清雅脫俗。茱麗葉畢諾許和麻糬最近很喜歡的夏洛特甘斯寶(Chalotte Gainsbourg)都很有這種質感。 9. 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 導演:西拉維休曼(Sylvain Chomet) 演員:友蘭達夢露(Yolande Moreau) 大綱:圍繞著艾菲爾鐵塔,小丑的溫馨愛情故事。 故事很棒,演員很厲害;開頭那個小男生可愛到不行。小男生在被同學欺負時,小丑爸媽 教他微笑面對人生。整個故事中最讓人鼓掌的橋段可能是在警局裡,某個嫌疑犯大聲咆嘯 :「讓我出去!我不想跟這兩個關在ㄧ起!」鏡頭帶到小丑爸之後慢慢轉到…小丑媽!出 人意表的結果讓人大笑,導演企圖讓觀眾相信鏡像般的完美另一半是存在的。我覺得很酷 的一個鏡頭是小丑爸發動幻想中的機車時,全身震動到連臉上的肉都以某種頻率在抖動, 佩服的五體投地。小丑媽是卡薩獎影后友蘭達夢露,可以說是法國國寶級演員了。 10.馬叟公園(Parc Monceau) 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 演員:露迪芬莎妮(Ludivine Sagnier)、尼克諾特 大綱:令人費解的兩性關係,是情人?是朋友?還是… 短片短是短,倒有不少可說之處。首先是拍過<你他媽的也是>、<哈利波特:阿茲卡班 的逃犯>的導演艾方索柯朗慣用的長鏡頭跟著演員走加上一鏡到底,照理說這個僅在ㄧ條 街上走路的短篇沒啥可說的。偏偏他就硬是機鋒處處;先是女生在不該出門的時間出門見 了個講英文的老頭,兩人言談間言語曖昧摟摟抱抱,讓人不禁猜疑這一老一小的關係。想 不到走到路盡頭謎底揭曉-兩人竟是父女!但這還沒完,言談間讓人猜想女生的「正牌情 人」竟是尚在娃娃車裡的小嬰孩!搞了半天是老祖父被凹去照顧女兒的私生子;祖父逗弄 孫子惹來大哭,那個「Shit!」罵的真無奈。露迪芬莎妮是拿到坎城影后<八美圖>裡頭 演小女兒的法國新生代演員;演<八美圖>的時候她還是未發育的小孩,沒想到過沒幾年 竟演起了單親媽媽,初看還認不出來呢。 11.紅孩兒區(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 導演:奧利佛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 演員:瑪姬葛倫霍(Maggie Gyllenhaal) 大綱:一個女演員和賣迷幻劑的送貨員若有若無的感情。 奧利佛阿薩亞斯在好萊塢電影大行其道的台灣享有與作品不成比例知名度,無疑的是因為 前妻坎城影后張曼玉。他們合作過讓張曼玉拿到影后的<錯的多美麗>老實說我並不喜歡 ;張曼玉個人風采遠遠超過故事本身,把焦點整個模糊掉了。這個短片滿有意思的,而且 主角並不會吃掉對故事的注意力,很好。女演員跟毒販的戀愛?還挺有創意的,不知道為 什麼讓我想到凱特摩斯(Kate Moss)和她那毒蟲男友。岔題了,我要說的是,一開始毒 販表現出對女演員有興趣要電話時她的高傲作態,和她後來想見人家一面卻發現來送貨的 是小弟的失望對比,饒富趣味。而女主角在ATM領錢時,毒販想碰觸她卻不敢的一種存在 兩人之間微妙的氣氛,在支離破碎的鏡頭剪接下挺有趣的。導演玩了不少手震鏡頭可以算 是新浪潮的特色嗎? 12.節日廣場(Place des fetes) 導演:奧立佛舒密茲(Oliver Schmitz) 演員:Aissa Maiga 大綱:一見鍾情的女孩竟帶給男人橫禍。 黑人女孩Aissa Maiga是個陌生的新面孔,但演技好的讓人驚艷。整個故事中敘述者不是 她,但最後那幕男人被抬上救護車,她眼淚瞬間滑落令人印象深刻,還有拿著咖啡杯顫抖 的手…老練的救護員一句「妳是新來的阿?」道盡了現實人生滄桑,為情動容也只有年少 了。最後一些鏡頭有遠有近的凝視,繞過女主角看她眼淚滑落;你我就像旁邊圍觀急救的 群眾,因為好奇而佇足;別人的故事也許不是那麼清楚來龍去脈,只有觀眾一哄而散後徒 留主角心中的遺憾。配樂的民歌低吟調調,似也在暗示愛情與年華一般一去不返的本質; 配樂我打一百分。 13.紅磨坊附近(Pigalle) 導演:李察拉葛凡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 演員:鮑伯霍金斯、芬妮亞唐 大綱:戲如人生的愛情戲碼永不落幕,要如何得到愛的情趣? 紅磨坊,巴黎著名的紅燈區,兩大高手同台飆演技真是過癮。故事本身機鋒迭起,尋歡的 中年男子在酒吧中遇上風韻猶存的女人。女人點了一首「我最喜歡的爵士樂」說是「我的 初戀就是在聽到這首歌時,那是我第一次也是生命中唯一一段愛情」;男人的反應是「這 首歌真美」並敬了女人一杯(外帶眨眼睛調情,法國男人最愛這麼自以為的浪漫。)看到 最後發現這兩人竟是夫妻,簡直有種被騙的感覺,難怪連脫衣舞孃都看傻了。最後在家門 口的對手戲更精采了,男人說「妳是我唯一愛過的女人」竟然被賞了一巴掌!女人的回答 是「即使發生了那些糟糕的事情,我想我們還是相處的不錯。」打是情罵是愛,令人拍案 叫絕!最後鏡頭帶到鮑伯霍金斯和芬妮亞唐的劇照,顯見導演有意用舞台劇方式表現,還 是一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大白話隱喻呢?這個收尾跟法國電影喜以舞台劇表現方式 很有關係,像<八美圖>、<犯罪家譜>都很有這種味道。 14.瑪德蓮區(Quartier de la Madeleine) 導演:文森佐納塔利(Vincenzo Natali Frodo) 演員:伊萊亞伍德(Elijah Wood) 大綱:半夜,吸血鬼出沒,令人難以想像,愛可以是這種型態。 人鬼戀真叫人傻眼,敢情驚悚片拍多了的文森佐納塔還是沒跳出他的異次元迷宮。<萬惡 城市>男主角伊萊亞伍德很帥是唯一優點。 15.拉雪茲神父公墓(Pere-Lachaise) 導演:偉斯克瑞文(Wes Craven) 演員:魯佛西維爾、艾蜜莉莫特 大綱:從墳墓裡復活,王爾德幫英國情侶破鏡重圓。 上次麻糬跟朋友分享以前在巴黎拍的照片,其中不少是在墓園拍的,朋友嘖嘖稱奇。這段 影片讓麻糬回想當年在墓園裡散步、讀書、寫日記的日子,還有那座曾經也讓我大為著迷 的王爾德之墓(不過我沒瘋到也在上面留下唇印!)真想立即飛去巴黎的墓園亂晃呢。平 平是拍驚悚片起家的導演,<驚聲尖叫>的偉斯克瑞文可是高明多了,一面用兩個跟王爾 德一樣英國腔的旅客來諷刺英國人的缺乏幽默感,一面賣弄一下文藝腔搞個王爾德附身賀 歲片式大團圓結局。當女主角最後破涕為笑抱著未婚夫時,男生那一方面開心一方面心虛 又帶點害怕(王爾德從墓裡爬出來耶!大白天的。)的表情真是憋到最高點! 16.聖丹尼斯(Faubourg Saint-Denis) 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 演員: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大綱:懷抱演員夢的美國少女與聽障男孩的愛情故事。 很流暢的故事,這段我非常喜歡。導演用快速的陳述和流暢的音樂交待兩人交往後的光陰 如梭,人群在他們身旁來來去去但沉浸在愛情中的兩人只「聽」的到彼此,這段有點像< 西班牙公寓>結尾男主角逃離無趣中產階級生活的敘事風格。結尾那句「我看到妳了」讓 人愕然一會兒又拍案叫絕。娜塔莉波曼的清純動人演技也令人印象深刻,有ㄧ幕她頭探出 窗外發現將要遲到的「Shit!」(對,又是Shit。)鏡頭完整拍到她的側面,超美。不過 麻糬還是比較喜歡她現實生活中的男友墨西哥演員蓋爾嘉西亞貝納(Gael Garcia Bernal ),每部片都是經典,必珍藏之。扯遠了。導演處理鏡頭功力很棒,畫面乾淨流暢。 17.拉丁區(Quartier Latin) 導演:傑哈德巴迪厄(Gerard Depardieu)、佛德烈歐布登(Frederic Auburtin) 演員:珍娜羅蘭(Gena Rowlands) 大綱:一個婦女對她的老公仍然有著眷戀不捨,儘管他們正計畫離婚…。 全片中我最愛這段。也許是人老了對機鋒處處的片段最為激賞。劇本是女主角珍娜羅蘭寫 兩個分手談判離婚的夫妻,精采絕倫。隨手捻來如「如果妳少張開妳那張漂亮而刻薄的嘴 也許就成功了」、「如果你當時不脫下你那條高貴漂亮的褲子也許就沒事了」刀光劍影, 罵人不帶髒字,好看。最後那記回馬槍:「我想明天我會帶我的律師ㄧ起來。你會喜歡他 的,他是個孤兒。」大勝,讓男人無話可說只能以「Bitch」下註腳,頗無奈的註腳。法 國國寶級演員「大鼻子情聖」傑哈德巴迪厄竟然演個戲份少到可憐的酒館主人,不過他那 句「您不用付了,老闆請客」表情很有種「老兄你終於離成婚了,這心情我懂,這杯我請 吧。」心照不宣又意味深長的默契,厲害。反而是結尾女人回到家點菸有點多餘了。 18.14區(14e arrondissement) 導演:亞歷山大潘恩(Alexander Payne) 演員:Margo Martindale 大綱:在巴黎寂寞遊走的美國遊客,美式法語。 一開始看這段我覺得很困惑,因為有點搞不清她講的是法語還是英語。後來終於懂了,內 容是法語,語調是英語,難怪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字幕是簡體中文,同樣熟悉又陌生 。)講一個美國女人獨自在巴黎學語文和生活的心情;這跟麻糬當初一個人跑到巴黎的遊 蕩生活挺像的。「獨自一個人坐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遠離我的工作和我認識的所有人,突 然有種感覺湧上心頭。彷彿我想起了什麼,一些我從未曾知道卻一直在等待的事,但我之 前不知道那是什麼。也許是我已經遺忘的一些事,或是我生命中錯失的東西。我只能說這 一刻我感到喜憂參半,但也不致太過悲傷;因為我感到我真實活著。是的,活著。」平淡 的影片在此真是震動人心,我想起多年前獨自旅行的感覺,像是自己都未曾發現的秘密突 然被說出來一般。 仔細看整部歌頌巴黎的片子還是帶有濃厚美國色彩,所以流暢感也強,也許是製片想要以 讓外國人的視角來表現巴黎的美和愛吧。不知道如果都找法國人來拍會如何?之前台灣導 演蔡明亮和侯孝賢也受邀,分別為羅浮宮和奧塞美術館拍攝電影,希望以新浪潮傳人自居 的台灣導演會有令人驚喜的佳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5.123.138.164

02/22 16:39, , 1F
推:)
02/22 16:39, 1F
文章代碼(AID): #15s9xXHz (Francais)
文章代碼(AID): #15s9xXHz (Francais)